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浙江省某地多年平均降水量(mm)月分配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 43 75 90 137 179 223 160 276 182 102 44 51 材料二:浙江省某地农村土地利用构成变化表 年份 耕地 林地 草山.草坡 湖泊 其他 1977 45.2 4 8 2 40.8 2007 30.8 14 20.3 10.8 24.1 材料三:浙江省产业集群状况十分典型.全省从专业化类型看.主要有绍兴的轻纺产业群.海宁的皮革产业群.嵊州的领带产业群.永康的五金产业群.永嘉的纽扣产业群.乐清的低压电器产业群.桐庐的制笔产业群.诸暨的袜业群等.这些产业群已经成为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的生产和创新基地.. (1)简要分析该地6.7.8三个月之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2)30年来.该地人们为保护生态环境.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进行了哪些调整? (3)比较杭州.金华两城市的等级及服务功能的主要差异. (4)简述浙江省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简要分析产业集聚的主要优势.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浙江省某地多年平均降水量(mm)月分配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

43

75

90

137

179

223

160

276

182

102

44

51

材料二:浙江省某地农村土地利用构成变化表

年份

耕地

林地

草山、草坡

湖泊

其它

1977

45.2

4

8

2

40.8

2007

30.8

14

20.3

10.8

24.1

材料三:浙江省产业集群状况十分典型。全省从专业化类

型看,主要有绍兴的轻纺产业群、海宁的皮革产业群、嵊州

的领带产业群、永康的五金产业群、永嘉的纽扣产业群、乐

清的低压电器产业群、桐庐的制笔产业群、诸暨的袜业群

等。这些产业群已经成为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的生产和创

新基地。(如右图)。

(1)简要分析该地6、7、8三个月之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2)30年来,该地人们为保护生态环境,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进行了哪些调整?

(3)比较杭州、金华两城市的等级及服务功能的主要差异。 

(4)简述浙江省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简要分析产业集聚的主要优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浙江省某区域图

(1)简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图中①-⑥六个观测点中,你至少选择哪几个观测点便能够看到整个图示区域。

(3)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优势,试述你对该地区经济发展方向的设想。

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该地区近期拟设立一个建制镇。城市化过程使当地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对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材料二:该城市中心与郊区平原的数据比较表。

(4)你认为镇驻地应设在上图中的哪个居民点。请阐述你的理由。

(5)据材料二,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我国疆域辽阔,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特点各异、差别明显。以分区推进的政策思路,在不同经济区域构造各具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极”,以此带动整个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正确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迁称:“关中之地,……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新唐书》记载:“关中号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故常漕东南之粟。”

材料二  宋代因太湖平原盛产粮食,故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汉平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输出地,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

材料四  我国东部经济地带包括沿海地区的辽、冀、鲁、苏、浙、闽、粤、琼、桂、京、津、沪12个省、市、自治区;西部经济地带包括陕、甘、宁、青、新、云、贵、川、藏、渝10个省、市、自治区;中部经济地带包括黑、吉、内蒙古、晋、豫、皖、湘、鄂、赣9个省、自治区。

  读甲、乙两图,并结合材料四,完成下列要求:

1)综合分析材料一、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综合分析材料二、三,从宋代到明清,中国的粮食生产及输出中心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根据相关史实,指出明清时期太湖平原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近代以来,太湖平原和江汉平原沿长江地区较早地出现了“民族工业”。试根据有关史实,以上述两地沿江的某些城市为例,说明两地沿江地区“民族工业”出现较早的原因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4)对应总题干,材料中的关中,二个平原依次分别位于今天的哪

区域经济地带?新中国成立以来,上述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或正在取得)什么重大成就?请各举一例说明。

5)在图乙“中国政区图”中用粗实线表示三个经济地带的分界线,并将图甲中表示中部经济地带的图例画在右面的方框内。

6)图甲中的b图没有充分反映我国东部经济地带所具有的交通优势,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我国疆域辽阔,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特点各异、差别明显。以分区推进的政策思路,在不同经济区域构造各具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极”,以此带动整个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正确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迁称:“关中之地,……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新唐书》记载:“关中号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故常漕东南之粟。”

材料二  宋代因太湖平原盛产粮食,故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汉平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输出地,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

材料四  我国东部经济地带包括沿海地区的辽、冀、鲁、苏、浙、闽、粤、琼、桂、京、津、沪12个省、市、自治区;西部经济地带包括陕、甘、宁、青、新、云、贵、川、藏、渝10个省、市、自治区;中部经济地带包括黑、吉、内蒙古、晋、豫、皖、湘、鄂、赣9个省、自治区。

  读甲、乙两图,并结合材料四,完成下列要求:

1)综合分析材料一、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综合分析材料二、三,从宋代到明清,中国的粮食生产及输出中心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根据相关史实,指出明清时期太湖平原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近代以来,太湖平原和江汉平原沿长江地区较早地出现了“民族工业”。试根据有关史实,以上述两地沿江的某些城市为例,说明两地沿江地区“民族工业”出现较早的原因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4)对应总题干,材料中的关中,二个平原依次分别位于今天的哪

区域经济地带?新中国成立以来,上述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或正在取得)什么重大成就?请各举一例说明。

5)在图乙“中国政区图”中用粗实线表示三个经济地带的分界线,并将图甲中表示中部经济地带的图例画在右面的方框内。

6)图甲中的b图没有充分反映我国东部经济地带所具有的交通优势,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