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可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引入新课.如:怎样刹住行进中自行车?进入大气层中流星为什么会燃烧?为什么磁悬浮列车的车速比一般火车要快?等. 做一些小实验引入新课:筷子提米实验.“酒瓶 拔河比赛,将手掌放在桌面上.慢慢移动.谈谈感觉等. 通过刷子刷木板这个小实验使学生认识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接触面间就产生摩擦力阻碍相对滑动.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探究经验.我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按照课本提示.独立完成实验.包括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自己得出实验结论.等等.只需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即可.但要及时发现有困难的学生.或给予提示或组织讨论.以保证探究实验的顺利进行 特别是当学生进入“制定计划 阶段时.可结合学生提出的猜想.可能有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向学生提示.这些因素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只能一个一个单独研究.而且在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变化怎样影响摩擦力时.必须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否则.你怎么知道摩擦力的变化是由哪个因素的变化引起的?这就是在研究多因素问题时必须注意的“控制变量 的方法.在探究活动中.帮助学生克服怕出错怕麻烦等思想障碍.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避免多次失败产生消极心理影响.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该实验的设计渗透着科学方法与创造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挖掘.如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关系时.运用“控制变量法 来研究,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较摩擦力的大小.应用了“转换法 .研究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时.可以将“逆向思维的方法 渗透给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一种思维方法.以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用到. 增大摩擦的方法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可以用讨论的方法.总结得出. 摩擦与我们息息相关.它对人们的生活有利时.我们就要设法增大摩擦. 你一定有这样的体验:用手拿油瓶时.油瓶表面很滑.总想向下掉.你得费些“手劲 才能抓得住它.你拿油瓶就是用手与油瓶表面的摩擦力来与油瓶的重力平衡的.因此.要想克服重力.就要使摩擦力等于或大于重力才行.而你采用的方法就是:增大压力.同样.自行车刹车时.手握闸的力气越大.摩擦力就越大.可见.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之一就是:增大压力. 你有运动鞋吗?拿出来对比一下.运动鞋的鞋底与普通皮鞋的鞋底有什么差别?然后你再想一些:为什么打篮球时穿运动鞋比穿皮鞋更能发挥你的“实力 ? 人走路时要利用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这属于有益摩擦.摩擦力太小走路就很困难.而摩擦力越大对人的活动就越有利.因此.运动鞋鞋底的花纹比皮鞋鞋底花纹复杂得多.就是为了增大有益摩擦.同样.下雪天地面很滑时.我们采用在地面上洒沙或是给汽车轮子上绑铁链的方法来增大摩擦.这里我们采用的方法是什么?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你细心观察.还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 减小摩擦的方法 摩擦有时也是有害的.因此我们也想出很多种方法来减小有害摩擦. 推一箱子书很困难.因为这一箱子书与地面间的摩擦太大了.怎么办? 把书拿出来一部分.推起来会省些力气.克服箱子与地面间的摩擦会容易些.可见.减小压力可以减小摩擦. 如果地面太粗糙.我们可以想办法让它变得光滑些.地面上沙粒较多时.我们可以先扫扫地.这样地面就能光滑了.再推木箱时就省力些.可见.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减小摩擦. 你还能想出别的方法吗?能不能给木箱底部加个滚轮?对.这个想法不错.可以减小摩擦.滚轮或球状物体产生的摩擦叫做滚动摩擦.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把木箱底部安上滚轮.这样它与地面间的摩擦就变成了滚动摩擦.推箱子会变得十分容易.各种车辆都安装了滚轮.就是在车辆行驶时.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汽车可以用相对较小的牵引力带动相对较重的物体.许多机器的轴上都安装了滚动轴承.滚动轴承的内圈紧套在轴上.外圈固定在轮上.两圈之间装着许多光滑的钢球或钢珠.