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表.回答24-25题. 地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甲 气温(℃) 3.7 4.6 6.3 9.2 10.3 14.0 17.1 17.9 15.1 11.0 6.9 4.7 降水量(mm) 72 61 48 65 69 59 74 67 65 71 83 69 乙(约 43° S) 气温(℃) 20.1 19.7 16.6 13.2 9.6 6.2 6.0 7.2 10.0 14.3 17.0 19.2 降水量(mm) 9 13 17 12 14 12 14 12 13 16 13 15 24.甲.乙两地的地理位置.最有可能的是( ) A.甲地--日本北海道 B.乙地--南非高厡 C.甲地--纽芬兰岛 D.乙地--巴塔哥尼亚高厡 25.下列关于甲.乙两地气候特点及成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地年均温大于乙地 B.乙地春季平均气温低于秋季 C.乙地降水较少的形成因素主要是地形 D.甲地降水较少的主要原因是深受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9.(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90和2000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单位:年)。

表2

 

 

 

 

 

 

 

 

 

全国

城市

农村

 

 

 

 

 

1990

2000

1990

2000

1990

2000

1990

2000

 

合计

6.45

8.58

8.39

9.74

8.30

8.70

5.69

6.79

7.35

8.87

9.07

10.21

9.00

9.86

6.67

7.57

5.50

8.24

7.66

9.25

7.52

7.21

4.68

6.11

材料二 我国未来五十年人口发展趋势预测图(图18)。

图18

 

材料三 据全国统计表明,2000年生一胎的性别比为107.1,生两胎的性别比为151.9,生三胎的性别比达159.4。而据海南省的一项统计表明,生一胎的性别比为118.3,生两胎的性别比达到119.4,生三胎的性别比则高达233.3。据估计,在我国每诞生一个新生命,就有2.5个婴儿被堕掉,每年至少有30000胎儿因为是女婴而被流产。

我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出生人口性别比最高、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居高不下。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乡村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2.85,也就是每100位女性相对有122.85位男性,高于全国119.58的平均水平,而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应在103至107之间。

材料四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时期变动情况图(图19)。

图19

(资料来源: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材料五 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预测图(图20)。

图20

 

(资料来源:《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人口发展预测》课题)

(1)相对于1990年而言,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的性别差异明显______(缩小或扩大),但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差距依然显著,主要表现为在________地区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增长较慢。

(2)我国大陆人口2005年已经超过________,今后仍将维持________趋势,在此过程中将先后迎来劳动年龄人口、________、________三大高峰。

(3)我国目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人口性别结构问题,突出地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产前性别鉴定和性别选择人工流产。概括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特点。

(4)我国老龄化进程的特点是老年人口数量多、老龄化进程(速度)快、高龄趋势明显。到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达到________,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达到________,预计本世纪40年代后期将形成老龄人口高峰。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2  重庆气候资料(29.6°N,106.5°E,海拔 260 m)

1961-1990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最低气温(℃)

5.6

6.9

10.9

15.1

19.0

21.5

24.5

24.5

20.4

16.2

11.5

7.2

表3  武汉气候资料(30.6°N,114.1°E, 海拔 23m)

1961-1990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最低气温(℃)

-0.5

1.4

6.1

12.2

17.7

21.8

25.2

24.6

19.4

13.4

7.2

1.5

(1)对比说明重庆和武汉两地冬季气温特征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三峡水电站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线的巨型电源点。

(2)说出三峡工程建成后重庆段河流水文特征的突出变化。

(3)在调出区和调入区中任选其一,说明西电东送对区域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谚曰“湖广熟,天下足”。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江汉平原就已成为全国商品粮棉基地,但长期以来,其农业生产常常受到不利的自然条件影响。

(4)说明江汉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

2011年夏季,暴雨连降武汉,每一次都导致武汉发生内涝,有网友为此调侃:“到武汉看海!”武汉曾是全国仅有的“百湖之市”,而今全市中心城区现存的湖泊只有38个,“杨汊湖”、“东沙湖”等诸多湖泊已不见水,只剩一个带“湖”字的地名。针对武汉等城市雨涝严重的现象,有人提出推广使用渗水砖的建议。

(5)结合图表及上述资料,概括说明近年来武汉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并简述推广使用渗水砖对城市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2  重庆气候资料(29.6°N,106.5°E,海拔 260 m)

