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近期在欧美国家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该病毒对热、消毒剂敏感,而对干燥和低温的抵抗力强大。其分子特性为多节段的RNA病毒,由8个片段组成,分别编码10种蛋白质。下图示其活动周期,A~D表示物质,①~⑦表示过程。请据图回答:
(1)该病毒由___________外壳(衣壳)和__________组成。被膜并不是病毒实际的组成成分,但其中含有病毒融合蛋白,它在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时起关键作用。
(2)病毒在过程_____(填图中序号)侵入动物细胞。病毒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的原因__________。
(3)能正确表示病毒或病菌侵入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①表示第一次感染,②表示第二次感染)( )
(4)根据病毒入侵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规律,为提高人体对病毒的预防能力,应采取的措施是向人体注射( )
A.疫苗 B.抗体 C.抗生素 D.抗病毒药物
(5)接种过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健康人在一段时间内也可能多次感染甲型H1N1流感,其免疫学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依靠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识别抗原。
(6)机体合成的数百万种抗体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主要是由于抗体分子结构中的 不同。
(7)对人的免疫系统来说,疫苗属于 物质,进入机体后可以引起 反应,产生相应抗体。
(8)目前,世卫组织已公布了甲型流感病毒(H1N1)的遗传序列,疫苗很快就会被研制出来,但是这个疫苗不一定能够有效地预防下一次的甲型流感大爆发,原因是什么?
(9)成功接种疫苗后,人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不会患病,用简单的图示表示人体免疫系统发生二次免疫作用的全过程。
近期在欧美国家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该病毒对热、消毒剂敏感,而对干燥和低温的抵抗力强大。其分子特性为多节段的RNA病毒,由8个片段组成,分别编码10种蛋白质。下图示其活动周期,A~D表示物质,①~⑦表示过程。请据图回答:
(1)该病毒由___________外壳(衣壳)和__________组成。被膜并不是病毒实际的组成成分,但其中含有病毒融合蛋白,它在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时起关键作用。
(2)病毒在过程_____(填图中序号)侵入动物细胞。病毒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的原因__________。
(3)能正确表示病毒或病菌侵入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①表示第一次感染,②表示第二次感染)( )
(4)根据病毒入侵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规律,为提高人体对病毒的预防能力,应采取的措施是向人体注射( )
A.疫苗 B.抗体 C.抗生素 D.抗病毒药物
(5)接种过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健康人在一段时间内也可能多次感染甲型H1N1流感,其免疫学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依靠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识别抗原。
(6)机体合成的数百万种抗体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主要是由于抗体分子结构中的 不同。
(7)对人的免疫系统来说,疫苗属于 物质,进入机体后可以引起 反应,产生相应抗体。
(8)目前,世卫组织已公布了甲型流感病毒(H1N1)的遗传序列,疫苗很快就会被研制出来,但是这个疫苗不一定能够有效地预防下一次的甲型流感大爆发,原因是什么?
近期在欧美国家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该病毒对热、消毒剂敏感,而对干燥和低温的抵抗力强大。其分子特性为多节段的RNA病毒,由8个片段组成,分别编码10种蛋白质。下图示其活动周期,A~D表示物质,①~⑦表示过程。请据图回答:
(1)该病毒由___________外壳(衣壳)和__________组成。被膜并不是病毒实际的组成成分,但其中含有病毒融合蛋白,它在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时起关键作用。
(2)病毒在过程_____(填图中序号)侵入动物细胞。病毒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的原因__________。
(3)能正确表示病毒或病菌侵入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①表示第一次感染,②表示第二次感染)( )
(4)根据病毒入侵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规律,为提高人体对病毒的预防能力,应采取的措施是向人体注射( )
A.疫苗 B.抗体 C.抗生素 D.抗病毒药物
(5)接种过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健康人在一段时间内也可能多次感染甲型H1N1流感,其免疫学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依靠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识别抗原。
(6)机体合成的数百万种抗体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主要是由于抗体分子结构中的 不同。
(7)对人的免疫系统来说,疫苗属于 物质,进入机体后可以引起 反应,产生相应抗体。
(8)目前,世卫组织已公布了甲型流感病毒(H1N1)的遗传序列,疫苗很快就会被研制出来,但是这个疫苗不一定能够有效地预防下一次的甲型流感大爆发,原因是什么?
植物篱是无间断式或接近连续的狭窄带状植物群。科研人员研究了蓑草、苜蓿构成的植物篱对小麦蚜虫(如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等)及其天敌种群的影响,研究的植物篱种植区分布如下图1所示。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小麦蚜虫通常分布在小麦叶表面,刺吸植物体中的营养。一般应采用 法调查小麦蚜虫的数量。
(2)图2是实验结果,实验表明苜蓿区和蓑草区的蚜虫种群发生高峰期比对照区 ,在蚜虫种群发生的高峰期, 作为植物篱可以显著抑制小麦蚜虫的种群数量。
(3)种植苜蓿和蓑草为什么会对麦蚜的发生产生不同的效果?研究者提取出两种植物的挥发物,并探究四种麦田昆虫对两类挥发物的反应,统计各组实验昆虫(试虫)中能趋向挥发物的昆虫平均数量,结果如下图:
①两类植物的挥发物均能引起七星瓢虫等的趋向表现;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明显减少,部分七星瓢虫就会另去他地觅食。这些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它在生态系统中具有调节生物的 ,维持生态系统稳态的作用。
②与苜蓿挥发物相比,蓑草挥发物对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的驱避作用 , 的挥发物能显著引诱猫蛛科蜘蛛。
如图一为人体手背皮肤(A)接受一定刺激后引起肱二头肌(E)发生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神经传导路径示意图。图二为从蛙体内剥离出某反射弧的一部分,甲为神经中枢,1、2、3、4为四个实验位点。
(1)F处的结构名称是 ,在F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 ,其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原因是 。
(2)图中E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
(3)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动作电位的传导方向 (相同/相反)。
(4)欲探究图二中左侧神经为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方法步骤是:
①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2和3的神经纤维外(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次);
②用电刺激实验位点 ,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 次,则左侧神经元为传出神经;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 次,则左侧神经元为传入神经。
(5)某患者体内产生一种抗体,这种抗体可与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并使其失活,导致患者肌肉萎缩。这种疾病从免疫调节看属于 病。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