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去冬今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和安徽等地的严重干旱将导致农作物减产,故具有抗旱性状的农作物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研究发现,多数抗旱性作物能通过细胞代谢,产生一种代谢产物,调节根部细胞液内的渗透压,此代谢产物在叶肉细胞中却很难找到。
(1)在抗旱性农作物的叶肉细胞中找不到与抗旱有关代谢产物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2)现有一抗旱植物,其体细胞内有一个抗旱基因R,其等位基因为r(不抗旱)。R、r基因转录链上部分核苷酸序列如下:
r:…ATAAGCATGACATTA… R:…ATAAGCAAGACATTA…
①请写出R基因转录成的RNA链上的核苷酸序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片段编码的肽链中对应的氨基酸数目是________个。
②己知旱敏型rr植株的某一细胞基因型变成了Rr,则此变化是基因中_______________所导致的;若该细胞是一卵原细胞,则其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是R的几率是______。
(3)现已制备足够多的R探针和r探针,通过探针来检测某植物相关的基因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已提取到某抗旱植物Rr的叶肉细胞总DNA,(能、不能)_________以DNA为模板直接扩增抗旱基因。
②细胞中R或r基因的解旋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中。
③DNA杂交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两者之间。
④若被检植物发生A现象,不发生C现象,则被检植物的基因型为_______。
(4)为培育能稳定遗传、具抗旱性和多颗粒产量的农作物,科研人员按以下两种流程图进行育种。(已知抗旱性和多颗粒是显性,两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A.纯合旱敏性多颗粒产量农作物×纯合抗旱性少颗粒产量农作物→F1→F1 自交→F2 人工选择(汰劣留良)→自交→F3→人工选择→自交……→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
B.纯合旱敏性多颗粒产量农作物×纯合抗旱性少颗粒产量农作物→Fl→F1花药离体培养得到许多单倍体幼苗→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若干植株→F1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①杂交育种利用的变异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流程图中的“筛选和自交”环节从F2代开始,这是因为F2才出现符合要求的 ,具体操作是将F2代的种子种植在 环境中,经多年筛选才能获得理想品种。
③B流程与A流程图相比,B流程育种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粉细胞能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表现出全能性,原因是细胞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工程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两大领域。近年来,细胞工程领域成果迭出,方兴未艾。请回答以下问题:
(1)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植物种苗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所利用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无病毒植株,选材时一般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
(2)应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能够培育出靠杂交育种无法得到的作物新品种。在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之前,必需先用______________酶去除细胞壁,获得有活力的原生质体。进行原生质体融合时常用的化学促融剂是_____________。
(3)应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大量培养各种抗病疫苗。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之前,需先用________________酶处理组织切块,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所需气体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
(4)应用杂交瘤细胞技术能为人类提供诊治肿瘤的单克隆抗体。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经选择培养得到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经多次筛选可获得数量足够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与常规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的显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克隆抗体通常与抗癌药物结合在一起构成__________________,用于癌症的治疗。
下列各图分别表示A、B、C、D、E、F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请据图回答:
A.
