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根据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09年2月7日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东段在深圳正式开工.意味着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大型管道工程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大大加速.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资源主要来自中亚地区的土库曼斯坦.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分国外.国内两部分.其中国外部分起于土乌边境.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止于中国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国内部分管道线路系统包括1条主干线.8条支干线.线路总长度17000多公里.管道西起新疆的霍尔果斯.经西安.南昌.南下广州.东至上海.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江西.广西.广东.浙江.上海.湖南.江苏.山东14个省. 材料二 “中亚地区示意图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干线示意图 (1)试简要说明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对沿线地区环境的影响. (2)数码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中.代表土库曼斯坦的是 .试说明该国与乙图中的A地形区在自然环境特征及种植业方面的相似性. 材料三 沈括记载:“ 延境内有石油--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 (3)沈括的代表性著作是什么?材料中“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 有何积极意义? 材料四 旧中国石油工业基础十分薄弱.1949年原油产量只有12万吨.石油消费基本依靠进口.解放后.党和政府重视石油工业.我国石油工业得到发展.一五计划期间.原油产量平均每年递增27.1%.1957年达146万吨.二五计划期间.在东北.华北.西南等几个大盆地进行区域勘探.1960年原油产量增至520万吨.1960年大庆油田投入开发.1964年又相继发现山东胜利油田和天津大港油田.1965年我国原油产量达1131.5万吨.原油和原油产品全部自给.结束了我国依赖“洋油 的历史. (4)根据材料四.概括1949年到1965年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这一时期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存在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 材料五: (5)从图1到图2.交通工具的动力发生了什么变化?与变化密切相关的新能源是什么? 材料六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理念的重要体现.面对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加快水电油气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出台了优惠税收政策.鼓励节能减排. (6)分别从价格和税收两个方面.各举出有利于节约能源的一个事例.并说明体现的经济学道理. 具体事例 体现的经济学道理 价格杠杆 税收杠杆 材料七 在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问题上.一种观点认为.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要污染环境.有了这样的思想.高污染的企业.就敢沿河而立.倾排污水.结果河水变质,高能耗的企业就能借地生财.滥采乱挖.结果青山失色,企业身处闹市.照样排烟吐尘.结果污染空气.不难看出.此种发展.不顾环境.不计代价.不问未来.实际上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最终将导致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发展难以为继. (7)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0分)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 年8 月份,拉尼娜现象基本确定形成,将至少持续到2011 年6 月。拉尼娜(La Nina)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表面海水变得异常寒冷,继而影响全球大气环流变化,造成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现象。与拉尼娜现象密切相关的环流之一是沃克环流。“沃克环流”由英国气象学家沃克在20 世纪20 年代首先发现,它的形成是由于赤道太平洋海温分布通常是西暖东冷,从而使西太平洋与东太平洋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它是赤道太平洋上空大气循环的主要动力之一。当沃克环流异常强劲,导致东太平洋下层冷海水上翻增强,洋面异常低温,就会出现拉尼娜现象。

材料二:澳大利亚12月份总降水量图

材料三:2009年一季度期间河水创下百年最低,P河流除了上游500km水流较大外,其余河段流量较小,有些河段还经常干涸,下游地区含盐度高是P河最主要的水质问题;该国已面临“百年大旱”,权威人士提出“若再没有足够的雨水,将停止大部分农地的灌溉”。

(1)此时图中沃克环流的方向是    (顺、逆)时针。(2分)

(2)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澳大利亚东部降水量将如何变化,并分析原因。(8分)

(3)读澳大利亚12月份总降水量图,简述A地区的气候类型及12月份降水量较多的原因。(8分)

(4)下列问题中最有可能由“停止农地灌溉”带来的国际性问题是         (2分)

A.铁矿石和煤炭价格上涨 B.牛羊肉和稻米价格上涨

C.乳品和原油价格上涨  D.羊毛和小麦价格上涨

(5)分析P河流上游流量大于其余河段的原因(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 年8 月份,拉尼娜现象基本确定形成,将至少持续到2011 年6 月。拉尼娜(La Nina)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表面海水变得异常寒冷,继而影响全球大气环流变化,造成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现象。与拉尼娜现象密切相关的环流之一是沃克环流。“沃克环流”由英国气象学家沃克在20 世纪20 年代首先发现,它的形成是由于赤道太平洋海温分布通常是西暖东冷,从而使西太平洋与东太平洋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它是赤道太平洋上空大气循环的主要动力之一。当沃克环流异常强劲,导致东太平洋下层冷海水上翻增强,洋面异常低温,就会出现拉尼娜现象。

材料二:澳大利亚12月份总降水量图

材料三:2009年一季度期间河水创下百年最低,P河流除了上游500km水流较大外,其余河段流量较小,有些河段还经常干涸,下游地区含盐度高是P河最主要的水质问题;该国

