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资料 月份 气温. 降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甲地 气温 (℃) 13.6 14.3 12.1 10.1 8.8 6.7 6.8 6.6 7.8 9.6 11.6 13.4 降水 (mm) 90 93 99 143 234 224 228 208 146 121 119 103 乙地 气温 (℃) 17.5 16.7 13.5 8.9 5.1 1.6 1.4 3.2 5.9 9.6 13.6 16.3 降水 (mm) 15 19 23 15 22 18 17 14 11 14 13 14 (1)比较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分析图中20℃等温线在①.②两地向南弯曲的原因. (3)判断图中M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并说明其主要区位因素. (4)简述图中工业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资料

月份

气温、

降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甲地

气温

(℃)

13.6

14.3

12.1

10.1

8.8

6.7

6.8

6.6

7.8

9.6

11.6

13.4

降水

(mm)

90

93

99

143

234

224

228

208

146

121

119

103

乙地

气温

(℃)

17.5

16.7

13.5

8.9

5.1

1.6

1.4

3.2

5.9

9.6

13.6

16.3

降水

(mm)

15

19

23

15

22

18

17

14

11

14

13

14

(1)比较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分析图中20℃等温线在①、②两地向南弯曲的原因。

(3)判断图中M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并说明其主要区位因素。

(4)简述图中工业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资料

月份

气温、

降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甲地

气温

(℃)

13.6

14.3

12.1

10.1

8.8

6.7

6.8

6.6

7.8

9.6

11.6

13.4

降水

(mm)

90

93

99

143

234

224

228

208

146

121

119

103

乙地

气温

(℃)

17.5

16.7

13.5

8.9

5.1

1.6

1.4

3.2

5.9

9.6

13.6

16.3

降水

(mm)

15

19

23

15

22

18

17

14

11

14

13

14

(1)比较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分析图中20℃等温线在①、②两地向南弯曲的原因。

(3)判断图中M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并说明其主要区位因素。

(4)简述图中工业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列图表,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下图表示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

  材料二 下表是上图中A、B、C三省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

(1)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天气状况(从气温、气压、降水三个方面描述天气变化)。

________________。

(2)A、B、C三省、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有何变化?据表说明A、B、C三省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

(3)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

________________。

(4)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1: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2:表示两个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

材料3:气候资料

地区

气候资料

1月均温

7月均温

12~次年2月降水量

6~8月降水量

年降水量

26℃

26.5℃

643mm

612mm

2480mm

10.7℃

24.8℃

45mm

321mm

680mm

8℃

25.0℃

345mm

32mm

740mm

5.4℃

27.5℃

105mm

425mm

1015mm

 (1)材料1表示的是         (南、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2分)

(2)材料2A、B、C、D四地气候中,常年在材料1中的⑥带控制下而形成的是          。(2分)

(3)材料2A、B、C、D、J、H六地气候中,与材料3丙地气候特征相似的是         ,该气候类型的一般分布规律是                                                       。(4分)

(4)制约H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2分)

(5)材料2中20℃等温线在大陆的西侧向         弯曲,其主要原因是受         的影响。(4分)

(6)下列有关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2分)  (    )

A.当E气压中心强盛时.台风正影响着我省的东南沿海地区

B.在F的影响下,途经地区温和多雨

C.G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大规模砍伐导致水土  流失严重

D.B地自然带与乙地自然带相同

(7)下列有关材料3中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2分)    (  )

A.甲地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棉花

B.乙地分布在亚洲东部地区

C.丙地适宜种植柑橘

D.丁地区的典型植被是荒漠草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7年、2009年、2010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分别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丹麦哥本哈根、墨西哥坎昆召开,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世界气候大会在南非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当地时间12月12日,加拿大环境部长肯特宣布,加拿大正式退出《京都议定书》。四次气候大会地点的位置如图1所示。

图1

 

材料二:图2是图1中M到N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及甲、乙两地气温、降水统计图。

(1)德班气候大会闭幕期间,四次气候大会召开地点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________;地方时相差最小的两地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6分)

(2)读图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相似之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之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若一位参会者从德班沿图中线到哥本哈根,沿途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带疏林草原带、                  、热带疏林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这种景观差异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6分)

(4)四次气候大会召开地点均位于沿海或岛屿,目前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对这些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会议探讨的共同问题是                 ,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有哪些?(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