这样两轴转动时.产生的是滚动摩擦.使摩擦大大地减小了. 最后总结探究过程.并布置作业. 又坐在电脑前发愣了.真怕一个人没事干的时候.本想打电话问你这一段时间怎样?工作顺利吗?可你还是不接.不方便接吗?我都以为你可能都把我的电话号码忘了.可还是没忘.你真的就这么默默的离开我了.没有半点的留恋和不舍得?你知不知道我越装着无所谓.心就越痛. 记得去年春天那封匿名信打破我们之间美好的感情.到现在也快一年了.那时的你虽然有可能遇到你官场生涯的大变故.但我能感觉到你对我的感情没变.是真心爱我的.你只简单的一句话.最近咱们还是少见面吧.我就能感觉到你的无奈.中间也有两个月咱们根本没见.忽然有一天上午我忍不住给你打了电话.你还是那么忙.可中午快放学的时候我接到了你一个短信.说中午聊天吧.我当时高兴的都快跳起来了.你知道吗?那天是星期二中午我看班.我为了和你聊天打了几个电话和其他老师调了班. 到了暑假咱们不太大胆的见了几次.每次我都能感觉到你对我的痴迷和近乎疯狂.而也使我的心飘过了云霄.感觉到了你一开始就对我说的可以使我幸福.你出国其间.闲下来了也常想着我.这让我也很感动.每次半夜收到你的短信.我都有种你就在我身边的感觉. 你回国后我们匆匆见过一次.但那一次我都感觉到你的眼睛看到我已不再发亮.你没事剪起了肢甲.跟我也没太多的话.直到你开始不接我的电话.一下子使我的心掉进了冰洞.我打那次公用电话时.你跟我说:“我有事.以后再跟你说吧 我想你可能真的是遇到什么麻烦事了.我这样想着.一直期盼你的电话.一直到我放假了.你也没打.我实在伤心.想要过年了.还是解脱了吧.何必这样痛苦.何必想这事呢?就算有几千几万个不舍得.还是给你留了言说出了分开的打算.我想你可能会有什么要解释或者要交待的.可你连半个字都没有.这使我这个年过的心情特别沉重. * 探 究 报 告* 探究课题: 猜想:当 一定时.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设计记录数据表格: 归纳结论: 探究小组成员: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奥斯威辛的风
高洪波
2004年10月,我独走欧洲,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抵达华沙的当天夜里,我就向东道主提出一个要求:明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能否到奥斯威辛一看?说这话时,我不知道奥斯威辛距华沙有多远。更不晓得东道主的具体安排。波兰协主席马列克沉吟着,翻译胡佩芳大姐也没接话茬儿。
几天时间匆匆过去,华沙的秋天留给我极美的印象,在一位演员的庄园里举行的诗人聚会让我领悟到老欧洲物独特魅力,而“华沙之秋”诗歌节在肖邦公园举行,诗意便愈加浓了几分。可我仍惦记着300公里以外的奥斯威辛。
10月18日中午12时30分,我终于踏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那一天早晨秋雨绵绵,出门还带了伞,及至抵达奥斯威辛,却陡然狂风大作。胡佩芳姐说,奥斯威辛是个奇怪的地方,参观者常碰到阴雨连绵。她并没有陪我到奥斯威辛,她说她受不了心灵的折磨!
这是一次奇怪而又匆忙的参观,毒气室、焚尸炉、铁丝网、岗楼、纹刑架,还有一个小院子里压成方块状的7000多公斤的头发……在27楼展览馆,我见到里面展出的一幅大照片;犹太妇女和儿童在德军枪口下高举双手,一个小男孩的目光中满是天真和无奈。这一幕极其令人震骇!在焚尸炉前,我和一群中学生共同走过,孩子们默默无语,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我的心底却陡然出现几句诗:
此刻,我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海绵。
迅速汲满了历史的汁液,
我的指尖也开始流泪,
为人类在那一个年代的无助与悲伤。
天上有巨大的云朵掠过,秋风卷起落叶,风中有一种嚎叫和呻吟。在奥斯威辛,这人类为了消灭人类而手造地狱里,我感到寒意袭人,是噩梦又是现实。真的可能是因为奥斯威辛长眠着100多万遇难者的冤魂,才形成了死一般的压抑、魔一般的恐怖,以及变幻无常的气候。
风仍在高天咆哮,吹动我的头发,吹动我的衣衫,我不知道这愤怒的风起于何处又生于何时,只感到脚下的土地也在风中战粟,铁丝网和绞刑架在风中摇晃,集中营的游人们,想必心底的风暴更远胜于自然界的狂风罢!
事后,我在自己的日记中记下这样一行文字:“欧洲,一个美丽的深秋的中午,在大群中学生的簇拥下,我走在奥斯威辛的土地上,快步疾走,有一种逃亡的感觉。”
当天我见到一位叫何敢的中国女留学生,她说曾经陪同一个代表团参观过奥斯威辛,然后连续难受了两个多月,以后再也不愿意去。由何敢联想到在波兰生活了半个世纪的胡佩芳大姐,她们对奥斯威辛的拒绝,是出于本能的对自己的保护。奥斯威辛集中营,是地狱的别称,正像美国总统切尼在2004年1月27日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的论坛上说的:“在欧洲的死亡集中营里,有人犯下了人类所不能想像的最严重的罪行。我们必须向下一代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在这里感谢那些将我们从暴政下解救出来的解放者,同时我必须有勇气阻止那些邪恶卷土重来。”
奥斯威辛是个小镇,建镇在800的前,二战前被称为波兰的“犹太人城”,因为当时的1.23万人口中有7000名犹太人。现在小镇有些不堪历史重负,因为人们无法想像小镇如何在一个巨大的公墓旁生存。
这当然仅只是游客的见解,事实上正是由于奥斯威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
21.文章开头三节写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的有关情况,有哪些作用?(4分)
答:
22.(1)第五段中,作者是怎样写奥斯威辛集中营景象的?(2)“我的心底”陡然出现的几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答:(1)
