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液体的凝固 教科书对液体的凝固处理较为粗略.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采用有意的接受学习方式进行. (1)列举生活.生产.技术上的液体凝固实例.例如.水结成冰.塑料颗粒熔化后注入钢模冷却凝固成塑料盒.熔融状态下的玻璃轧制成玻璃板-- (2)凝固过程和凝固曲线.引导学生对比冰熔化过程的三个阶段.采用类比的方法.分析水凝固过程的三个阶段的吸放热特点和温度变化特点.要明确:虽然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但两种曲线却具有不同的物理含义.同时总结归纳出熔融状态下的晶体凝固的两个必要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放出热量.还应对比分析熔融状态下的晶体与非晶体的凝固过程的异同点.使学生获得相对完整的固液变化的认识. 为了同一目的.如有条件建议布置课外实验探究活动:利用冰箱设计实验.研究水的凝固过程并画出水的凝固图像. (3)组织学生综合运用熔化和凝固规律.特别是联系第 1 节“自我评价 中的屋檐上冰锥的形成过程.交流讨论教科书有关“火山爆发后 内容.要求学生做到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推理分析. 熔岩在流淌过程中.将因向周围放热而导致温度不断降低.虽然刚从火山口喷出时岩浆温度相同.但凝固点高的矿物岩浆将首先凝固.这些凝固的矿物要么沉积下来.要么随未凝固的岩浆向前推移.直到所有岩浆均在火山口周围依山傍势凝固.凝固顺序基本上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排列.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11.5.12是汶川地震3周年纪念日,三年前的那场地震,造成数十万人伤亡和大量建筑物破坏,数百万人无家可归,成为了我们中国人永远的痛。

(1)在地震救援行动中,救援人员使用了一种雷达生命探测仪。它的工作原理是:雷达信号发送器连续发射           (填“声音”、“光”或“电磁”)信号,对一定空间进行扫描,这种信号在空间中的传播速度是          m/s,接收器不断接收被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并对返回信号进行处理,如果目标在动,则信号会有很灵敏的差异,被埋在废墟下的生还者身体的轻微运动和呼吸,都能被准确侦测到。

(2)地震时,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地震波中的纵波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而横波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晃动。在距离震中数十公里的极震区,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而远在千余公里之外的株洲,人们只感到明显的水平晃动。据此可以推断          。(填正确答案的序号,不只一个正确答案)

①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既传播振动,又传播能量

②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只传播振动,不传播能量

③地震波中的纵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比横波慢,但能量的衰减较快

④地震波中的纵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且能量的衰减也较快

(3)、地震后,因山体滑坡等原因,河道堵塞,形成“堰塞湖”。随着雨水的增多,堰塞湖水位升高,溃坝危险越来越大,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液体压强知识回答)。

(4)、假设地震波中的上述两种波在地表附近的传播速度分别为 9 km/s和 4 km/s,位于成都的某地震观测站记录的两种波到达的时间相差25s。则震源距离这个观测站的距离是_________k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力学综合计算题分类例析

综观历年各省市中考题,不难发现,力学计算大多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单独用一个知识点只对某一个物理量(如密度、压强等)进行求解的力学计算题已很少见了,绝大部分力学的计算题都有一定的综合性。综合题的优点是:一方面能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推理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这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目标,所以这种题型在今后的中考中仍将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本专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类计算题进行分析探究。以指导同学们解题时抓住要点,一举突破。

一.思路和方法

1.读懂题意或图示,明确已知量和所求量。

有些新题型会出现一些新名词或概念,有的已知条件比较隐蔽,应该努力挖掘出对解题有用的信息。

2.分析研究对象所处的状态或物理过程,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联系。

为了帮助分析,通常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图,确定哪些力构成平衡力,根据平衡条件建立平衡方程式,这是很关键的一步。

3.明确题目所描述的对象和过程涉及到哪些知识点,选择适当的公式或规律进行计算。

①求压强时可用,两个公式进行求解。但后一个公式一般用来求解液体压强,只有竖直放置的柱体对支承面产生压强,才能用来解。

②计算浮力的方法有很多:(1)阿基米德原理;(2)弹簧测力计测浮力(G与F分别为物体在空气中称和在液体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平衡法: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4)压力差法:。根据已知条件和研究对象所处的状态选择适当的公式求浮力。

③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也有两个公式:和。当滑轮组竖直提升物体时就用前者,当滑轮组水平拉物体时就用后者。

4.验证计算结果

对答案进行检验,看过程有无错误,看结果是否符合实际。

 

二.热点问题归类

热点一:密度、压强和浮力的综合。

例1.某电梯公寓楼约40m,完成此建筑物需要浇铸钢筋混凝土,还需要使用其他建筑材料,混凝土密度为,取。求:(1)已知自来水的密度为,若要从地面向楼顶提供自来水,加压设备至少需要给施加多大的压强?(不考虑大气压强)

(2)测量表明,该楼的地基所承受的压强不得超过,若地基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则此大楼另外添加的装饰材料、各种设备等物资及进入大楼的人员的总质量不得超过多少?

