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有关图表,回答问题
美国部分城市用地比重状况(%)表
城市 | 住宅 | 工业 | 商业 | 道路 | 其他 | 空地 |
芝加哥 | 31.4 | 13.7 | 6.2 | 23.9 | 14.2 | 8.5 |
克利夫兰 | 37.6 | 17.0 | 3.6 | 16.3 | 11.8 | 13.1 |
底特律 | 39.8 | 6.0 | 4.6 | 27.9 | 8.7 | 8.3 |
洛杉矶 | 62.9 | 5.3 | 4.4 | 14.2 | 3.7 | 10.0 |
纽约 | 23.2 | 8.6 | 2.0 | 30.1 | 23.4 | 12.7 |
(1)由表可知,在城市化高度发达的美国城市用地中,住宅和____________用地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种城市用地结构会产生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请将下列选项中的部分合理选项填入对应左图空格的字母后面(只填序号)。
雨水自然入渗减少;②雨水自然入渗增多;③城市长波辐射减小;④城市长波辐射增大;
⑤下垫面增温慢;⑥下垫面增温快;⑦汇流速度减慢;⑧汇流速度加快;⑨下垫面蒸发减少;⑩下垫面蒸发增大。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
(2右图是“某城市地表性质变化与洪水流量的关系图”,当不透水地表面积占60%、排水工程控制面积比例为80%时,该城市洪峰流量约为原来的____________倍。当不透水地表面积比例变化不大时,排水工程控制面积比例越大,洪峰流量与原来的比值也越大。说明该城市____________。
A.不透水地表面积未增加 B.透水地表面积增速大于不透水地表面积
C.建成区面积扩大 D.建成区面积缩小
读有关图表,回答问题
美国部分城市用地比重状况(%)表
城市 | 住宅 | 工业 | 商业 | 道路 | 其他 | 空地 |
芝加哥 | 31.4 | 13.7 | 6.2 | 23.9 | 14.2 | 8.5 |
克利夫兰 | 37.6 | 17.0 | 3.6 | 16.3 | 11.8 | 13.1 |
底特律 | 39.8 | 6.0 | 4.6 | 27.9 | 8.7 | 8.3 |
洛杉矶 | 62.9 | 5.3 | 4.4 | 14.2 | 3.7 | 10.0 |
纽约 | 23.2 | 8.6 | 2.0 | 30.1 | 23.4 | 12.7 |
(1)由表可知,在城市化高度发达的美国城市用地中,住宅和____________用地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种城市用地结构会产生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请将下列选项中的部分合理选项填入对应左图空格的字母后面(只填序号)。
① 雨水自然入渗减少;②雨水自然入渗增多;③城市长波辐射减小;④城市长波辐射增大;
⑤下垫面增温慢;⑥下垫面增温快;⑦汇流速度减慢;⑧汇流速度加快;⑨下垫面蒸发减少;⑩下垫面蒸发增大。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
(2右图是“某城市地表性质变化与洪水流量的关系图”,当不透水地表面积占60%、排水工程控制面积比例为80%时,该城市洪峰流量约为原来的____________倍。当不透水地表面积比例变化不大时,排水工程控制面积比例越大,洪峰流量与原来的比值也越大。说明该城市____________。
A.不透水地表面积未增加 B.透水地表面积增速大于不透水地表面积
C.建成区面积扩大 D.建成区面积缩小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分布图,读图并结合表格,回答5~7题。
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
省(区) |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 耕地面积 (万公顷) | 水资源总量 (亿立方米) | 木材总蓄积量(亿立方米) |
① | 34.3 | 532.5 | 1 865.8 | 15.8 |
② | 53.5 | 1 539.1 | 727.9 | 15.0 |
③ | 51.9 | 542.4 | 404.4 | 0.4 |
④ | 31.1 | 361.0 | 184.6 | 2.0 |
5.图中地形类型相对单一的省(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
B.乙省(区)是我国著名的粮食产区
C.丙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三熟
D.丁省(区)以灌溉农业和牧业为主
7.表中序号与图中甲、乙、丙、丁各省(区)排序一致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③、②、① D.③、④、①、②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