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提高。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材料一: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消耗.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和最大障碍,因此,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解决我国现存问题的重要途径和举措。
材料二: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分布图。
(1)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生产特点是:
A.高消耗.高排放.低增长 B.低消耗.高排放.高增长
C.低消耗.低排放.高增长 D.高消耗.低排放.低增长
(2)当前,影响我国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庞大的人口数量 B.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C.严重的环境问题 D.缺乏优惠的政策环境
(3)结合材料一.二中我国资源.环境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4)面对上述严峻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读某日某时海平面天气图(单位:百帕),回答(1)、(2)题。
(1)此时,在中国境内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半岛和大平原分别是: 、
、 ,A锋面将向 方向运动,受其影响,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近期内气温变化趋势是 。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可能出现的旱灾是: 。
(2)B岛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试说明该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
材料一 到粉碎“四人帮”以后的1977年,人均口粮还没有达到1957年的水平,全国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现象的原因。
材料二 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的十几个社员在严俊昌的带领下,偷偷摸摸签订了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公粮和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18位社员在那张大纸上摁上了自己的手印。
(4)材料二中凤阳农民签订的契约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他们的行动对中国农村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三 1954年,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自1956年开始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
(5)材料三中,政务院发布《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的原因是什么?90年代初,粮票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说明了什么?
(6)从“文革”结束后口粮的不足到凤阳县农民分田到户的契约再到90年代初粮票退出人们日常生活的历程可以看出,我们在制定农业政策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材料四 历经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和俄罗斯都是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俄罗斯联邦总统梅德韦杰夫于2008年5月23日至24日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胡锦涛主席与梅德韦杰夫总统举行会谈。双方重申,发展长期稳定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两国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符合中俄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两国的发展与繁荣,对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五 今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自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始终把民族团结视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采取多种形式营造各民族“平等、互助、和谐” 的社会氛围,全区各级党政部门紧紧围绕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这个主题,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和民族地区实际相结合,集中力量办好各族群众共同关心的事情,努力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开创了建设和谐宁夏的新局面。
运用所学政治常识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7)结合材料四分析中俄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原因。
(8)材料五体现了哪些政治常识的道理?
下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图,读图回答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 )
A.解决就业 B.引进资金
C.引进设备、技术 D.引进先进的管理
从1978年到2008年,我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艰难曲折的历程。3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大地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又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际间的流动。读产业转移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改革开放初期,发生了图中②的产业转移,试分析当时珠江三角洲发展加工工业的区位因素。
(2)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进行了调整,逐步形成了“大珠三角”的概念,加工工业出现了图中④的产业转移。试分析这一转移原因及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材料二
图1 图2
材料三 1980年,国家正式确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国家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北海等十四个沿海城市。后来,国家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以及环渤海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据图1、图2说明唐朝与清朝前期对外政策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对外政策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4)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有何特点?并分析这种格局对我国的影响。
(5)在近现代历史上,广州曾两度对外开放,试分析两次开放中,中国经济与世界市场之间的不同关系。
材料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取得了巨大成就。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6)运用哲学道理,对材料四进行分析。
(原创)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行政权力无处不在,被称为“全能型政府”。而现在要求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把政府打造成“服务型政府”。
(7)请说明由过去的“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经济学道理。
结合下列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深圳经济特区,它毗邻香港,交通便利,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在利用外资发展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深圳的低成本,尤其是极低的劳动力成本,吸引了香港转移的“三来一补”企业和大量外国公司进驻这个经济特区。
材料二 深圳产业转移线路图(图1)、深圳三大产业结构图(图2),其中①表示1979年产业结构,②表示2007年产业结构(数据来源:2008年深圳统计年鉴)
(1)深圳是我国建设最早的特区,试分析在深圳率先建立特区的有利条件。
(2)1979年深圳产业结构中,比重最小的是 ,与1979年相比,深圳2007年的产业结构的变化表现在: ,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3)深圳大致经历了两次产业转移,第一次发生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主要是承接大量的 _________型产业;第二次始于1990年,主要将该类产业部门转移到省内的中山、东莞等地及 、江西、江苏等省区,试分析深圳第二次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有利影响。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