解析:这是一道密度和压强的综合题,根据公式。(1)小题立即解决。(2)小题中要求质量,则可以先求出最大重力,然后求出最大质量,最后减去已有的质量即可,具体解法如下:

(1)

(2)设混凝土、其他建筑材料和其余部分的质量分别为m1、m2和m3,总重量为G

当m3最大时,G最大,大楼对地基的压力F最大,地基所承受的压强达到最大值。

所以

所以

 

例2.去年南京市对大明湖进行了首次换水清淤,换水后大明湖水清澈见底,鱼儿欢畅。爱湖小分队的同学准备利用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对湖水水质进行监测。他们通过调查,了解到大明湖周边主要污染源很容易导致湖水密度变大,而密度达到的水域就不适宜湖里鱼类生存,他们就想到做一个简易的密度计来监控湖水密度。为此找来一根长为1.2m粗细均匀的木条,在底端嵌入适量重物,使其能直立漂浮水中,做好相应的标记后就可以监测湖水的密度了,测量得该简易密度计的总质量为0.5kg。(g取10N/kg)

(1)先将该木条放入足够深的清水中,测得木条露出水面0.2m,在水面处画上白线,请计算此时木条底端受到的水的压强及木条受到的浮力。

(2)请通过计算说明应在木条的什么位置画上表示污水密度达到时的红线,以监测湖水密度是否超标。

解析:此题是一道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好题,综合的知识有压强、浮力和二力平衡等。(1)木条底端受到水的压强可直接用来求;又因木条处于漂浮状态,故可用二力平衡法求浮力。

由于木条处于漂浮状态,所以:

(2)此题实际上是求木条浸入污水的深度h,要求深度必先求,因为,可通过浮力算出。又因木条的横截面积S未知,深度h似乎无法求出,但我们要善于利用(1)小题的条件,找到两者的相同之处,即在清水中和污水中都处于漂浮状态,两者受到的浮力相等,所以

,即,所以:

 

热点二:速度、功率和效率的综合

例3.如图1所示,物体重20N,在拉力F的作用下,以0.5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是物重的0.2倍,求:

(1)不记滑轮、绳重和滑轮组的摩擦,拉力的大小及拉力的功率。

(2)若拉力为2.5N,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图1

解析:在不计摩擦的情况下,可直接用滑轮组省力公式求拉力,不过不是,而应该是(是物体A与地面的摩擦)。因为对物体的拉力不是等于物体的重量,而是等于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相应地,求这种水平装置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也应该是,而不是。拉力的功率可进行如下推导:

(1)拉力的大小:

拉力的功率:

(2)

 

热点三:压强或浮力与杠杆类相结合的综合题

例4.图2是小明设计的一个用水槽来储存二次用水的冲厕装置。带有浮球的横杆AB(B为浮球的中心)能绕O点转动,倒“T”形阀门C底部为厚度不计的橡胶片,上部为不计粗细的直杆,进水口的横截面积为4cm2,浮球的体积为100cm3,OB是OA长度的6倍,AB杆左端压在阀门C上,阀门C堵住进水口时,AB杆水平,浮球顶部和溢水口相平,不考虑阀门C、横杆AB及浮球受到的重力。()求:

(1)浮球浸没时,浮球受到的浮力多大?A端受力多大?

(2)为了防止水从溢水口溢出,水槽中的水面与溢水口的高度差不能超过多少?

图2

解析:本题又是一道力学综合题,描述的物理情境较为复杂,所以分析审题是关键,尤其是要把这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看懂,搞清楚它的工作过程和原理,解题过程如下:

(1)当球全部浸没水中时:

横杆B端受力等于浮球所受浮力,即:

运用杠杆平衡条件:

,因为

所以A端受力为:

(2)水恰能从溢水口流出时水槽中的水面距溢水口的高度差是允许的最大值。此时,浮球全部浸没,阀门C受到水槽中的水向上的压力和水箱中水向下的压力及浮球浸没时杠杆A端对阀门C向下的压力相互平衡,即:

                                         ①

设水槽中的水面距阀门C底部橡胶片的高度为H,溢水口到阀门C底部橡胶片的高度为h,则:

                                             ②

                                              ③

把②③式代入①中,有

整理得: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下列数据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5?呼和浩特)水平桌面上放着一本教科书,书受到的重力约为2.5N,书与桌面的接触面积约为5.0×10-2m2,请问教科书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2?衢州)在复习测量知识时,某同学测得“九年级下科学教科书”的一些物理量,如表所示:
物理量 长/厘米 宽/厘米 高/厘米 质量/克
测量值 26.0 18.5 0.6 260
乙同学把一本掉在地上的“九年级下科学教科书”捡起后,将其平放在离地70厘米高的桌子上(如图).请根据以上信息计算:
(1)乙同学把书捡起来平放在桌面上的过程中对书本所做的功是多少焦?
(2)教科书平放在桌面上,此时教科书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帕?(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3)乙同学利用表上数据,又进行了新的计算,部分过程如下:…=
260克
26.0厘米×18.5厘米×0.6厘米
=…则该同学计算得物理量是教科书的
密度
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