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3全国卷)现有一种植物的种子,已经知道它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的影响,但不了解其萌发与光是否有关,探究光的有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请你依据所给材料和用品设计出实验的方法步骤,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
材料和用品:数量充足的铺有滤纸的培养皿、无菌水、表面消毒过的种子等
方法步骤:
①
②
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①
②
③
(03全国卷)假设水稻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现有纯合的抗病高秆水稻和感病矮秆水稻。为了在较短的年限内培育出稳定遗传的抗病矮秆水稻,可采取以下步骤:
(1)将纯合的抗病高秆水稻和感病矮秆水稻杂交,得到杂交种子。播种这些种子,长出的植株可产生基因型为 的花粉。
(2)采用 的方法得到单倍体幼苗。
(3)用 处理单倍体幼苗,使染色体加倍。
(4)采用 的方法,鉴定出其中的抗病植株。
(5)从中选择表现抗病的矮秆植株,其基因型应是 。
(03全国卷)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和无机含氮化合物,这些过量的含氮化合物会造成水体污染,危害水生生物生存和人类的健康。脱氮是污水处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生物脱氮工艺流程示意图。
(1)在1级反应池内,有机物在细菌、原生动物等作用下会大量减少。从同化和异化方式看,这些生物的代谢类型主要是 ,这些生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属于 者。
(2)在2级反应池内,PH值为8.0~8.4时,硝化细菌大量繁殖,它们能将NH3氧化成NO2-和NO3-,并利用这一硝化过程所释放的 合成 ,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3)实践发现,当2级反应池中有机物含量过多时,硝化细菌难以大量繁殖起来,原因是 。
(4)在3级反应池内加入适量的有机物(如甲醇),并在低氧或无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繁殖起来,通过无氧呼吸把NO-2和NO-3还原成N2,无氧呼吸除释放能量外,还为还原反应提供了 。
(03辽宁卷)在原产地以外定居、生长、繁育的生物种被称为“外来种”或“侵入种”。近年来,人们对物种入侵的后果及对策格外关注。请回答下列问题。
1.(10分)目前在我国一些地区引进的大米草、水葫芦等外来种急剧生长,甚至取代了当地的优势物种,这一现象引起了各界的关注。请依据生态学原理回答:
(1)外来种对侵入地区定居扩张的原因是 和 。
(2)外来种对原有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是 。
2.(6分)在我国温带水域,水葫芦生长旺盛,既可消耗水体中多余的养分,又可作为饲料和绿肥,发挥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然而,把它们引种到亚热带水域却因生长过于旺盛而引发了生态灾难。请简要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自然地理原因。
3.(10分)(1)我国科学家针对大米草泛滥的情况,研制出从大米草中提取新型活性多糖的技术。该项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一旦投产,将形成一个年产值百亿元以上的新型产业。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2)运用因果关系原理,说明对待物种引进的正确态度。
(03全国新课程卷)(15分)小麦品种是纯合体,生产上用种子繁殖,现要选育矮杆(aa)、抗病(BB)的小麦新品种;马铃薯品种是杂合体(有一对基因杂合即可称为杂合体),生产上通常用块茎繁殖,现要选育黄肉(Yy)、抗病(Rr)的马铃薯新品种。请分别设计小麦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以及马铃薯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简要说明。(写出包括亲本在内的前三代即可)。
(2)通过分析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生物的学习方法。
【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C
C
C
C
D
B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D
B
B
D
D
C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A
D
B
D
D
C
C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A
B
A
C
A
C
D
A
B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A
B
B
C
A
C
C
A
D
B
二、填充题:
51.分子生物学 物理学 化学 生态系统 技术 手段
52.原生质 蛋白质 脂类 核酸 新陈代谢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53.62 29 24 低
54.一次分裂结束 下一次分裂完成
三、图表题:
55.
物质出入
细胞的
方式
浓 度
是否需要
载体蛋白质
是否需要
消耗细胞内
的能量
举 例
自由扩散
高→低
不需要
不消耗
水、气体进出细胞
协助扩散
高→低
需 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高
需 要
消 耗
K+进入红细胞等
56.
