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的冰肌玉骨.独步早春.凌寒留香的品格历来深为人们所钟爱.在中国.梅花往往成为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回答15-16题 15.陆游在被贬外放时写下了“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毛泽东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却写下了“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同样题为.但诗人眼中的梅花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这说明 A.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梅花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B.由于主客观条件不同.对梅花的认识会有不同 C.由于面对的是不同的梅花.人的认识不可能相同 D.受主客观条件限制.认识具有无限性 16.2006年春天.广东从化的流溪香雪.南京梅花谷.武汉东湖梅岭.无锡梅园.成都幸福梅林等赏梅胜地吸引了众多的游人.赏梅在不少地方成为一种时尚.并由此给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这说明 A.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开发利用当地的资源 B.发展旅游业应该成为振兴第三产业的主渠道 C.满足人们消费需求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D.享受性消费已成为我国不少地方的消费主流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