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若不考虑地表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日全球昼夜等长B.A.B.C三点间球面距离相等C.AC经线上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在此日达一年中最大D.BC段弧长为赤道周长的四分之一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如图,阴影区域为夜半球,AC位于同一经线上,BC位于赤道,D为BC中点。据此回答

若不考虑地表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日全球各地昼夜必等长

B.A、B、C三点间球面距离相等

C.此日AC经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

D.BC段弧长的最大值可为赤道周长的四分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阴影区域为夜半球,AC位于同一经线上,BC位于赤道,D为BC中点。据此回答

若不考虑地表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日全球昼夜等长

B.A、B、C三点间球面距离相等

C.AC经线上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在此日达到一年中最小

D.BC段弧长的最大值为赤道周长的四分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也是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80025’s,7706’E),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胜利建成。据此完成若不考虑地表条件,从昆仑站往正北方向将到达

A.阿拉伯半岛    B.南极半岛    C.中南半岛    D.印度半岛

查看答案和解析>>

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也是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80°25′S,70°06′E),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胜利建成。据此完成问题。

若不考虑地表条件,从昆仑站往正北方向将到达                                                     (    )

       A.阿拉伯半岛        B.南极半岛            C.中南半岛            D.印度半岛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图为大洋中某岛位置图,判断下列各题。

若不考虑地形因素,该岛中甲、乙两地的距离约为(  )

A. 555千米              B. 510千米

C. 600千米              D. 无法确定

该岛甲、乙两地的降水差异状况及成因正确的是(  )

A. 甲地降水多于乙地,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B. 甲地降水少于乙地,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

C. 甲地降水多于乙地,处于西南信风的迎风坡

D. 甲地降水少于乙地,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

有关该岛中甲、乙两地附近海域盐度的影响因素,分析正确的是(  )

①受洋流影响,甲地盐度可能高于乙地    

②受蒸发量影响,甲地盐度可能低于乙地

③受降水量影响,甲地盐度可能高于乙地 

④受地表径流影响,甲地盐度可能低于乙地

A. ④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命题人:郑建闯   电话13588918029       审核人:江丽萍  电话13858825050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A

B

D

C

C

B

C

B

C

A

B

D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D

B

A

B

A

A

C

C

A

C

D

 

26.(共28分)(1) ③(1分)

(2)内(2分);伏尔加河(2分)

地势低平,土层深厚(为冲积平原)(1分);光照充足(光热条件较好)(1分);

有河水灌溉(有灌溉水源);(1分)

(3) 秋明油田(2分);D(2分)

对中国而言:有利于缓解石油紧张局面;实现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进口运费较低,安全性较好(任答二点给4分)

对俄罗斯而言: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东部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和经济发展;扩大石油出口渠道;降低东部地区石油出口成本. (任答二点给4分)

(4)  管道穿越原始森林,交通不便,运输难度大;纬度位置高,冻土广布,建设难度大;线路长管理难度大(任答二点给4分)

(5)  俄罗斯领土东西绵长,工业重心在欧洲部分,而矿产、能源等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亚洲部分,国内运输主要货运流向为东西向。河流虽多,但结冰期长,且多为南北流向,与东西货运流向不一致(4分)

27. (共22分)(1) 坦桑尼亚(2分)

(2) 几内亚湾(1分)  黑色(1分)

(3) 从赤道到两极(或纬度地带性)(2分)   C(2分) 

地处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2分)多阴雨天气,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2分)

(4) 沿河;沿交通线等(2分,答对其一给1分)

(5)土地荒漠化(或热带雨林破坏)(2分)

土地荒漠化的原因:自然原因:全球变暖,气候变干,降水减少,蒸发旺盛;(2分)

                人为原因:过度农垦,过度放牧,植被破坏,水资源利用不合理.(2分)

应对措施: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水资源合理利用.(2分)

热带雨林破坏的原因:过度砍伐;过度农垦(4分)

应对措施:退耕还林;采伐与育林结合(2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