植 物
动 物
前期
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
纺锤体
由两组中心粒之间的星射线形成
纺锤体
末期
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形成两个子细胞。
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最终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57.
减 数 分 裂
有 丝 分 裂
细胞分裂次数
二次
一次
染色体复制次数和时期
一次(第一次分裂间期)
每周期一次、间期
联会、四分体时期
第一次分裂
无
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在四分体时期
无
同源染色体分开
在第一次分裂后期
无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
在第二次分裂后期
后期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减半(在第一次分裂完成时)
不变
子细胞名称和数目
性细胞、四个
体细胞、二个
四、分析说明题:
58.A---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B---有丝分裂、中期;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E---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 F---有丝分裂、后期;
G---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59.(1)夜晚,只有呼吸作用而无光合作用。
(2)天亮到上午10:00左右,随着光照强度的逐渐加强,光合作用强度也随之增强。在C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强度相对平衡。
(3)上午10:00―中午12:00,随光照的进一步增强,植物气孔也开始关闭,从而直接影响到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的进行。光合效率也就随之下降。
(4)中午12:00―下午2:00,光照开始减弱,关闭了的气孔又重新开放,光合作用强度因而有反弹现象。
(5)下午2:00―天黑,随光照强度的减弱,光合作用也随之减弱。
(6)B-C-D-E-F-G-H.
(7)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对平衡。
(8)G.
五、简答题:
60.答:由于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都可以找到,说明生物与非生物具有统一性的一面;但组成生物体的元素CHN含量为74%,而自然界CHN含量仅占1%,这说明生物与非生物又具有区别的一面。
61.简解:
由题意可得:每周藻类净产葡萄糖量=0.25mol-0.1mol-0.12mol
=0.03mol
再据光合作用总反应式:12H2O+6CO2 光、叶绿素、酶 C6H12O6+6O2+6H2O 得:
1mol 6mol
0.03mol x
x=0.03mol×6mol/1mol=0.18mol
即:此培养基中每周净产生0.18mol氧气。
【成绩情况】
(全 班 统 计)
高三(1)班
高三(2)班
高三(4)班
平 均 分
67.6
68.2
57.9
最 高 分
91
89
83
优 秀 名 单
费 倩
傅玉莲
赵芬英
楼耿权
金永峰
张荣誉
郭晨曦
蒋林海
【试卷分析】
抽样高三(1)、(2)班各20份(共40份)分析:
题 号
1――50
51――54
55――57
58
59
60
61
满分分数
2000
400
600
280
320
160
240
零分人数
0
0
0
5
0
9
13
满分人数
0
0
0
1
1
5
9
实得分数
1308
235
439
122
204
72
128
难 度 值
0.654
0.587
0.731
0.432
0.637
0.450
0.533
重点分析题号:
6、7、10、11、13、17、20、23、24、26、28、29、48、49、50、56、57、58
l 总第廿三课时
上课时间
三(1)班
三(2)班
三(4)班
第6节
第5节
第2节
【教学内容】
《能量代谢》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在物质代谢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教材分析】
必修教材在论述上欠总结性,仅适用于高二学生新学。现时复习从原知识出发,结合前后教材内容进行综合复习。
Α.〖教学重点〗
(1)呼吸全过程;
(2)人体ATP来源;
(3)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
Β.〖教学难点〗
使学生对能量代谢建立起一个系统完整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
【教材处理】
为达到教学目的现以选修本作母本教学。
Α.〖结构〗
气体交换→能量的释放→能量的转移→能量的利用→ATP的来源
Β.〖教法〗
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总结。
【教学过程】
Ⅰ.复习导入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结合进行的,能量转化伴随着物质转化。同化作用是能量的储存过程,异化作用是能量的释放过程,异化作用一般是通过呼吸作用来完成的。因此,我们首先复习动物有氧呼吸的气体交换过程。
Ⅱ.新课讲授
一、有氧呼吸的气体交换
1.单细胞原生动物
通过体表(细胞膜)与周围的水进行气体交换。
2.多细胞高等动物
机体通过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在经过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步骤来完成。
