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13-15题. 13.该图若表示某地昼夜差值的年内变化状况.则( ) A.图示地区位于赤道 B.a时期全球昼夜等长 C.b时期华北进入雨季 D.d时期渤海湾经常出现风暴潮 14.若该图表示正午影长在一年内的变化轨迹.则图示地区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回归线 D.赤道 15.若该图表示地质构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处容易侵蚀成谷地 B.b处适宜开凿隧道 C.e处成为自流井盆地 D.c处易有火山活动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 则                (    )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3.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    )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3.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的异常是城市内涝原因之一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纬度地带性规律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升高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2.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是寒流

C.洋流③处易形成渔场

D.洋流④为东北信风吹拂形成的风海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  )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读下图,回答10-12题。

10.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11.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是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12.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且为寒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