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共22分)应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人们需要的生物新品种或新产品。
请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培育转人生长激素基因牛过程中,①过程使用的DNA连接酶按其来源不同有两类,即 DNA连接酶和 DNA连接酶。②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 。
(2)转人生长激素基因牛可通过分泌的乳汁来生产人生长激素,在基因表达载体中,人生长激素基因的首端必须含有____ 。③过程培养到 阶段,可以采用_______ 技术,培育出多头相同的转基因犊牛。
(3)prG能激发细胞不断分裂,通过基因工程导入该调控基因来制备单克隆抗体,Ⅱ最可能是 细胞,Ⅲ代表的细胞具有_______ 的特点。
(4)在抗虫棉培育过程中,④过程中的受体细胞如果采用愈伤组织细胞,与采用叶肉细胞相比较,其优点是_______ ,⑤过程采用的技术______ 。
(5)基因工程中除质粒外, 也可作运载体。
(共22分)应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人们需要的生物新品种或新产品。
请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培育转人生长激素基因牛过程中,①过程使用的DNA连接酶按其来源不同有两类,即 DNA连接酶和 DNA连接酶。②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
(2)转人生长激素基因牛可通过分泌的乳汁来生产人生长激素,在基因表达载体中,人生长激素基因的首端必须含有____ 。③过程培养到 阶段,可以采用_______ 技术,培育出多头相同的转基因犊牛。
(3)prG能激发细胞不断分裂,通过基因工程导入该调控基因来制备单克隆抗体,Ⅱ最可能是 细胞,Ⅲ代表的细胞具有_______ 的特点。
(4)在抗虫棉培育过程中,④过程中的受体细胞如果采用愈伤组织细胞,与采用叶肉细胞相比较,其优点是_______ ,⑤过程采用的技术______ 。
(5)基因工程中除质粒外, 也可作运载体。
(共22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为农业迅猛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与保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过程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与③过程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
(2)④过程是__________,除了提供水分、矿质元素、糖类、维生素以及氨基酸外,还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同时,在培养过程中,除必要的温度、光照和氧气pH等外界条件外,成功的另一个关键是操作过程必须保证__________。
(3)若番茄细胞内含A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内含B条染色体,将番茄和马铃薯采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假设能成功)得到的后代应含__________条染色体,必须用__________处理幼苗,才能得到可育的番茄一马铃薯植株。
(4)若c细胞是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则c细胞应是__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__细胞的融合。单克隆抗体与常规抗体比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将该方案用于动物细胞融合,需要将所选取的组织细胞离散开,以利于细胞融合,可用处理离体组织细胞使之分散开。
分析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回答问题:(每空2分,共22分)
(1)图中①示__________ ⑦示__________ 。(2)写出氨基酸通式
(3)该化合物由__________ 个氨基酸通过 方式而形成。
(4)该化合物含有__________ 个肽键,该化合物叫__________ 。
(5)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几种多肽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如下:
化 合 物 | 多肽化合物 | 蛋白质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催产 素 | 牛加压素 | 血管舒缓素 | 平滑肌舒张素 | 猪促黑色素细胞激素 | 人促黑色素细胞激素 | 牛胰蛋白酶 | 人胰岛素 | 免疫球蛋白IG | 人血红蛋白 | |
氨基酸数 | 9 | 9 | 9 | 10 | 13 | 22 | 223 | 51 | 660 | 574 |
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Bt毒蛋白基因转入到普通棉株细胞内,并成功的实现了表达.从而培育出了能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抗虫棉。其过程大致如下图所示:(每空1分,共15分)
(1)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是 、 、 、
。
(2)获取Bt毒蛋白基因的方法一般有 、 等.
(3)Ti质粒是农杆菌中的一种质粒,其上有T—DNA,把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中是利用了T—DNA的 特点。Bt毒蛋白基因转入普通棉株细胞内并成功实现表达的过程,在基因工程中称为 。
(4)将目的基因导人受体细胞的方法很多,在该题中涉及到的方法是 。
(5)在基因工程操作过程中,其核心是 ,这需要 酶。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必须有 等。
(6)目的基因能否在棉花植株体内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的关键是 ,这需要通过检测才能知道,检测采用的方法是 。若从个体水平来怎样检测?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