注:组织获得氧气是机体能量代谢的重要条件。
二、能量的储备、释放、转移和利用
1.能量的储备
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能量的储存是通过同化作用来实现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为化学能,并且将这些化学能储存在糖类(通常指葡萄糖)等有机物中。
动物和人体属于消费者,能量的储存也是通过同化作用来实现的。动物和人体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所摄取的现成的有机物,经过消化和吸收后,一部
分用来建造自身的细胞,一部分则储存起来,同时也就储存了能量。由此可见,动物和人体内储存的能量,归根到底是来自于光能。
2.能量的释放
植物、动物和人体内能量的释放是通过异化作用来实现的。一般情况下,高等植物、高等动物和人体内的有机物,要通过有氧呼吸进行分解。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其余的可转移到ATP中。
3.能量的转移
能源物质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除了一部分以热散失外,其余的就在酶的作用下被ADP接受,并且与磷酸结合,生成ATP。这样,这部分能量就以化学能的形式转移到ATP中。
ADP + Pi + 能量 酶 ATP
ATP虽然在动物和人体的细胞中普遍存在,但是含量却不多。在动物和人体的细胞(特别是肌细胞)内,还含有磷酸肌酸(用C~P代表),它也是一种含有高能量的有机化合物。当动物和人体由于能量大量消耗而使细胞中ATP的含量过分减少时,在酶的作用下磷酸肌酸中的磷酸基连同能量就一起转移给ADP,生成ATP和肌酸;当ATP含量较多时,在酶的作用下,ATP可以将磷酸基连同能量一起转移给肌酸,使之生成磷酸肌酸。
ADP + C~P 酶 ATP + C
4.能量的利用
当植物、动物和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时,需要消耗能量。这时ATP在酶的作用下水解,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断裂,这个键能就可供生命活动用。此时ATP转变成了ADP。
ATP 酶 ADP + Pi + 能量(生命活动用)
Ⅲ.课堂小结
光 通过光合作用储存 有机物中 通过呼吸作用释放 部分可转 水解释能 供生命
能 的化学能 移至ATP 活动用
【课后感】
l 总第廿四课时
上课时间
三(1)班
三(2)班
三(4)班
9月9/10日
第6节
第5节
第5节
【教学内容】
《新陈代谢》习题讲练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1)葡萄糖变成了----------------------------------------------;
(2)酵母菌的作用是-----------------------------------------------;
(3)气泡减少直到仃止是由于---------------------------------------------------------------------------。
[简析]a内的酵母菌先对葡萄糖进行无氧酵解使之分解成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导管到c表现为气泡的出现;随后由于葡萄糖的消耗,气泡逐渐减少至无。
[答案](1)酒精+CO2 (2)发酵 (3)葡萄糖逐渐消耗至完
例2.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得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将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末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进行下列实验:
(1)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葡萄糖,各试管的最终产物是:
--------------------------、---------------------------、-------------------------------;
(2)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丙酮酸,各试管的最终产物是:
--------------------------、---------------------------、-------------------------------;
(3)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重复(1)实验,各试管的最终产物是:
--------------------------、---------------------------、-------------------------------。
(4)
[精析]应先仔细审题,弄清甲、乙、丙三个试管中所含物质:甲试管内含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乙试管中含酵母菌的各种细胞器(当然包括线粒体);丙试管中含未曾离心的匀浆,即含酵母菌全部细胞内容物。
