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完成以下题目:8分 1.分别绘制北京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北京各月降水量(mm)柱状图 作图要求:气温曲线要光滑,降水柱状图要打斜线.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均温0C -4.7 -1.9 4.8 13.7 20.1 24.7 26.1 24.9 19.9 12.8 3.8 -2.7 月降水量 3 7 9 20 33 78 192 212 57 24 7 3 北京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北京各月降水量(mm)柱状图 2.北京的气候类型是 .其成因是 . 此气候类型在世界上分布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是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表示甲、乙两地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甲地为苏联中亚某地(46°N,62°E),乙地为我国吉林省某地(44°N,125°E)。
(1)甲地属于_________气候,对种植玉米不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适宜发展的农业为_______。乙地属于___________气候,对种植玉米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的玉米带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的_______平原。
读表,回答问题。
(2)表中四年数据表明,稻谷种植面积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若以每年三种谷物种植面积为100%计算,则玉米种植面积所占百分比最高达________,2005年小麦种植面积所占百分比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其中城镇人口为66557万人。自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年平均增长0.57%。图1中四幅图是我国1953、1982、2000、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的金字塔图,图2中A、B两点是2000、2010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题。

(1)

根据统计数据,正确的判断有

A.

图1中②图表示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

B.

图1中④图表示1982年人口普查结果

C.

图2中B点表示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

D.

图2中A点与图1中③图相对应

(2)

第六次人口统计数据表明我国

A.

城市化发展迅速,已进入成熟阶段

B.

已进入人口低速增长阶段

C.

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不足

D.

计划生育政策效果显著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在中国的大气污染中,酸雨和浮尘是最主要的污染。十多年来,由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日益增多,酸雨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酸雨对森林植物产生很大危害。根据国内对105种木本植物影响的模拟实验,当降水Ph值小于3.0时,可对植物叶片造成直接的损害,使叶片失绿变黄并开始脱落。野外调查表明,在降水Ph值小于4.5的地区,马尾松林和冷杉等出现大量黄叶并脱落,森林成片地死亡。

酸雨对森林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恶化作用造成的。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放出来,并随雨水被溶掉。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严重不足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此外,酸雨还能使土壤中的铝从稳定中释放出来,使土壤中活性铝增加而严重地抑制林木的生长。

酸雨可抑制某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活性,土壤中的固氮酸、细菌和放线菌均回受到酸雨的抑制。酸雨还可使森林的病虫割明显增加。在四川、重庆,重酸雨区的马尾松林的病情指数为无酸雨区的2.5倍。

(1)在我国的大气污染中,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污染;

(2)形成酸雨的污染物为________,污染源有工矿企业、________和________等;

(3)资料中主要介绍了酸雨对________的危害。除此之外,酸雨还有________等危害(至少写两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

材料二 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

(1)A为________面,横波突然消失的是________面。

(2)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面。(填字母)

(3)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①是________,其分布特点是________;①+②是________;④是________;①+②+③是________。

(4)D层物质状态可能呈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近,我国在渤海入海口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发现储量逾10亿吨的大油田。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________波。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表示有储油构造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60分)
材料一:丹麦哥本哈根地理位置简图(图6)。
材料二:2007年全球CO2排放总量排行前10位的国家及其人口总数(表3)。

国家
CO2排放总量
(单位:亿吨)
人口总数
(单位:万人)
美国
28
30071
中国
27
132256
俄罗斯
6.61
14289
印度
5.83
109535
日本
4
12762
德国
3.56
8245
澳大利亚
2.26
1973
南非
2.22
4276
英国
2.12
6060
韩国
1.85
4828

图6                                                                   表3
材料三: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7)。

(1)据材料二、三分析,近百年来世界气温变化特点及CO2主要来源。(6分)
(2)我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简述我国在控制CO2排放量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
(3)2009年12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强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和基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原则和    ▲   原则。(6分)
材料四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关于使用“石油”的记载。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云:“石漆,高奴县石脂水,其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极迅;燃灯,极明。”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鄜、延境内(今陕西)有石油,……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4)根据材料四,指出石油在唐宋时期已经有哪些应用?(3分)
材料五 新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图

(5)根据材料五,概括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材料六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图

(6)根据材料六,简要说明19世纪中期、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中后期,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3分)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别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8分)
(7)历史上,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20世纪70年代,石油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材料七:在这个世界上,就连最为人迹罕至的地方,也都“烙刻”上了人类的痕迹。在太平洋最人迹罕至的地方,位于北纬35°到42°之间,夏威夷群岛的东北方向,距离加利福尼亚沿海1000英里的位置,又有一个“新大陆”正在生成——“第八大陆”,应该叫做“太平洋垃圾涡旋”,这个“新大陆”完全是由垃圾堆起来的,已蔓延到14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聚集了超过700万吨的垃圾。在这个垃圾“联合国”里,有来自美国的球鞋、中国的塑料袋、日本的渔网碎片、加拿大的集装箱外壳……
材料八:2009年12月7-18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全球减排协议。中国积极为全球气候变化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中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巨大努力。
(8)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材料七、八的人类活动。(9分)
(9)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八,指出我们对发展方式的选择,说明中国实现单位GDP碳排放目标的对策。(1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