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下图为某细菌的生长曲线及A.B两种代谢产物积累曲线. 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A产物合成始于细菌生长曲线的 期.属于 代谢产物. ②B产物的积累量在细菌生长曲线的 期最大. (2)绝大多数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为25-37℃.为了探究培养温度对谷氨酸棒状杆菌代谢产物合成量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在实验中有4处错误.分别标以①.②.③.④.请依次分析错误原因. 第一步:设定培养温度为 第二步:将菌种接种到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分别在设业的温度条件下 第三步:在定时取样.分别测定谷氨酸合成量.记录结果并绘制曲线.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若在30℃培养条件下.谷氨酸合成量最大.则认为.. ① . ② . ③ . ④ 33.某学校的一个生物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一项实验.想通过实验来验证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该小组用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做实验.选取了黄色圆粒 (黄色与圆粒都是显性性状)与某种豌豆作为亲本杂交得 到F1.并且F1的统计数据绘成了右侧的柱形图.请根据实 验结果讨论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如果在市场上绿色圆粒豌豆销售形势很好.F1中的4种表现型相互杂交后代能够产生绿色圆粒的组合有哪些?其中哪种组合产生的绿色圆粒豌豆概率最高?如何获得纯合的绿色圆粒豌豆?请你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程序.(要求:程序设计合理.简约) (2)图示所示的统计数据中4种表现型比不是9∶3∶3∶1.那么黄色与绿色.圆粒与皱粒这两对相对性状同时考虑时是否符合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定律?你能根据亲本和F1的豌豆来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吗?(要求:实验设计方案科学.合理.简约)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江苏省南京一中2008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34)

A.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果醋的历史源远流长。请回答以下于发酵有关的问题:

(1)喝剩的葡萄酒放置时间长后酒味变酸的原因是                                 。

(2)工业生产果酒时,为有利于葡萄的压榨、果酒清澈透明无沉淀,可加入              

              酶。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用固定化的酵母细胞发酵无菌麦芽汁制作酒,发酵条件符合操作要求,10天后检查发酵瓶发现麦芽汁几乎无酒味,请分析发酵失败可能的原因:

①                                                                     

②                                                                     

(4)该小组同学用琼脂作载体,用包埋法固定α-淀粉酶来探究固定化酶催化效果。实验结果如下:(注:假设加入试管中的固定化淀粉酶量与普通α-淀粉酶量相同)

1号试管

2号试管

固定化淀粉酶

普通α-淀粉酶

淀粉溶液

60℃保温5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滴加碘液

现象

变蓝

不变蓝

①该实验设计体现了                原则。

②分析1号试管变蓝的原因:                                              。

B.为了进一步增强洗衣粉对血渍、奶渍、油污、土豆泥等衣物上常见污垢的去除能力,洗衣粉中常常会添加各种酶类。请回答有关问题:

(1) 根据衣物上常见的污垢,加酶洗衣粉中添加的酶类有碱性蛋白酶、                 。

(2)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                。

注 意 事 项

①请将本品置于阴凉、干燥处,避热、避湿、避光。

②不慎溅入眼中,即用水冲洗。

③水温以30~50℃为宜,切忌用70℃以上的热水。

(3)右图为加酶洗衣粉的包装袋上的产品说明,根据你所学习的有关知识,解释注意事项②③:

②                                                     

③                                                    

(4)下面是有关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探究实验,请据表回答:

脸盆编号

洗涤物

 (等量)

洗涤

温度

洗衣粉

(等量)

水量

洗净所需

时间

L

油污布

45℃

加酶

2 L

4 min

2

油污布

45℃

普通

2 L

7 min

3

油污布

5℃

加酶

2 L

9 min

4

油污布

5℃

普通

2 L

8 min

①该实验设计体现了                                    原则。

②若1号实验组洗净所需时间接近7分钟,请分析最可能的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11分)2006年12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出国内首例“荧光猪”。“荧光猪”即为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具有很高的基础研究价值,它的培育过程操作如下:

①从一种水母中提取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经处理后导入到体外培养的猪胎儿成纤维细胞的基因组中。