要正确解答本题,必须熟练掌握有关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基础知识,包括呼吸的全过程、呼吸作用场所、条件、反应物及产物。甲试管只含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它只能把葡萄糖分解成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合成少量的ATP,并不能把葡萄糖彻底分解。向甲试管中滴加丙酮酸不会发生反应,因为缺少还原剂――氢,不能把丙酮酸还原成乙醇(酒精)。乙试管中只含有线粒体,线粒体可以利用丙酮酸,把它分解成为CO2和H2O,但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所以向乙试管滴加葡萄糖不会发生反应。丙试管既含细胞质基质,又含线粒体,所以滴加葡萄糖和丙酮酸都会发生反应。但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即在缺氧条件下,只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乙醇和CO2。在三个试管中产生ATP最多的当然是丙管。
[解答](1)甲:C2H5OH+CO2 乙:无反应 丙:CO2+H2O
(2)甲:无反应 乙:CO2+H2O 丙:CO2+H2O
(3)甲:C2H5OH+CO2 乙:无反应 丙:C2H5OH+CO2
(4)丙试管
【课后感】
l
l 总第廿五课时
上课时间
三(1)班
三(2)班
三(4)班
第5节
第7节
第6节
【教学内容】
《新陈代谢》习题练习
一、选择题:
1.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直接能源、主要能源和最终来源依次是…………………( )
A.太阳光、糖类、ATP B.ATP、糖类、脂肪
C.ATP、脂肪、太阳能 D.ATP、葡萄糖、太阳能 a
2.右图中能够表示动物肌细胞内产生ATP量 ATP b
与O2供给之间的曲线是…………………………………… 产生量 ………( )
A.a B.b C.c D.d c
3.细胞中合成ATP的细胞器是…………………………… d ………( )
A.叶绿体、线粒体
B.中心体、线粒体
C.核糖体、线粒体 D.核糖体、高尔基体 O2供给量
4. 动物细胞内ATP来源最完整的说法是……………………………………………………………………………( )
A.有氧呼吸 B.无氧呼吸 C.呼吸作用 D.糖类
5.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 )
A.新陈代谢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化能合成作用
6.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有极其重要作用的两大物质是…………………………………………………………( )
A.蛋白质、核酸 B.蛋白质、葡萄糖
C.甘油、脂肪酸 D.酶和ATP
7.一般来说,庄稼经常要中耕松土,以下不能成立的理由是……………………………………………( )
A.增强根细胞的呼吸作用
B. 促进矿质养料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C. 促进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
D.增强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交换吸附
8.温室栽培胡萝卜,采用什么颜色的玻璃做顶棚产量最高………………………………………………( )
A.红色玻璃 B.蓝紫色玻璃 C.绿色玻璃 D.无色玻璃
9.在马铃薯中用打孔器打出两园柱体块P和Q,P在蒸馏水中放1小时,Q在与马铃薯细胞液等渗的盐溶液中放1小时.测定处理的园柱体是否与原来的孔刚好合适…………………………( )
A.P不合适,但Q刚好合适 B.P不合适,Q也不合适
C.P精确的合适,Q也精确的合适 D.P精确的合适,但Q不合适
10.把正常的洋葱表皮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内,细胞的吸水能力将…………( )
A.逐渐增大 B.逐渐变小 C.保持不变 D.无法确定
11.下列关于血浆中氨基酸来源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A.由组织蛋白分解而来的 B.直接从小肠绒毛吸收来的
C. 蛋白质在血液中分解形成的 D.由组织细胞不断全盛后进入血浆的
12.让一只白鼠吸入有放射性的18O2,该白鼠体内最先出现含18O的化合物是……………( )
A.CO2 B.H2O C.丙酮酸 D.乳糖
13.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AmolCO2,人体正常情况下消耗同样量的葡萄糖,形成 CO2…( )
A.7/3Amol B.1/12Amol C.6Amol D.3Amol
14.动物在饥饿状况下,组织内首先可能降低含量的物质是……………………………………………( )
A.糖原 B.氨基酸 C.血糖 D.脂肪
15.蛋白质消化后的最后产物是………………………………………………………………………………………………( )
A.多肽 B.氨基酸 C.CO2、H2O、尿素 D CO2、H2O、尿素、ATP
16.你估计一个湖泊里的O2浓度在何时、何种水中最高…………………………………………………( )
A.夜间、污染的 B.夜间、未污染的
C.白天、污染的 D.白天、未污染的
17.李老师从花市买了一盆米兰回家,几周后发现老叶依然油绿,新生的叶子有发黄现象,你认为最大可能性是…………………………………………………………………………………………………………………………………( )
A.缺水 B.缺阳光 C.缺Mg D.缺Fe
18.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具有,且可反复使用的是……………………………………………………………( )
A.CO2 B.O
19.百米赛跑时,骨胳肌细胞中ATP的再生所需能量主要来自……………………………………………( )
A.有氧呼吸 B.无氧呼吸 C.磷酸肌酸 D.上述三者兼而有之
20.在营养丰富、水分充足、温度适宜、黑暗密封的环境中,分别培养下列4种生物,过一段时间后,它们中仍能生活的是………………………………………………………………………………………………………( )
A.硝化细菌 B.乳酸菌 C.白菜 D.蘑菇