1961-1990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最低气温(℃)

5.6

6.9

10.9

15.1

19.0

21.5

24.5

24.5

20.4

16.2

11.5

7.2

表3  武汉气候资料(30.6°N,114.1°E, 海拔 23m)

1961-1990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最低气温(℃)

-0.5

1.4

6.1

12.2

17.7

21.8

25.2

24.6

19.4

13.4

7.2

1.5

(1)对比说明重庆和武汉两地冬季气温特征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三峡水电站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线的巨型电源点。

(2)说出三峡工程建成后重庆段河流水文特征的突出变化。

(3)在调出区和调入区中任选其一,说明西电东送对区域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谚曰“湖广熟,天下足”。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江汉平原就已成为全国商品粮棉基地,但长期以来,其农业生产常常受到不利的自然条件影响。

(4)说明江汉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

2011年夏季,暴雨连降武汉,每一次都导致武汉发生内涝,有网友为此调侃:“到武汉看海!”武汉曾是全国仅有的“百湖之市”,而今全市中心城区现存的湖泊只有38个,“杨汊湖”、“东沙湖”等诸多湖泊已不见水,只剩一个带“湖”字的地名。针对武汉等城市雨涝严重的现象,有人提出推广使用渗水砖的建议。

(5)结合图表及上述资料,概括说明近年来武汉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并简述推广使用渗水砖对城市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2  重庆气候资料(29.6°N,106.5°E,海拔 260 m)

1961-1990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最低气温(℃)

5.6

6.9

10.9

15.1

19.0

21.5

24.5

24.5

20.4

16.2

11.5

7.2

表3  武汉气候资料(30.6°N,114.1°E, 海拔 23m)

1961-1990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最低气温(℃)

-0.5

1.4

6.1

12.2

17.7

21.8

25.2

24.6

19.4

13.4

7.2

1.5

(1)对比说明重庆和武汉两地冬季气温特征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三峡水电站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线的巨型电源点。

(2)说出三峡工程建成后重庆段河流水文特征的突出变化。

(3)在调出区和调入区中任选其一,说明西电东送对区域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谚曰“湖广熟,天下足”。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江汉平原就已成为全国商品粮棉基地,但长期以来,其农业生产常常受到不利的自然条件影响。

(4)说明江汉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

2011年夏季,暴雨连降武汉,每一次都导致武汉发生内涝,有网友为此调侃:“到武汉看海!”武汉曾是全国仅有的“百湖之市”,而今全市中心城区现存的湖泊只有38个,“杨汊湖”、“东沙湖”等诸多湖泊已不见水,只剩一个带“湖”字的地名。针对武汉等城市雨涝严重的现象,有人提出推广使用渗水砖的建议。

(5)结合图表及上述资料,概括说明近年来武汉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并简述推广使用渗水砖对城市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表:重庆气候资料(29.6°N,106.5°E,海拔 260 m)

1961-1990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最低气温(℃)

5.6

6.9

10.9

15.1

19.0

21.5

24.5

24.5

20.4

16.2

11.5

7.2

表3  武汉气候资料(30.6°N,114.1°E, 海拔 23m)

1961-1990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最低气温(℃)

-0.5

1.4

6.1

12.2

17.7

21.8

25.2

24.6

19.4

13.4

7.2

1.5

(1)对比说明重庆和武汉两地冬季气温特征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5分)

三峡水电站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线的巨型电源点。

(2)说出三峡工程建成后重庆段河流水文特征的突出变化。(2分)

(3)说出西电东送工程中线通道的电能产生方式。指出电能输出的具体方式(3分)

谚曰“湖广熟,天下足”。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江汉平原就已成为全国商品粮棉基地,但长期以来,其农业生产常常受到不利的自然条件影响。

(4)说明江汉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4分)

2011年夏季,暴雨连降武汉,每一次都导致武汉发生内涝,有网友为此调侃:“到武汉看海!”武汉曾是全国仅有的“百湖之市”,而今全市中心城区现存的湖泊只有38个,“杨汊湖”、“东沙湖”等诸多湖泊已不见水,只剩一个带“湖”字的地名。针对武汉等城市雨涝严重的现象,有人提出推广使用渗水砖的建议。

(5)结合图表及上述资料,概括说明近年来武汉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并简述推广使用渗水砖对城市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