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非选择题 【共道小题,分】【14分】下图是实验室验证某铜银合金完全溶解于一定量的浓硝酸时,生成NO2气体中含有NO的实验装置。常温下,NO2与N2O4混合存在,在低于0 ℃时,几乎只有白色N2O4晶体存在。
(1)反应前打开A部分的活塞K1,持续通一段时间氮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装置中缺B部分,其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结束后,打开D部分的活塞K2,并通入氧气,D瓶内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若通入的是热的氧气,则瓶内气体的颜色比前者更深,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部分中a仪器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该铜银合金的质量为15 g,加入40 mL 135 mol·L-1的浓硝酸,实验结束后,A部分烧瓶内溶液中的c(H+)=1 mol·L-1(假设反应中HNO3既无挥发也无分解,体积仍为40 mL)。
①参加反应硝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测定铜银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还需要进行的主要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多项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丙烯分子中有8个σ键,1个π键
B.在SiO2晶体中,1个Si原子和2个O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
C.NF3的沸点比NH3的沸点低得多,是因为NH3分子间有氢键,NF3只有范德华力
D.NCl3和BC13分子中,中心原子都采用 sp3杂化
E.SO3与CO32-互为等电子体,SO3是极性分子
(Ⅱ)人类在使用金属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铜、铁、铝之后,第四种将被广泛应用的金属被科学家预测是钛(Ti),它被誉为“未来世纪的金属”.试回答下列问题:
(1)Ti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2)在Ti的化合物中,可以呈现+2、+3、+4三种化合价,其中以+4价的Ti最为稳定.偏钛酸钡的热稳定性好,介电常数高,在小型变压器、话筒和扩音器中都有应用.偏钛酸钡晶体中晶胞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它的化学式是________,其中Ti4+的氧配位数为________,Ba2+的氧配位数为________.
(3)常温下的TiCl4是有刺激性臭味的无色透明液体,熔点-23.2℃,沸点136.2℃,所以TiCl4是________晶体.
(4)已知Ti3+可形成配位数为6的配合物,其空间构型为正八面体,如下图1所示,我们通常可以用下图2所示的方法来表示其空间构型(其中A表示配体,M表示中心原子).配位化合物[Co(NH3)4Cl2]的空间构型也为八面体型,它有________种同分异构体.
(Ⅲ)(1)已知过氧化氢分子的空间结构如下图所示,分子中氧原子采取________杂化.(2)R是1~36号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原子.R3+在溶液中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R3+R(OH)3[R(OH)4]-
①基态R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②[R(OH)4]-中存在的化学键是________.
A.离子键
B.极性键
C.非极性键
D.配位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C
A
B
B
D
C
B
C
A
AB
AD
C
BD
AD
15.(14分)(1)66.7%(2分), 46.7%(2分),
6 (NH2)2CO → C3H6N6 + 6 NH3 + 3 CO2(2分)
②C3H6N6+3H2O=C3N3(OH)3+3NH3
(2) ①N2H4+H2ONH2NH3+(N2H5+)+OH- (2分)
(NH2NH3++ H2O NH3NH32++OH- )
② CO(NH2)2+ NaClO+ 2NaOH = N2H4+NaCl+Na2CO3 +H2O (2分)
③N2H4(l)+O2(l)=N2(g)+2H2O(l) ΔH=-621.23 kJ?mol-1 (2分)
16.(10分)(1)量筒 22.80 (2分)
(2)①,0.6(1分)酚酞(1分)② 无色溶液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2分)
③c(NaOH)= (2分)
④B(2分)
17. ⑴Na+[]2-Na+ ⑵白色物质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⑶3Fe+4H2OFe3O4+4H2↑ 在铝热剂上加少量KClO3,插上镁条并将其点燃 ⑷2Al+2OH-+2H2O=2AlO2-+3H2↑
18. (1)Al
(2)① C+2H2SO4(浓)CO2↑+2SO2↑+2H2O
② NO CO2
(3)Cu2+ Fe3+ H+
(4)2Fe2++3H2O2+4I-=2Fe(OH)3↓+2I2
(5)CuO、C; CuO、C、Fe2O3
19. ⑴Cu + H2O2 + H2SO4 == CuSO4 + 2H2O
⑵4Fe2+ + O2 + 4H+ == 4Fe3+ + 2H2O 2Fe3+ + 2I― == 2Fe2+ + I2
⑶10KOH + 3Cl2 + 2Fe(OH)3 == 2K2FeO4 + 6KCl + 8H2O
⑷1 3
20.(1)吸热(2)1/9,1/7(3)2NO+O2+4CO=4CO2+N2
21.(12分)(1) 0.75mol/L (3分)
(2)Na2CO3,NaOH ;(3分) 1:3 。(3分)
(3) 112 mL。(3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