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随着台湾关系的改善,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的历史与现状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省河流分布图
(1)试描述该省的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
(2)试分析该省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人口的流动始终没有停止过,有时还出现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并带来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一系列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迁内地居民30万人到河套以北垦田生产。西汉文景时期,采用免税、赐爵、赎罪等办法鼓励移民北方。 一一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历史地理学家研究发现……每当寒冷期到来,就会造成北方游牧民族生存困难,从而进攻中原,继而导致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在人力作为生产力主体的古代,人口的迁移客观上加速上迁入地生产的发展。因此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就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岳麓版教材
材料四 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农村人口涌向通商口岸等近代城市地区,成为我国人口迁移的新特点。电视剧〈霍元甲〉就表现了祖籍天津静海的武术家霍元甲(1861一1910)在上海租界开设武馆、打擂比武的生活经历。
材料五 中国人向海外移民,最早从公元前后开始。宋末元初,向海外移民有所增加,明成祖以后出现了一个移民高潮,明末清初又有大批移民避难海外。但从康熙到道光初年移民却大幅度减少甚至中断,鸦片战争后向海外移民又逐渐恢复。据统计,现今居住在海外的华侨包括华裔在内的有2300多万人,其中居住在东南亚地区的占了将近90%,移民海外的又以广东最多,其次是福建。 一一摘自〈文化地理学〉
请回答: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国内范围的政府移民主要趋向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4)在我国古代发生了多次国内范围的自发移民,将材料三中揭示的因果关系在下列图中标示出来。
(5)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大量农村人口涌向通商口岸”的影响有哪些?
(6)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向海外移民为什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向海外移民又逐渐恢复”?
材料六 610万的2009年应届大学毕业生,构成了中国就业史上蔚为壮观的一道就业洪流。而这道就业洪流所流经的河床,已经由20年前的宽阔浩荡,演变为经济增长模式不平衡和外来危机夹击之下的愈加崎岖与逼仄。如何疏导这6l0万的就业洪流,考验和改变的,不只是每一个就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期许,也考验着党和政府的作为。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9年1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确定7项措施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二)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三)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四)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五)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六)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七)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援助制度。
(7)从经济常识的角度,谈谈国家重视就业的意义。
(8)运用党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依据各省、市、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我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三个经济地带发展差异的形成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据此回答 题。
5.我国西部经济地带今后经济发展应注意的问题是 ( )
A.有步骤地重点治理和开发大江大河、能源、矿产等资源
B.大力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边境贸易,扩大旅游创汇
C.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绿洲农业和林牧业
D.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然林草,因地制宜地退耕还林还草
6.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将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
B.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稠密的东部
C.将运输量大的企业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部
D.将轻工业和农牧业转移到资源短缺的东部
依据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我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三个经济发展地带差异的形成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回答下面两题。
9、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均属于沿边省区
C.新建的重庆直辖市属于东部经济地带
D.中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的优势
10、我国西部经济地带今后社会经济发展应首要注意的问题是
A.有步骤地重点治理和开发大江大河、能源、矿产等资源
B.大力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沿边贸易、扩大旅游创汇
C.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绿洲农业和林牧业
D.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然林草,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
(2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见下图)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主要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和玉林、崇左两个物流中心组成,形成“4+2”经济区。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1255万人(不含玉林、崇左)。
材料2:北部湾经济区三类用地平衡表
政策引导区 | 强制管制区 | | 面积(平方公里) | |
2005年 | 2010年 | 2020年 | ||
城市地区 | 中心城区 | 396 | 798 | 1350 |
经济开发集中区 | (0) | (76) | (100) | |
临海重化工业集中区 | (10) | (50) | (86) | |
区城交通 | 532 | 800 | 950 | |
发展备用 | 2906 | 2236 | 1534 | |
小计 | 3834 | 3834 | 3834 | |
农村地区 | 农村居民区 | 1860 | 1860 | 1012 |
农业地区 | 24121 | 22976 | 22844 | |
小计 | 25981 | 24836 | 23856 | |
生态地区 | 自然保护区 | 3819 | 4430 | 4899 |
水源保护区 | 5690 | 6092 | 6390 | |
生态恢复区 | 3276 | 3408 | 3621 | |
小计 | 12785 | 13930 | 14910 | |
合计 | 42500 | 42500 | 42500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