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微生物会因发生基因突变而导致不能合成某些氨基酸.碱基或维生素等物质.成为营养缺陷型菌株.由于营养缺陷型菌株丧失了合成某些物质的能力.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中生长.必须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相应物质才能生长.下图表示科研工作者用紫外线处理野生型啤酒酵母菌获得其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酵母菌应选择其生长曲线中的 时期的菌株最理想. (2)将少量野生型酵母菌接种在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并在培养过程中均匀取样检测菌体浓度.现将1mL待测培养液与99mL无菌水混合配制成菌悬浮液.然后与等量的浓度为1000个/mL的红细胞悬浮液混合均匀.涂布在载玻片上.经固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随机选若干视野进行计数.结果如下表所示: 视野1 视野2 视野3 红细胞 116 106 111 菌体数 296 347 356 请计算待测培养液中菌体浓度为 个/mL. (3)因科研需要.须在接种后间隔相同时间均匀取样.测定培养基的pH及菌体数量.结果见下表: 取样代号 a b c d e f g h 菌体数量 32 56 127 234 762 819 821 824 pH值 6.0 4.7 5.9 4.9 5.7 5.3 5.1 5.6 由于技术员取样时忘了标记取样的时间.无法确定先后顺序.对结果进行分析.下面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有 . A.在连续取样这段时间.菌体的数量持续增加 B.如果要扩大培养.可在b样时期选取菌种 C.d样时,种群密度有增大趋势 D.h样中细胞内大量积累次级代谢产物 物质 突变体 培养基中加入的物质 A B C D E G 1 - - - + - + 2 - + - + - + 3 - - - - - + 4 - + + + - + 5 + + + + - + (4)现有5种酵母菌的营养缺陷型菌株1.2.3.4.5.它们不能合成生长所必需的物质G.已知A.B.C.D.E都是合成G物质的必需中间产物.但不知这些物质合成的顺序.于是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这几种物质并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右表所示. +:表示生长 -:表示不生长 根据以上结果.推测这几种物质的合成顺序应是 . (5)BudU是一种嘧啶类似物.酵母菌在繁殖过程中可以摄取BudU并替代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位置掺入到新合成的DNA链中.含BudU的DNA的酵母菌比含正常DNA的酵母菌更容易被紫外线杀死.而不繁殖的酵母菌由于不能利用BudU.其DNA对紫外线不敏感而存活下来. 如果图2中的营养缺陷型酵母菌是赖氨酸营养缺陷型.请利用上述原理设计实验.将赖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从野生型菌株中筛选出来并大量繁殖.(简要叙述实验步骤.也可以在下面空白处用流程图表示) ①将图2中的酵母菌培养在 , ② , ③ . 32.(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请按要求回答下列小题: (1)甲病是一种伴性遗传病.乙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甲病又患乙病的孩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 和 .如果他们再生育一个孩子.该孩子患病的概率是 .只患乙病的概率是 .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孩子的性别是 . (2)苯丙酮尿症是新生儿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遗传病.患儿由于缺少显性基因H.导致体内苯丙氮酸羧化酶缺乏.使来自食物的苯丙氨酸沿非正常代谢途径转变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造成患儿神经系统损害.目前防治这种疾病的有效方法是尽早采用食疗法.即给予患儿低苯丙氨酸饮食. ①请根据以上知识补充完成下表(其中.含量用“正常 .“过多 .“缺乏 表示): ②若用基因工程方法治疗苯丙酮尿症.其基本思路是: 33.探究不同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部分.其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和分解者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验证其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实验设计. (一)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取同样形状同样体积的锥形瓶三个分别标记为1.2.3号.1.2号加等量的水.3号加少许河泥.再在1.2.3中加入同样的金鱼.2.3中加入等量的金鱼藻.用橡胶塞塞紧.然后放在阳光下.记录结果如下表所示. 瓶 号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周) 3 11 25 (1)1.2.3号锥形瓶相比较.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 . (2)2号和3号锥形瓶相比较.2号锥形瓶中的金鱼存活的时间较短.主要是说明 是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可缺少的. (3) 两个锥形瓶的实验结果相比较.说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可缺少的. (4)据测定.3号中的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出44mg的CO2 .而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每小时释放出96mg的O2.则经过8小时光照可积累葡萄糖 mg. (5)3号锥形瓶的金鱼最后也死亡.其主要原因是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研究发现,微生物会因发生基因突变而导致不能合成某些氨基酸、碱基或维生素等物质,成为营养缺陷型菌株。由于营养缺陷型菌株丧失了合成某些物质的能力,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中生长,必须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相应物质才能生长。下图表示科学研究者用紫外线处理野生型啤酒酵母菌获得其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酵母菌应选择其生长曲线中的            时期的菌株最理想。