(2)
23.(1)文中奥斯威辛的风有什么特点?
(2)奥斯威辛的“风”有哪些含义?(6分)
答:(1)
(2)
24.(1)为什么胡大姐她们会“拒绝”奥斯威辛,而“我”参观时也“有一种逃亡的感觉”?
(2)作者说“正是由于奥斯威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6分)
答:(1)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
没有人知道,当他打开一扇门一时,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即使那是最熟悉的屋子。时钟滴答响着,天已傍晚,炉火正旺,也可能隐藏着今人惊讶的事情。也许是修管子的工人就在你外出之时已经来过,把漏水的龙头修好了。也许是女厨的忧郁症突然发作,向你要求得到保障。聪明的人总是怀着谦逊和容忍的精神来打开他的前门。
门有各种各样。有旅馆、商店和公共建筑的转门,它们是喧闹的现代生活方式的象征。还有古怪的吱吱作响的小门,它们依然在变相的酒吧间外面晃动,只有从肩膀到膝盖那样高低。更有活板门、滑门、双层门、后台门、监狱门、玻璃门……然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而是一扇窗户。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
开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当侍者用托盘端给你晚餐时,他欢快地用肘推开厨房的门。当你面对上门推销的书商或者小贩时,你把门打开了,但又带着猜疑和犹豫退回了门内。彬彬有利、小心翼翼的仆投向后退着,敞开了属于大人物的壁垒般的橡木门。牙医的那位富于同情心然而深深沉默的女助手,打开通往手术室的门,不说一句话,只是暗示你医生已为你作好了准备。一大清早,一扇门猛然打开,护士走了进来:“是个男孩!”
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没有门的屋子不是屋子,而是走廊。无论一个人在哪儿,只要他在一扇关着的门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拘束。在关着的门内,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重聚,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极大喜悦。即使在悲饬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类的力量。然而,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一扇门猛然关上是一种软弱的自白。一扇门轻轻地关上常常是生活中最具悲剧性的动作。每一个人都知道把门关上之后接往而来的揪心之痛,尤其是一当所爱的人音容犹在,而人已远去之时。
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生命不会静止不动并听任我们孤寂无为。我们总是不断地怀着希望开门,又绝望地把门关上。
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至于另一扇门是不存在的。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通往消逝了的时间脉搏的另一个入口是不存在的。
1.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意。(4分)
答:“开门”的含意是:______________,“关门”的含意是: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段中,作者说:“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请联系“门”在文中的主要含意,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6分)
(1)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2)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
(3)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
答:(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通过对各种各样的门的描写,赋予“门”以象征意义,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既表现出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也表现出某些消极的不可知的神秘色彩。
B.作者笔下的门,有的实实在在,有的则赋予象征意义:实在的“门”,是读者最熟悉的,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象征意义的“门”,蕴涵深刻的哲理,给读者以极大的启迪。
C.作者笔法自然,轻巧而又严密,看似信笔所至,实则前后多有内在联系。如第二段说“聪明的人总是怀着谦逊和容忍的精神来打开他的前门”,就与上文工人修水龙头和女厨突发忧郁症有一定内在联系。
D.第四段对开门方式的描写,作者精选了五个各具特色的生活场景,生动细致地表现出不同社会层面的人的不同心态,紧扣文章主题,具有典型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如何挖掘物理题中隐含条件的途径和方法。并对物理学试题题型进行归类、例举和解析。学生要解好物理题,必须要有扎实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加强对解题方法的教学。

