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中国历史的航程在20世纪初年面临着一次艰难的抉择.民主政治历程被再次无可回避的提上日程.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亚洲的侵略-- -- 材料二:当时的中国政治舞台上存在着三股重要的政治势力:清政府.立宪派和革命派,他们各自设计了不同的政治方案.开展了既互有歧异又相互关联的政治运动:新政.立宪与革命.三股势力互争雄长,可以说.正是这三股势力的较量与消长决定了中国政治的新走向.其中.清末新政是指20世纪初年清政府在其统治的最后十年所进行的各项改革的总称.新政对政治近代化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民主政治制度的移植.预备立宪虽然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但在民主制度的移植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开拓性的工作.第一.确立宪政改革的目标是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这是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否定,第二.进行了中央与地方的官制改革.责任内阁的设立被提上日程.虽然最后闹出“皇族内阁 的丑剧.但责任内阁制形式的出现则是破天荒的,第三.颁布了.并起草了一部宪法草案等.这些举措表明西方近代的民主制度正在一点点地被移植过来. 二是民主政治思想的传播.清政府虽然不像立宪派和革命派那样利用新闻媒体等工具大肆宣扬民主思想.但在新政尤其是预备立宪时期.为了推动宪政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促进了民主政治思想的传播.如五大臣出洋考察回国时带回了大量的关于西方宪政的资料等.在此意义上可以说.辛亥革命之后民主的观念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既是革命派与立宪派努力宣传的结果.也有清政府新政尤其是预备立宪的功劳.这对于清政府的初衷来说.也可以说是“种豆得瓜 .因此.清末新政对于中国政治近代化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历史作用与地位应予肯定. 材料三: 1901年4月.在被英国枪炮打开国门60年后.大清王朝所谓的政治制度改革终于开始了.但历史表明清政府已经行动的太晚了.这个新政并没有使人民更加趋向于它.而是社会更加远离王权.更加疏远它了.成为它的对立物.包括它培养的新军.培养的学生.都成为它的对立物了.就自己也参与埋葬自己了.虽然清政府的“新政 方案在广度和深度上远远超出了被他们扼杀的戊戌变法.但其实际行动却令国人大失所望.直到10年后的1911年.清政府才迫于形势而成立了所谓的责任内阁.却仍是由满族大臣和皇族为主组成.举国一片哗然.改良彻底破产. 孙中山说.清政府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子免于倾倒吗? 20世纪初的中国.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那就是--革命. --解说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加紧对亚洲进行侵略 的原因及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也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依据史实说明此时中国各大阶级所进行的救亡图存努力及其结果. (3)依据材料二.概括清末新政在推动政治近代化方面的成果. 20090526 (4)简述新政的内容.联系材料三说明它失败的原因. (5)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中国政治的发展趋势.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