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08年5月1日23时58分,目前世界上已建和在建的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试运营,大桥北起浙江省嘉兴市海盐郑家埭,跨越杭州湾海域,止于宁波市慈溪水路湾,全长36千米。读右图,回答第14题。
14.从图中的A城驾驶汽车到C城,只有两种选择方案:过甲处的跨海大桥或经B城绕道走。甲处大桥造好后,有关费用、距离如下表所示,通过计算可知,由A到C过桥的费用和绕道的费用分别是
|
|
|
|
汽油价值 | 5元/升 |
|
|
耗油 | 10千米/升 |
|
|
汽车折旧率 | 1元/千米 |
|
|
时间价值 | 20元/小时 |
|
|
车速 | 100千米/小时 | 路程 |
|
AB | 90千米 |
|
|
BC | 110千米 |
|
|
AC | 100千米 |
|
|
A.170元和340元 B.340元和170元 C.140元和270元 D.190元和80元
小实验:(如下图准备装置)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塞(温度计上原来显示温度相同)。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结论: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同样长时间下,装CO2的温度比较高。据此完成18~20题。
1.该实验反映的现象是
A.酸雨污染 B.温室效应
C.大气污染 D.臭氧层破坏
2.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①大量燃烧矿物能源 ②过度砍伐森林 ③过度发展核电 ④火山喷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3.下列不属于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是
A.多使用清洁能源 B.防止森林火灾 C.人工降雨 D.植树种草
为了把大尺度的时间变化过程“浓缩”在几分钟内完成,下面设计了关于“内力作用过程和地质构造”的探究学习过程,请根据有关地理知识,完成相关实验项目,并回答有关问题。(20分)
实验报告
实验材料:4cm×30cm的竹片2片(也可以用木片替代)
实验步骤:
(1)两手握竹片两端加力,竹片产生变形。
(2)继续用力,先慢后快,竹片折断。
(3)竹片折断瞬间,两手虎口处有震感。
(4)竹片与岩石都具有“刚性”和“塑性”,竹片的受力变形过程与岩石的受力变形过程比较相似。
实验结论:褶皱、断层和火山(地震)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1)根据实验过程和现象,在下面的方框内分别画出相对应的地质构造。
(2)褶皱、断层和火山活动都可以形成高山,将下列世界名山与对应的地质构造相连。
A喜马拉雅山 ①断层
B泰山 ②火山
C富士山 ③褶皱
(3)分析说明背斜成谷的原因。
(4)判断地球上最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的部位。
下图为某地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据此判断以下题。
【小题1】该地的纬度位置是
A.700N | B.750N |
C.700S | D.750S |
A.1200W | B.00 | C.600E | D.1800 |
实验原理分析。
步骤一 如右图所示,在一个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盖满盆底。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
步骤二 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
步骤三 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
观测结果 首先是塑料纸上有水珠凝结,然后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水珠往装沙的小瓶下滴,最后小瓶的沙由干变湿。
(1)这个实验模拟了什么现象?具体环节是什么?
(2)大自然中这种现象的重要意义是:让地球表面各纬度之间发生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交换。
(3)对于沙子而言,水的作用相当于地质作用中的________________。
(4)假如该实验模拟发生在黄土高原上地表水土流失景观的形成过程,填入字母完成下表: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