②从成纤维细胞中取出细胞核,移植到成熟的去核的猪卵母细胞中,构建重组细胞。

③体外培养重组细胞成转基因胚胎(由4~6个细胞组成的胚)。

④把转基因胚胎移植入受体母猪的子宫中。

⑤母猪怀孕114天,产下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按培育过程完成下面的“荧光猪”培育技术流程图。

(2)步骤①、④涉及的生物工程技术分别称为                             技术。

(3)目前科学家还不能用类似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获得完整的动物个体,用动物体细胞克隆的动物,实际是通过             技术来实现的。

(4)步骤③里,由1个重组细胞培育成4~6个细胞的胚,主要通过            来实现的。重组细胞最终能发育成动物个体的内在原因是                            

(5)如果希望大量培育“荧光猪”,可在第④阶段,先通过           技术获得多个胚胎后,再进行移植。

(6)首例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母猪)与普通公猪交配怀孕后,成功产下了11头猪崽,但只有部分猪崽具有绿色荧光遗传特征。试用孟德尔遗传定律加以解释。

 

查看答案和解析>>

获得2006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育种专家李振声,长期从事小麦与偃麦草远源杂交和染色体工程育种的研究。他与其他育种专家经过20多年的努力,培育出了高产、抗病性强的小麦新品种。对小麦新品种的染色体组成研究发现,偃麦草具有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移接到普通小麦的染色体上了。下图示意他们育种的主要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育种过程中获得的杂种种植后性状一定会出现         。大面积种植杂种的目的是要获得具有               遗传的小麦新品种。

  (2)在小麦新品种选育的过程中,特殊的气候条件起到了                的作用。

  (3)小麦与偃麦草杂交培育出小麦新品种的事实,突破了               。

  (4)科学家发现具有抗病的小麦的抗性基因和影响产量(高产和低产)的另一对等位基因的传递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①将大面积种植前的抗性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其后代中抗性小麦与不抗性小麦数量之比为                 

  ②若该抗性小麦自交,则其后代性状表现及分离比为                 .。

  (5)从个体水平检测,可采用                 方法可以鉴定出抗病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8分)据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网站2006年4月4日公布的研究报告说,美国科学家已经在实验室中成功培育出膀胱,并顺利移植到7名患者体内。由于用于移植的膀胱是由接受移植者的体内细胞培育产生,所以移植后的膀胱不会在患者体内发生排异现象。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将实验室培育出的完整器官成功移植到患者体内,这次重大突破将为今后其他器官的培育研究增添希望,也将为成千上万苦苦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带来福音。

上述膀胱的培育过程是:从患者的膀胱上取下普通邮票一半大小的活细胞样本,膀胱从外到内是由三层构成,即肌肉、胶原质和膀胱上皮。研究人员将活细胞样本中胶原质剥下,将肌肉细胞和膀胱上皮细胞分别置于不同的培养基中培养,约一周后将这些细胞放在一些海绵形状的可生物降解的由胶原质制成的“支架”上继续培养,再过7周左右,原先的数万个细胞已经繁殖到15亿个左右,布满“支架”,膀胱上皮在内,肌肉在外。医生将“新膀胱”移植到患者膀胱的上面。这样新器官会继续生长并与老器官“重组”取代老器官中丧失功能的部分。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过程中的培养基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液相比主要不同点是前者含有_____。a过程的培养相当于_____培养(原代、传代),当细胞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将其分离稀释后转入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称为_____培养(原代、传代)。

(2)b过程由数万个细胞繁殖到15亿个细胞是_____的结果,由这些细胞再分别形成肌肉和膀胱上皮的过程要经过_____。

(3)新器官与老器官的“重组”是否为基因重组?_____;为什么?_____。

(4)“新膀胱”移植后,会成为抗原吗?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被授予2006年中国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就之一是将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育成了具有相对稳定的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小麦与偃麦草的杂交属于远缘杂交,远缘杂交的难题主要有三个:杂交不亲和、杂交不育和后代“疯狂分离”。

(1)普通小麦(六倍体)与偃麦草(二倍体)杂交所得的F1不育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1不育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使F1可育,可采取什么方法?这样得到的后代是几倍体?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与一般物种形成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麦与偃麦草属于不同的物种,这是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物种的形成(见图),请在下图填出相应的生物学名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