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2.回答3-4题. 3.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 中.最应退耕还林 A.甲 B.乙 C.丙 D.丁 4.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36分)

 

 

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东北部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诱发了海啸,大船渡市的海啸浪高达到23.6米。

(1)简析海啸对大船渡市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6分)

 

表:2009年中、日部分数据比较

 

 

石油自给率(%)

能源消费总量(亿吨石油当量)

人口数(亿)

核电占全国发电总量的比重(%)

日本

0.2

5.8

1.28

34

中国(大陆)

50

20.3

13.3

1.12

 

核电站主要用铀-235裂变产生的能量来发电,它不排放CO2,产生的核废料也绝对封存。核电站运行需要大量冷却水。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站每年需要铀燃料30~40吨,而相同功率的火电站需要耗煤300~400万吨。

(2)说明日本大力发展核电的主要原因,指出核电站适宜布局的地区。(8分)

 

 

 

 

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导致核泄漏,放射性物质一部分随大气扩散,一部分随水流出。

(3)某同学说:“至少4月之前,日本的核泄漏不会影响中国。”请分析其判断的依据。(4分)

 

近年来多家日本公司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中、日在产业链环节和产品周期上的分工情况如图13所示。大地震加速了日本制造业向境外转移。

 

 

(4)从产业链环节和产品周期阶段概括日本向中国转移的产业特点,说明产业转移对日本区域发展的影响。(10分)

 

 

产业转移促使日本更加关注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成为日本经济的增长点。

(5)读“东京上野公园景区图”(图12),评价其景区规划的合理性。(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为了加强与哈萨克斯坦合作,2002年12月4日,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建议俄罗斯联邦政府重新启动“北水南调”工程;修建一条大运河,将俄罗斯的鄂毕河河水南引,直抵中亚的阿姆河与锡尔河,与之共同汇入咸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河。流量丰富,但航运价值不大,简述其主要自然原因。

(2)简述俄罗斯将鄂毕河水引入咸海的主要意义。

(3)俄罗斯的主要农业地带是在(    )

       A.①河流域            B.②河流域           C.③河流域            D.④河流域

(4)D、B地形区上修建铁路的最大地质困难是什么?

材料一  “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曰洋灯,火锅名曰洋锅,细而至于酱油之佳者亦名洋酱油,颜料之鲜艳者亦呼洋红洋绿。……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洋乎洋乎?盖洋洋乎!”

 ——陈作霖《秉烛里谈》

材料二  传统社会的价值观是“贵义贱利”,居于“四民之末”的商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但是,晚清时期“重商”不仅发展为影响深远持久的社会思潮,而且也改变了清王朝的国策,由“重农抑商”变为“以工商立国”。表现在社会风尚方面,就是习俗更易具有了商业化趋向。商人不仅捐纳功名跻身于绅士之列,而且有名望的绅士们也相率从商,在绅与商的交互渗透中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绅商阶层”。在社会交往中,也出现“交往重衣冠而不问出身”的时俗。

——《新编中国通史·晚清社会风貌》

材料三  在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下,维新派人士倡导发动女权运动。康有为在广东南海首创《不缠足会草例》,其后与康广仁等在广州正式成立了“不缠足会”,并逐渐推广,新学堂则以不缠足为基本的入学条件,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经济成长历程》(岳麓版必修Ⅱ):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5)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晚清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特点。

(6)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材料四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会使地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对此,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到了上世纪70—8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与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气候变化问题才引起了大众关注,上升为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问题;至上世纪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经济发展、环境与资源、能源、科技研发等领域内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

(7)结合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说明人类是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的?

材料五  2009年入秋以来,包括重庆在内的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共5104、9万人因旱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609万人,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威胁。对此,专家认为:此次旱灾既与天气异常有关,也有西南地区植被破坏、生态失衡有关。

       旱灾发生后,重庆市委、市府立即作出了抗灾的重要指示。各有关部门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

(8)西南地区遭遇特大旱灾和重庆市的应对措施给我们什么样的唯物论启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为了加强与哈萨克斯坦合作,2002年12月4日,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建议俄罗斯联邦政府重新启动“北水南调”工程;修建一条大运河,将俄罗斯的鄂华河河水南此,直抵中亚的阿姆河与锡尔河,与之共同汇入咸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河,流量丰富,但航运价值不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2)俄罗斯将鄂毕河水引入咸海的主要意义有:(至少写三点)。

    (3)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是从长江引水。与长江相比,鄂毕河(双选)(    )

              A.径流量更小                 B.水能资源更丰富

C.河流含水量                 D.流经区人口密度更大

    (4)俄罗斯的主要农业地带是在(单选)(    )

              A.①河流域      B.②河流域         C.③河流域    D.④河流域

    (5)D、B地形区上修建铁路的最大地质困难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16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顺义位于北京市东北郊,土地总面积137万亩,平原面积占95.7%。素有“京

郊粮仓”的美誉,全区粮食生产已基本实现了农田喷灌化、作业机械化、种植良种化,

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

资料二:北京城区农产品的来源基本是郊区供应和外埠供应并重的格局。冬季北京市场的蔬菜交易品种大多来自广西、广东、四川、海南、山东等地。为了丰富北京的“菜蓝子”,北京市政府明确扶持温室、大棚等设施农业的建设,农民建一个温室补贴5000元、建一个大棚补贴3000元。

(1)顺义区素有“京郊粮仓”的美誉,分析其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

(2)目前北京“菜篮子”里的蔬菜更加丰富多样了,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分析其原因。

(3)北京不同地区的农业各具特色。远郊山区主要发展防护林,核桃、柿子、板栗、梨等经济林木,说明其主要意义。

(4)说出从广东运蔬菜进京可选择的铁路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河流。2008年3月3日,围绕加强资源、能源合理利用,扩大贸易市场等问题,湄公河流域有关国家领导人召开了第三次经济合作会议。

 (1)湄公河在图上的数码是               ,它在中国境内称为                   江,最终流入               海。   

 (2)该流域所在半岛的地形分布特征是                 ,这种地形分布特征是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强烈挤压抬升和流水的

             作用下形成的。

 (3)该流域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其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4)我国下列各省区中,与湄公河流域开发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单项选择)

A.贵州省       B.云南省             C.青海省             D.西藏自治区

 (5)流域内各国具有各自的地理优势,易于形成互补。图中甲、乙、丙、丁、戊代表的国家中,水能资源最丰富国家的代码是          ,世界重要的橡胶生产国和出口国的代码是        ,世界稻米出口量最大国家的代码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