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 5 8 5 2 5 , ⑵ 2 2 1 4 , ⑶ 6 3 3 2 4 3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已知可逆反应:M(g)+N(g)P(g)+Q(g) △H>0,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要增大M的转化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的措施为______(填序号)。
A.加入一定量M B.降低反应温度 C.升高反应温度
D.缩小容器体积 E.加入催化剂 F.分离出一定量P
②在某温度下起始反应物的浓度分别为:c(M)=1 mol/L,c(N)=2.4 mol/L,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
60%,此时N的转化率为_________;若保持温度不变,起始反应物的浓度改为:c(M)= 4 mol/L,c(N)=
a mol/L,达到平衡后,c(P)=2 mol/L,则a=__________mol/L。
(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试根据下列3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Fe2O3(s)+3CO(g)=2Fe(s)+3CO2(g) △H=-24.8 kJ/mol
②3Fe2O3(s)+CO(g)=2Fe3O4(s)+CO2(g) △H=-47.2 kJ/mol
③Fe3O4(s)+CO(g)=3FeO(s)+CO2(g) △H=+640.5 kJ/mol
写出CO气体还原FeO固体得到Fe固体和CO2气体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定温度下,向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和K2SO4,当两种沉淀共存时,c(CO32-):c(SO42-)=____。 [已知Ksp(BaSO4)=1.3×10-10,Ksp(BaCO3)=2.6×10-9]

查看答案和解析>>

(1)氧族元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种元素,它们的元素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族元素原子结构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__________,原子核吸引外层电子的能力依次__________,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依次__________,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依次__________。因此氧族元素的非金属性(从上至下)依次__________,金属性(从上至下)依次__________。

(4)氧族元素在化合物中常见的化合价有__________,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通式为(氧族元素的元素符号设为R)__________。

(5)氧族元素的单质中,最易与H2化合的是__________,通常不能与氢气直接化合的是__________,氧族元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

(6)氧族元素的单质中,熔沸点最低的是__________,熔沸点最高的是__________,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可作半导体的是__________。

(7)根据元素周期律,O的非金属性比F__________,比N__________;H2O的稳定性比HF__________,比NH3__________。

(8)硒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__,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__________周期__________族。它的原子半径比溴__________,非金属性比溴__________。

(9)在S2-、Se2-、Te2-等三种离子中,离子半径最大的是,离子半径最小的是,最容易失去电子的是,还原性最弱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8分)实验室里用加热正丁醇、溴化钠和浓硫酸的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1-溴丁烷时,还会有烯、醚和溴等副产物生成,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蒸馏,分离得到1-溴丁烷。已知有机物具有如下性质: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正丁醇
-89.53
117.25
0.81
1-溴丁烷
-112.4
101.6
1.28
丁醚
95.3
142
0.76
1-丁烯
-185.3
-6.5
0.59
试完成下列问题:

(1)生成1溴丁烷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中由于副反应而生成副产物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加热的温度应__________100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反应结束时,从反应混合物中蒸馏得到1-溴丁烷时,应控制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__;选用的装置应是图中的__________ (填序号)。
(5)蒸馏得到的馏分中可能含有的杂质主要是__________,将其进一步除去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嫦娥一号”登月成功,实现了中国人“奔月”的梦想.“嫦娥一号”使用的推进剂是液氢和液氧,这种推进剂的优点是相同质量时,氢气放出的热量多,产物为水无污染.

已知:H2(g)+O2(g)=H2O(l) ΔH=-285.8 kJ/mol;H2(g)=H2(l) ΔH=-0.92 kJ/mol

O2(g)=O2(l) ΔH=-6.84 kJ/mol;H2O(l)=H2O(g) ΔH=+44.0 kJ/mol

请写出液氢和液氧生成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已知:①NH3(g)+HCl(g)NH4Cl(s) ΔH=-176 kJ/mol

②NH3(g)+H2O(l)NH3·H2O(aq) ΔH=-35.1 kJ/mol

③HCl(g)HCl(aq) ΔH=-72.3 kJ/mol

④NH3·H2O(aq)+HCl(aq)NH4Cl(aq)+H2O(l) ΔH=-52.3 kJ/mol

则NH4Cl(s)NH4Cl(aq)的ΔH=________

(3)分别取40 mL的0.50 mol/L盐酸与0.55 mol/L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理论上稀强酸、稀强碱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出57.3 kJ的热量,写出表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又知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为了计算中和热,实验时还需测量的数据有(填序号)________;

A.反应前盐酸溶液的温度

B.反应前盐酸溶液的质量

C.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

D.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E.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

F.反应后混合溶液的质量

③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________;

④假定该学生的操作完全同上,实验中改用100 mL 0.5 mol/L盐酸跟100 mL 0.55 mol/L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1)25℃时,在酸性、碱性、中性溶液中,C(H+)?C(OH-)=
10-14
10-14

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H+)=2×10-7mol/L,则此时溶液中的C(OH-)=
2×10-7mol/L
2×10-7mol/L
mol/L;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盐酸,使c(H+)=5×10-4mol/L,则溶液中C(OH-)=
8×10-11mol/L
8×10-11mol/L
mol/L,pH=
8×10-11mol/L
8×10-11mol/L

(2)室温下取0.2mol?L-1HCl溶液与0.2mol?L-1 M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测得混合溶液的pH=6,试回答以下问题:
①混合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
0.2mol?L-1 HCl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填“>”、“<”、或“=”)
②求出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计算结果(填具体数字):
c(Cl-)-c(M+)=
9.9×10-7
9.9×10-7
 mol?L-1    c(H+)-c(MOH)=
1.0×10-8
1.0×10-8
 mol?L-1
(3)室温下如果取0.2mol?L-1 MOH溶液与0.1mol?L-1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溶液的pH<7,则说明MOH的电离程度
MCl的水解程度.(填“>”、“<”、或“=”),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Cl-)>c(M+)>c(H+)>c(OH-
c(Cl-)>c(M+)>c(H+)>c(OH-

(4)室温下,pH=13的强碱溶液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pH=7,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
1:10
1: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