B.普通小麦(AABBDD)×黑麦(RR)→不育杂种(ABDR)小黑麦(AABBDDRR)
C.高秆抗锈病(DDTT)×矮秆易染锈病(ddtt)→F1F2→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品种
D.高秆抗锈病(DDTT)×矮秆易染锈病(ddtt)→F1配子幼苗 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品种
E.获取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抗虫基因→通过某种载体将该基因转入棉花植株→抗虫棉
F.人造卫星搭载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发生多种变异→人工选择→新品种。
(1) A图所示过程称为克隆技术,新个体丙的性别取决于 亲本。
(2)B过程所表示的育种方法叫 ,该方法最常用的做法是在①处
用 处理。
(3)C过程表示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若要在F2中选出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最简单的方法是 。[来源:Zxxk.Com]
(4)D过程中过程②常用的方法是 ,与D方法相比,E方法的突出特点是 。
(5)E过程中得以实现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是所有生物在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决定氨基酸的
是相同的。
(6)第F种方法中发生的变异一般是基因突变,卫星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萌动的(而非休眠的)种子,试阐述原因 。
I(12分)下图A~D段表示某细菌质粒的某基因,B表示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1)请在图下方的方框内用箭头表示出RNA聚合酶在C上的移动方向。为使目的基因直接表达,目的基因插入的最佳位点是图中的 处(填数字序号)。
(2)在大规模生产中,需要将选育的工程菌菌种经过多次扩大培养,再进行接种,扩大培养应选用 期的细菌;从物理性质看,应选用 培养基。
(3)研究中发现,番茄体内的蛋白酶抑制剂对害虫的消化酶有抑制作用,导致害虫无法消化食物而被杀死,人们成功地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导入玉米体内,玉米获得了与番茄相似的抗虫性状,玉米这种变异的来源是 。
(4)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病的基因,并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该基因导入金茶花叶片细胞的染色体DNA上,经培养长成的植株具备了抗病性,这说明 。如果把该基因导入叶绿体DNA中,将来产生的配子中 (填“一定”或“不_定”)含有该抗病基因。
Ⅱ.(8分)报春花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生化机制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
(1)开黄花的纯合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 ,开白花的纯种植株的基因型是 。
(2)通过本图解说明基因与控制的性状之间的关系是 。
(3)为了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黄色品种,某同学用开白花的纯种植株设计了如下实验:
I.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_的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
Ⅱ.F1种子种下得F1植株,F1自交得F2种子;
III. F2种子种下得F2植株,F2自交,并选择开黄色花植株的种子混合留种;
Ⅳ.重复步骤Ⅲ若干代,直到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
(4)①若F1植株能产生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的遗传定律是 定律。
②F2植株中开黄花和白花之比为 ,在这些开黄花的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中黄色纯合子占________。
③实验步骤III中,F2种子种下得F2植株,并选择混合种植F2中开黄色花植株,使其自由交配,则F3中A基因频率为
I(12分)下图A~D段表示某细菌质粒的某基因,B表示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1)请在图下方的方框内用箭头表示出RNA聚合酶在C上的移动方向。为使目的基因直接表达,目的基因插入的最佳位点是图中的 处(填数字序号)。
(2)在大规模生产中,需要将选育的工程菌菌种经过多次扩大培养,再进行接种,扩大培养应选用 期的细菌;从物理性质看,应选用 培养基。
(3)研究中发现,番茄体内的蛋白酶抑制剂对害虫的消化酶有抑制作用,导致害虫无法消化食物而被杀死,人们成功地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导入玉米体内,玉米获得了与番茄相似的抗虫性状,玉米这种变异的来源是 。
(4)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病的基因,并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该基因导入金茶花叶片细胞的染色体DNA上,经培养长成的植株具备了抗病性,这说明 。如果把该基因导入叶绿体DNA中,将来产生的配子中 (填“一定”或“不_定”)含有该抗病基因。
Ⅱ.(8分)报春花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生化机制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
(1)开黄花的纯合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 ,开白花的纯种植株的基因型是 。
(2)通过本图解说明基因与控制的性状之间的关系是 。
(3)为了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黄色品种,某同学用开白花的纯种植株设计了如下实验:
I.选择基因型为_________的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
Ⅱ.F1种子种下得F1植株,F1自交得F2种子;
III. F2种子种下得F2植株,F2自交,并选择开黄色花植株的种子混合留种;
Ⅳ.重复步骤Ⅲ若干代,直到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
(4)①若F1植株能产生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遵循的遗传定律是 定律。
②F2植株中开黄花和白花之比为 ,在这些开黄花的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中黄色纯合子占________。
③实验步骤III中,F2种子种下得F2植株,并选择混合种植F2中开黄色花植株,使其自由交配,则F3中A基因频率为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