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大气中的N2经过固氮作用后形成的化合物中.那一组化合物被植物体吸收后直接可用于蛋白质的合成? ( ) A.NH3和NO3- B.NH4+和NO2- C.NH4+和NH3 D.NO3-和NO2-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大气中的N2,经过固氮作用形成的化合物中,哪一组化合物被植物吸收后直接可用于蛋白质的合成 (  )

A.NH3和NO3  B.NH4+和NO2  C.NH4和NH D.NO3和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稻田里、渠沟内,有一种会散发出独特“鱼腥味”,并且形状似念珠的丝状体蓝藻,命名为鱼腥藻。鱼腥藻主要由两种形状不同的细胞所组成,一连串较小的细胞称之为营养细胞,而形态较大的称为异形细胞。营养细胞能进行类似于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异形细胞则能进行固氮作用,在固氮酶催化下,将空气中的N2转变为NH3、NH4+,进而形成氨基酸。正常生长情形下,鱼腥藻借主动运输来吸收周围环境中的含氮物质如NO3、NO2等,供个体所需。但当外界环境缺乏含氮物质时,鱼腥藻细胞存在着“对氮饥饿的状态”,从而诱使一些营养细胞在24h内分化形成异形细胞。此时细胞在生理、生化上发生较大的改变,这种变化与基因表达有关。研究人员先后发现了可转录、控制固氮酶合成的基因座H、D、K,这三个基因受同一启动子的调控。

(1)鱼腥藻与根瘤菌的区别在于鱼腥藻是一种            固氮微生物。

    

(2)图中④物质要转变成氨基酸必须经过的重要生理过程是               

(3)鱼腥藻由营养细胞形成异形细胞的生理过程叫            

(4)鱼腥藻细胞内固氮酶的合成是由基因控制的,如果此基因编码区上游的核苷酸序列发生了改变,则直接影响固氮酶合成过程的           阶段。

(5)从酶合成的调节角度来分析,鱼腥藻的固氮酶属于          酶。这种自我调节的意义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利用所给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大气中的N2是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大气中分子态的氮必须转变成化合态的氮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目前将N2转变成氮的化合物的途径有三条:一是生物固氮,主要是通过一些固氮生物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将N2转变成NH3,如蓝藻、固氮细菌等,生物固氮约占全球固氮的80%;二是高能固氮,主要是通过闪电释放的能量将空气中的N2氧化成NO,NO2,再和水反应生成HNO2和HNO3,随降雨进入土壤被植物利用,所以老百姓有“雷雨发庄稼”的说法,但这种高能固氮作用在全球固氮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不到1%;三是工业固氮,也称化学固氮,即合成氨工业,占全球固氮总量约20%。

  材料二 在自然界中有将分子态的N2转变成氨的生物,也存在着能将化合态的氮(如)转变成N2的细菌,由于其生理过程与硝化细菌的生理过程相反,被称为反硝化过程,这种细菌被称为反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对农业生产是不利的,会降低土壤的肥力,但对氮的循环来说是不可缺少的。

  材料三 下图是生态系统中氮循环和碳循环及其相互关系的简图。

(1)图中过程①称为________,过程②称为________。如果图示是一个封闭的大棚生态系统,遇到连续阴雨天气,你认为采取何种措施对植物的生长较为有利?________,采取这种措施的目的是________。

(2)在完成图中⑤过程的生物中,根瘤菌是非常有名的,它活跃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形成根瘤,与豆科植物呈现良好的共生关系,请你具体说出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的互惠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植物完成图中④过程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如果土壤板结或长期水淹,陆生植物通过该过程获得的氮素能否满足其生理需要?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

(4)你认为材料二中提到的反硝化细菌的生理过程是由图中的哪个标号体现的?________。如果地球上没有反硝化细菌这类生物,你预测会出现什么情况?________。

(5)在图示的生态系统中,图中哪个标号所代表的内容能体现出这个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________,如果图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输入长期大于输出,则你认为该标号所示的内容将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

(6)由于鸟类对飞翔生活的适应,要减轻体重,所以鸟类的消化道相对较短。在养鸡场上,由于鸡的消化道相对较短,在食物中的有机物消化不充分,在其排出的粪便中还有很多有机物未被充分利用。所以常将鸡粪发酵除臭后掺到其他的饲料中喂猪,可以节省饲料,提高经济效益。你认为发酵除臭是何种细菌作用的结果?________。在图中哪个标号所示的过程能反映除臭的生理过程?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