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图17为上海以东海底地形图.图18为我国钓鱼岛位置图.读图回答: 图17 图18 (1)从图中可以看出钓鱼岛位于冲绳海槽以 .属于 的自然延伸部分. (2)海底大陆架的矿产资源除了滨海砂矿外.主要是 资源. (3)琉球群岛是东亚岛弧(包括我国台湾岛以及千岛群岛等)的一部分.它是 板块向 板块俯冲.挤压造成的. (4)东亚岛弧的东侧有 .该洋流 季流速最快. (5)南太平洋东部热带海区沿岸海水温度上升引起的气候异常现象称为“ 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这种现象对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产生什么影响?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选修2一海洋地理】

纯淡水在0℃时结冰。但海水则不同,冰点温度T(指海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与海水的盐度和深度有关,盐度越高,水体越深,越不容易结冰。读海冰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5分)

(1)根据图和材料,简要分析大连港海冰轻微的主要原因。(9分)

(2)简述为减小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应采取的措施。(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根据材料及有关地理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0分)

材料一 傅科设计用来证明地球自转的摆叫傅科摆。把一个摆挂在北极的一个架子上,并且使它摆动,如果在它开始摆的时候,摆动平面既指向格林尼治子午线,又指向一颗遥远的恒星,那么,3小时后,摆动平面对准西经45°和东经135°的经线;6小时后,摆动平面对准西经90°和东经90°经线,而那个恒星始终位于摆动平面上。这说明摆动平面同恒星的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而摆动平面和地球经线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90°的变化。变化情况表明地球在自转。

材料二 我国某学校地理学习研究小组进行了一个竖直运动的物体有无偏向的地理实验。该小组从35米高处竖直向地面落下一个铅球(如图所示)。

他们发现,物体并不是竖直下落到O点,而是大约偏移O点11.5毫米。

(1)傅科摆不仅证明了地球自转,而且发现了自转的角速度是每小时  度。

(2)在材料二的实验中:

①偏移方向  在实验中,物体落下的位置应发生向     (东、西)偏离O点。若在澳大利亚进行该实验,应发生向     (东、西)偏。(2分)

②偏移距离的大小 若在北京进行此实验,偏移的距离应比在南京  (大、小);为寻求偏移距离的最大值,你将会把实验放在什么地区进行呢?    。(2分)

③偏移的规律 根据(1)和(2)的结论,你发现物体竖直运动发生的偏移方向和大小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图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3R)”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继2009年12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又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总体规划》,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工业园、德令哈工业园、乌兰工业园、大柴旦工业园等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构建以盐湖化工为核心的六大循环经济主导产业体系,形成资源、产业和产品多层面联动发展的循环型产业格局,争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废水、废气、废渣等“零”排放或者是最少的排放。

材料二 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7种,其中钾、镁、锂、锶、芒硝、石棉、电石级石灰岩等7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许多矿产资源间的关联度极强,综合利用率高。

材料三 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

(1)读“柴达木盆地示意图”,图中字母A-D代表的地理事物是:(2分)

A矿产地是:              ; D处是:               山脉。

(2)读“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回答:(4分)

①填出图中甲、乙两处的工业部门:甲.                ;乙.                  

②示意图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做法有哪些?

(3)该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还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2分)

(4)生态农业是发展的八大循环体系之一,这里发展种植业的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分别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联系,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读下列图表,回答有关问题。(10分)
材料一 下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

材料二 下表是上图中A、B、C三省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

年份
 
 
 
 
 
 
 
 
 
粮食总产量(亿吨)
粮食播种面积(亿公顷)
粮食单产(吨/公顷)
 
 
 
 
 
 
 
全国
A、B、C
三省
东北
三省
全国
A、B、C
三省
东北
三省
全国
A、B、C
三省
东北
三省
 
1985
3.79
0.76
0.36
1.09
0.17
0.13
3.84
4.47
2.77
2005
4.84
0.81
0.74
1.04
0.15
0.16
4.65
5.40
4.63
(1)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天气状况。(2分)
(2)图中A、B、C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优势是什么?A、B、C三省、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各有什么变化?据表说明A、B、C三省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3分)
(3)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2分)
(4)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横穿我国北方地区,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但长城的修筑却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采用了不同的构筑方法,长城的西半段全部用夯土筑成;东半段曲折延伸,外部用砖石彻成,内部夯土。

材料二 明长城图。

(1)长城东西两段构筑方法不同,其原因是(  )(2分)

A.东段是平原,西段是戈壁

B.东段降水多,西段降水少

C.东段人口少,西段人口多

D.东段地势平坦,西部地势起伏大

(2)长城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举例说明长城的分界线意义。(4分)

(3)沿长城自东向西跨越的自然带有哪些?这反映了怎样的地域分异规律?(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