关键词:隐含条件 物理学 解题能力

学习在解物理习题时,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有些解题的必要条件,题中并为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字里行间。充分挖掘隐含条件,明确题目要求,采用合适方法,选择正确答案,是解好这类题的关键。本文就如何挖掘试题中的隐含条件,提高解题能力作一例析。

一、从关键词中挖掘隐含条件

在物理题中,常见的关键用语有:表现为极值条件的用语,如“最大”、“最小”、“至少”、“刚好”等,它们均隐含着某些物理量可取特殊值;表现为理想化模型的用语,如“理想滑轮”、“轻质杠杆”、“光滑水平面”等,扣住关键用语,挖掘隐含条件,能使解题灵感顿生。

例1 一个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这对平衡力突然消失,则物体将( )

A.立刻停止运动

B.运动速度越来越快

C.速度减慢,最后停止

D.仍作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题中“光滑水平面”为关键词。光滑水平面意味着物体不受摩擦力的作用。题目中的物体待平衡力消失后,将不再受力的作用,因此仍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一定律)。

答案:D

二、从物理学常识中找隐含条件

有些题目几乎没有条件,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条件其实全部隐含于物理常识中,这就要求学生根据题意进行发散性思维,努力挖掘相关知识,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根据常识假设适当的条件和数据以弥补题中明确给出的已知条件的不足。

例2 一个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是( )

A.10Pa   B.100Pa   C.1000Pa     D.10000Pa

解析:此题隐含条件有两个,一是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kg,二是中学生双脚底面积约为5dm2,而这两个条件都非常隐蔽,属于物理学常识,只要明确了这两点,不难得出正确答案D。

三、从物理学发展史中寻找隐含条件

这类试题一般涉及对物理学研究有贡献的科学家、科研成果和历史进程等,增加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激起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远大理想。

例3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人类步入电气化时代,制造发电机的主要依据是电磁感应现象,首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

A.爱因斯坦

B.帕斯卡

C.奥斯特

D.法拉第

解析:知道这些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对社会的巨大贡献,很快就能准确地选出正确答案D。

四、从物理现象的出现条件中寻找隐含条件

一定的物理现象的出现,是以具备一定的条件为前提的,当知道什么条件具备时可出现什么现象后,一旦题目给出某种现象,马上可以找出相应的隐含条件。

例4 我国“远望号”卫星测控船从江阴出发执行任务,由长江进入海洋。下列有关测控船所受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海水的密度大,所以船在海洋力受到的浮力大

B.由于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小,所以它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小

C.由于船排开的海水的体积大,所以它在海洋力受到的浮力大

D.由于船始终漂浮在水面上,所以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解析:“一个物体漂浮在液面上……”,出现这种现象的条件是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重,所以隐含条件是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答案:D

例5 放在水平常木板上重10N的木块,受到水平向右,大小为5N的拉力作用,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木板水平方向受的合力为_______N。当拉力增大到8N时,木块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N。

解析:“一个物体匀速运动……”要出现这种现象,前提条件是物体必须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所以隐含条件为: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