已面临“百年大旱”,权威人士提出“若再没有足够的雨水,将停止大部分农地的灌溉”。

(1)此时图中沃克环流的方向是  (顺、逆)时针。

(2)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澳大利亚东部降水量将如何变化,并分析原因。

(3)读澳大利亚12月份总降水量图,简述A地区的气候类型及12月份降水量较多的原因。(8分)

(4)下列问题中最有可能由“停止农地灌溉”带来的国际性问题是    

   A.铁矿石和煤炭价格上涨     B.牛羊肉和稻米价格上涨

   C.乳品和原油价格上涨      D.羊毛和小麦价格上涨

(5)分析P河流上游流量大于其余河段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 年8 月份,拉尼娜现象基本确定形成,将至少持续到2011 年6 月。拉尼娜(La Nina)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表面海水变得异常寒冷,继而影响全球大气环流变化,造成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现象。与拉尼娜现象密切相关的环流之一是沃克环流。“沃克环流”由英国气象学家沃克在20 世纪20 年代首先发现,它的形成是由于赤道太平洋海温分布通常是西暖东冷,从而使西太平洋与东太平洋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它是赤道太平洋上空大气循环的主要动力之一。当沃克环流异常强劲,导致东太平洋下层冷海水上翻增强,洋面异常低温,就会出现拉尼娜现象。

材料二:澳大利亚12月份总降水量图

材料三:2009年一季度期间河水创下百年最低,P河流除了上游500km水流较大外,其余河段流量较小,有些河段还经常干涸,下游地区含盐度高是P河最主要的水质问题;该国已面临“百年大旱”,权威人士提出“若再没有足够的雨水,将停止大部分农地的灌溉”。

(1)此时图中沃克环流的方向是    (顺、逆)时针。

(2)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澳大利亚东部降水量将如何变化,并分析原因。

(3)读澳大利亚12月份总降水量图,简述A地区的气候类型及12月份降水量较多的原因。

(4)下列问题中最有可能由“停止农地灌溉”带来的国际性问题是         

A.铁矿石和煤炭价格上涨 B.牛羊肉和稻米价格上涨

C.乳品和原油价格上涨  D.羊毛和小麦价格上涨

(5)分析P河流上游流量大于其余河段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30分)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 年8 月份,拉尼娜现象基本确定形成,将至少持续到2011 年6 月。拉尼娜(La Nina)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表面海水变得异常寒冷,继而影响全球大气环流变化,造成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现象。与拉尼娜现象密切相关的环流之一是沃克环流。“沃克环流”由英国气象学家沃克在20 世纪20 年代首先发现,它的形成是由于赤道太平洋海温分布通常是西暖东冷,从而使西太平洋与东太平洋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它是赤道太平洋上空大气循环的主要动力之一。当沃克环流异常强劲,导致东太平洋下层冷海水上翻增强,洋面异常低温,就会出现拉尼娜现象。
材料二:澳大利亚12月份总降水量图

材料三:2009年一季度期间河水创下百年最低,P河流除了上游500km水流较大外,其余河段流量较小,有些河段还经常干涸,下游地区含盐度高是P河最主要的水质问题;该国已面临“百年大旱”,权威人士提出“若再没有足够的雨水,将停止大部分农地的灌溉”。
(1)此时图中沃克环流的方向是   (顺、逆)时针。(2分)

(2)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澳大利亚东部降水量将如何变化,并分析原因。(8分)
(3)读澳大利亚12月份总降水量图,简述A地区的气候类型及12月份降水量较多的原因。(8分)
(4)下列问题中最有可能由“停止农地灌溉”带来的国际性问题是        (2分)

A.铁矿石和煤炭价格上涨B.牛羊肉和稻米价格上涨
C.乳品和原油价格上涨D.羊毛和小麦价格上涨
(5)分析P河流上游流量大于其余河段的原因(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材料一: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上,发布了一份《2008年中国城市化率调查报告》(也称“白皮书”)郑重指出:我国城市化进程正遭遇“半城市化”的困扰。“半城市化”概念,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材料二:“2010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和“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表

占全国流动总人口的比重

跨省人口流动地区构成

流出

流入

四川16.8%

安徽11.3%

湖南11.0%

江西8.6%

河南7.4%

湖北6.3%

其余38.6%

广东36.7%

浙江9.0%

上海7.6%

江苏6.4%

北京6.6%

福建5.1%

其余28.6%

流动人口

城乡构成

乡村

75.6%

22.8%

城市

24.4%

77.2%

材料三:根据2009年对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的监测结果绘制的“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

(1)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6分)

(2)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6分)

(3)人口大量流动,给流出和流入区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说明对流入地区带来的积极影响。(4分)

(4)人口大量向城市涌入出现了“半城市化”现象。简述城市化与“半城市化”的主要区别。(4分)

(5)城市化速度并不是越快越好,推进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关键问题是                      。(2分)

(6)你认为解决“半城市化”问题的主要措施有哪些?(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