(2)因科研需要,须在接种后间隔相同时间均匀取样,测定培养基的pH及菌体数量(万个/mL)。结果见下表:

取样代号

a

b

c

d

e

f

g

h

菌体数量

32

56

127

234

762

819

821

824

pH值

6.0

4.7

5.9

4.9

5.7

5.3

5.1

5.6

由于技术员取样时忘了标记取样的时间,无法确定先后顺序。对结果进行分析,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连续取样这段时间,菌体的数量持续增加

B.如果要扩大培养,可在b样时期选取菌种

C.d样时,种群密度有增大趋势

D.h样中细胞内大量积累次级代谢产物

(3)现有5种酵母菌的营养缺陷型菌株1、2、3、4、5,它们不能合成生长所必需的物质G,已知A、B、C、D、E都是合成G物质的必需中间产物,但不知这些物质合成的顺序,于是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这几种物质并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下右表所示。(+:表示生长   —:表示不生长)

根据以上结果,推测这几种物质的合成顺序应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研究发现,微生物会因发生基因突变而导致不能合成某些氨基酸、碱基或维生素等物质,成为营养缺陷型菌株。由于营养缺陷型菌株丧失了合成某些物质的能力,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中生长,必须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相应物质才能生长。下图表示科学研究者用紫外线处理野生型啤酒酵母菌获得其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酵母菌应选择其生长曲线中的            时期的菌株最理想。

(2)因科研需要,须在接种后间隔相同时间均匀取样,测定培养基的pH及菌体数量(万个/mL)。结果见下表:

取样代号

a

b

c

d

e

f

g

h

菌体数量

32

56

127

234

762

819

821

824

pH值

6.0

4.7

5.9

4.9

5.7

5.3

5.1

5.6

由于技术员取样时忘了标记取样的时间,无法确定先后顺序。对结果进行分析,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连续取样这段时间,菌体的数量持续增加

B.如果要扩大培养,可在b样时期选取菌种

C.d样时,种群密度有增大趋势

D.h样中细胞内大量积累次级代谢产物

(3)现有5种酵母菌的营养缺陷型菌株1、2、3、4、5,它们不能合成生长所必需的物质G,已知A、B、C、D、E都是合成G物质的必需中间产物,但不知这些物质合成的顺序,于是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这几种物质并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下右表所示。(+:表示生长   —:表示不生长)

根据以上结果,推测这几种物质的合成顺序应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研究发现,微生物会因发生基因突变而导致不能合成某些氨基酸、碱基或维生素等物质,成为营养缺陷型菌株。由于营养缺陷型菌株丧失了合成某些物质的能力,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中生长,必须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相应物质才能生长。下图表示科学研究者用紫外线处理野生型啤酒酵母菌获得其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图甲中的酵母菌应选择其生长曲线中的________时期的菌株最理想。

(2)

因科研需要,须在接种后间隔相同时间均匀取样,测定培养基的pH及菌体数量(万个/mL)。结果见下表:

由于技术员取样时忘了标记取样的时间,无法确定先后顺序。对结果进行分析,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  ]

A.