答案:0;3

五、从物理概念、物理原理中寻找隐含条件

有些物理学问题、现象、判断等条件隐含于相关的概念和原理中,或是命题时有意混淆概念,偷换概念,要求学生对概念掌握准确,理解要透彻。

例6 晴天,几位大学生在森林中迷路了,下面四种利用风向引导他们走出森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图中虚线为空气流动形成风的路径示意图)

A.森林吸热,温度升高慢,空气温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外界,应顺风走

B.土地吸热,温度升高快,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森林,应顺风走

C.森林吸热,温度升高慢,空气温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外界,应迎风走

D.土地吸热,温度升高快,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森林,应迎风走

解析:本题中隐含了比热容的概念。物体的比热容越大,吸收热量后温度变化越小。

土地的比热容大,吸热后温度升高较快,空气温度高。热空气因密度小而向上升,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外界,应顺风走。

答案:A

六、数学关系之中寻找隐含条件

正确的示意图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启发思路,而且还能通过数学关系找出题中的隐含条件。这种方法不仅在几何光学中有较多的应用,而且在其它物理问题中也经常应用。

例7 有一均匀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F,压强是P,如下图所示。若切去阴影部分,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是原来的_______倍,压强是原来的_______倍。

解析:该题的条件隐含在数学关系之中,解题的关键要建立物理模型的空间想象力。切去部分的正方体边长为a/2,体积为V/8。切去阴影部分后,其质量为7/8m,底部受力面积为3/4S,剩余部分压强为P’=m/S=7/6P,压力为F’=Ps=7/8F。

答案:7/8;7/6

七、从图形、图表与曲线关系中寻找隐含条件

图示是贮存和传递科学文化知识比较便捷的一条途径,它能够高度浓缩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原理,使之更加形象、直观。试题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但图表曲线中隐含了相当多的没有叙述和未提及的条件,解题时结合题设条件分析图形,从图形中挖掘隐含条件,才能正确作答,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8 在如图所示的各图中,关于磁场的描述和小磁针表示正确的是( )

解析:这是一道集概念、实验和理论于一体的图形选择题,要求学生明确磁场的概念、磁场方向及磁场方向的规定等情况,这样才可选出正确答案为B。

八、从实验的器材、操作过程或结果中寻找隐含条件

在理论试题中,也有相当多的题干条件看似不足,其实隐含在实验器材、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之中,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挖掘这些隐含条件,从而得出正确答案,这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9 如图所示电路,图中1、2、3表示电流表或电压表,请填上各表电路符号.并标出正、负接线柱的位置。

解析:判断电表的类型,需了解器材的使用规则。电流表要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要并联接入电路。判断时,可假设将改表处断开,凡对电路结构有影响的是电流表,没有影响的是电压表。答案如上图。

九、选择合适的方法

确定解题思路,根据题型特点,充分理解题意。采用合适方法,能很好地提高解题能力,常用的物理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法、转换法、数据归纳法等。

例10 下表列出由实验测定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认真阅读,你一定会有所发现,请填出任意三条:

水4. 2×103

冰 2.1×103

铝 0.88×103

钢铁 0.46×103

酒精 2.4×103

蓖麻油1.8×103

干泥土0.8×103

水银0.14×103

煤油2.1×103

砂石0.92×103

铜0.39×103

铅0.13×103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给表找规律时一般采用比较分析,综合分析的方法,即可找一般规律如某种变大或变小的趋势,共性等,也可找特殊规律。此表中12种物质除煤油和冰比热相同外,其他不同。说明不同物质得比热一般不同,这是共性。但冰和煤油不同物质比热相同这是特殊性质。水、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比热容也不同。且可将物质分为金属、非金属进行比较。还可找比热容最大的、最小的。

例11 用实验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供选择的导体规格如下表:

材料

编号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镍铬合金

1

0.5

1.5

0.5

锰铜

1

0.5

1.5

1

①要比较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应选择导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要比较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择导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要比较电阻与材料的关系应选择导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中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三个物理量有关,要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要采用“控制变量法”。要验证猜想一,就要取不同的长度,相同材料和横截面积的导线,所以应选序号1、2,同理可选出另两个猜想的序号。

答案:(1)1、2;(2)3、4;(3)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