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30.A是 高原.B是 高原.简要说明A.B高原地形的差异. 31.A.B高原同属季风气候区.夏季两地都受 季风影响.降水丰富.这种季风的主要成因是 .除此外.夏季B高原还受 季风影响. 32.图中A.B高原发展工业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的优势有何不同. . 33.地下水污染是B高原的环境问题之一.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 .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据新华社西宁2005年8月15日电)。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大的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材料二:图5-8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1)在材料一中,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现代化技术对中国大陆地壳运动进行了长期监测,从而发现了青藏高原的移动,该技术是    

(2)图中的山脉是     ,属于地质构造中的   ,板块a为   板块,板块b为   板块。

(3)2006年12月26日晚8时26分至40分,台湾岛西南海域发生强烈地震,该现象和图示内容相同的是      

A.都是由内力作用造成的     B.都发生在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的交界处

C.都发生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D.都发生在世界地震带上

(4)根据上图,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

(5)青海有我国著名的三江源,西藏也有“亚洲水塔”之称,同时青藏高原又有不少地方严重干旱,这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的什么特点?

(6)试分析青藏高原移动有哪些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A 30.(10分海洋地理)读下列二幅“某大洋部分海域2月、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是    月的表层水温分布图,判断依据是:                               

(2)乙图的大洋西岸A的表层水温比同纬度的东岸B低,其原因是流经A海域的洋流造成的,该洋流的性质是            ,分析造成这一洋流性质的原因:                      

                                                                            

(3)当A的表层水温比正常年份高,而B的表层水温比正常年份低时,分析乙图中的c、D地区降水与正常年份相比,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某地影像(下图)
材料二: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的变化与水土保持的关系(如下表)

植被覆盖率(%)

坡面径流量(无植被覆盖率=1)

地表侵蚀程度(无植被覆盖率=1)

20

0.85

0.65

40

0.70

0.55

60

0.45

0.25

80

0.40

0.15

≥90

0.30

<0.10

(1)为了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国土整治,人们往往运用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

     信息系统(GIS)等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材料一的获得往往采用            技术,材料二

     的获得则主要利用              技术。

(2)黄土高原最大的生态问题是            。导致这一生态问题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

     是                         
(3)从材料二表中可以得知植被覆盖率与坡面径流减少率的关系是:                     

(4)材料二反映了植被可以(     )(多选)
     A.使地表水下渗减少         B.使侵蚀减少

     C.使含沙量减少             D.坡面径流量减少

(5)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措施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绿色GDP=GDP-产品资本的折旧-自然资源的损耗污染损耗
自然资源损耗=森林面积减少+煤气消费+天然气消费+石油气消费
污染损耗=三废治理费用+污染直接经济损失
材料二  2000年部分省市环境损失(自然资源损耗+环境污染损耗)表(单位:亿元)

地区
自然资源损耗
环境污染损耗
GDP
煤气
液化石油气
天然气
森林
污水治理
工业废气治理
工业固废治理
污染直接经济损失
山西
43.3
0.98
1.29
27.94
5.73
2.01
58.4
0.01
1643.8
广东
2.16
89.52
0.07
-8.75
28.19
1.88
12.86
0.02
9662.2
吉林
2.77
4.80
3.04
36.03
5.45
0.83
12.17
0.000225
1821.2
黑龙江
5.43
17.32
0.96
55.86
7.16
1.09
20.44
0.00035
3253.0
四川
19.99
1.90
89.71
-19.82
15.14
1.47
35.78
0.075
4010.2
内蒙古
1.34
1.71
0
-81.86
2.91
1.34
18.03
0.0061
1457.8
材料三  2000年各地区GDP损失与其经济实力的比较图

(1)自然资源损耗与环境污染损耗关联度最高的省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根据材料二、三,下列推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2分)
A.六省中广东石油资源丰富B.GDP越高的省区,自然资源损耗越大
C.环境损失越小省区绿色GDP越高D.贵州经济实力弱但环境损失大
(3)材料三中,反映区域环境状态改善程度最大的省区是________________。环境状态改善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世界人口垂直分布

图二世界人口纬度分布

 

图三世界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人口占洲总面积总人口的比例

 

1.分析图一,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

2.分析图二,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三,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________洲。

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________地区、________纬度地区和________地区的趋向性。

5.根据上述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判断,下列地区中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________。(多项选择)

A.恒河平原    B.亚马孙平原   C.西欧平原   D.美国阿拉斯加   E.朝鲜半岛    F.青藏高原    G.刚果盆地   H.加拿大东南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