在连续取样这段时间,菌体的数量持续增加

B.

如果要扩大培养,可在b样时期选取菌种

C.

d样时,种群密度有增大趋势

D.

h样中细胞内大量积累次级代谢产物

(3)

现有5种酵母菌的营养缺陷型菌株1、2、3、4、5,它们不能合成生长所必需的物质G,已知A、B、C、D、E都是合成G物质的必需中间产物,但不知这些物质合成的顺序,于是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这几种物质并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下右表所示。(+:表示生长 -:表示不生长)。

根据以上结果,推测这几种物质的合成顺序应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8年9月25日晚“神舟七号”发射成功,飞船上搭载了蚕卵、鸡蛋、猪精液、农作物种子、植物种苗等并进行了有关空间生命科学研究,这不仅有助于揭示生命科学中不可能在地面环境下获知的一些本质特征,而且在应用上可望发展新的空间生物工程方法,用于生产高质、高效的生物制品。依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挑选航天员时,航天员的遗传特征不容小视。研究表明,有些人由于遗传方面的原因对宇宙辐射特别敏感,一旦受到辐射就容易出现严重的反应,甚至产生________导致癌症。如图为对宇宙辐射特别敏感的遗传系谱图(假定对于宇宙辐射特别敏感病由单基因A、a控制),其中Ⅳ15已被有关部门初步确定为我国航天员人选,尽管其综合条件优越,但航天医学工程问题专家却谨慎地表示不乐观,原因是Ⅳ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还需进一步做基因检测。

(2)有学生说,“神舟七号”飞船搭载的上述物种可用于研究其基因结构的改变,但猪精液是不可能发生这种变异的。你认为该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搭载“神舟七号”飞船上的农作物种子在微重力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易发生基因突变。科学家在此实验中一般会选择萌发的种子而不是休眠的种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马铃薯常用品种是含淀粉多但抗病的杂合体,农业生产上常用块茎繁殖,如果选马铃薯种子也搭乘飞船经太空返回后种植得到的植株是含淀粉少但不抗病的优良品种,现要选育淀粉少(Aa)抗病(Bb)的马铃薯新品种,请你写出杂合体的马铃薯品种间杂交育种过程。(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简单文字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每空2分,共16分)请完成Ⅰ、II两小题。

Ⅰ.干细胞中c-Myc(原癌基因)、Klf4(抑癌基因)、Sox2和Oct-3/4等基因处于活跃表达状态,

Oct-3/4的精确表达对于维持干细胞的正常自我更新是至关重要的。科学家利用逆转录病毒,将Oct-3/4、Sox2、c-Myc和Klf4四个关键基因转入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内,让其重新变成一个多功能iPS细胞(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研究人员利用小鼠体细胞诱导形成的iPS细胞,进一步诱导又获得了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等多种组织细胞,iPS细胞的这种变化过程称作                               。基因表达的最终场所都是                  

(2)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上的基因由于                   过程受阻而不能表达。Oct-3/4基因在高度分化的细胞中处于                          状态。

(3)若利用病人自己的体细胞诱导成iPS细胞后,再诱导其发育成为所需要的组织器官,可以解决异体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人体的排异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这两种免疫应答过程都包括:机体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受到刺激的淋巴细胞分裂产生淋巴细胞群;淋巴细胞群分化形成                                   

(4)人类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原因                                              

II.微核是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因各种有害因素损伤,使细胞核成分残留在核外而形成的微小染色质块。当外界环境中存在一定浓度的致突变物时,会使具有微核的细胞增多。某小组进行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uS04溶液对绿豆根尖细胞微核及染色体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观察绿豆根尖细胞微核及染色体行为,需制作临时装片,顺序是              

(2)结果显示,当Cu质量浓度在0-80 mg/L范围内时,随着Cu质量浓度增加,微核率增大,当Cu质量浓度为100mg/L、120mg/L时,绿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分别只有1.619%、0.507%,请解释此现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