21.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内环境是……………………………………………………………………………………….( )
A.血液和组织液 B.组织液和淋巴
C.淋巴和血液 D.血浆
22.关于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质代谢中伴随着能量代谢
B.先发生合成代谢,后发生分解代谢
C.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同时交叉进行
D.合成物质贮存能量,分解物质释放能量
23.下列为表示呼吸作用强度与根对矿质元素离子吸收的数量关系(横轴表示呼吸的强度,纵轴表示离子的吸收量),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4.在人体的糖代谢过程中,不能发生的是…………………………………………………………………………………( )
A.肝糖元 血糖 B.葡萄糖 脂肪
C.CO2+ H2O 葡萄糖 D.葡萄糖 乳酸+能量
25.新陈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个方面,它们同时进行而又相互联系。下列关于人体内糖类、脂肪、蛋白质三大类有机物相互转化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A.糖类 脂肪 蛋白质 B.糖类 脂肪 蛋白质
C.糖类 脂肪 蛋白质 D.糖类 脂肪 蛋白质
二、简答题:
1.
根据P1、P2、P3、P4中所含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DNA含量最多的是------------------------------------。
(2)合成蛋白质的结构存在于----------------------------------。
(3)给P2照光有氧气生成,说明P2中主要是--------------------------------------------------------。
(4)能把葡萄糖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是--------------------------------------。
(5) 葡萄糖变成了----------------------------------------------;
(6) 酵母菌的作用是-----------------------------------------------;
(7) 气泡减少直到仃止是由于---------------------------------------------------------------------------。
3.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得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将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末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进行下列实验:
(1)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葡萄糖,各试管的最终产物是:
--------------------------、---------------------------、-------------------------------;
(2)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丙酮酸,各试管的最终产物是:
--------------------------、---------------------------、-------------------------------;
(3)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重复(1)实验,各试管的最终产物是:
--------------------------、---------------------------、-------------------------------。
(4)在(1)实验中,三支试管中产生ATP最多的是-----------试管。
4.下图是根毛细胞吸收K+示意图。请回答:
根毛
H+ H+
土粒
K+
K+
C b a
(1)过程a是----------------------过程,b是---------------------过程,c是------------------过程。
(2)根呼吸与过程[ ]有关,理由是-------------------------------------。
(3)如果根部短时间被水淹,上述过程能否进行,为什么?
(4)如果根部长时间被水淹,上述过程能否进行,为什么?
5.在肺泡里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率为98%,在组织里该结合率降到75%。已知每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最多能结合氧20ml,则从肺泡流经组织的每升血可供应氧气-------------ml;
人从平原地区进入高原的初期,由于空气稀薄,在肺泡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率只有93%,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每升血可供氧气降为------------------ml,以致于有些组织细胞不得不通过无氧呼吸来获得能量。
6.作图:具双层膜结构的与异化作用关系密切的细胞器。(要示各结构名)
7.下图是大气中氧的浓度对植物组织内CO2产生的影响,试据图回答:
(1)A点表示植物组织释放的CO2较多, CO
这些CO2是--------------的产物。 相
(2)由A到B,CO2的释放量急剧减少, 对 A
其原因是---------------------------------。 量
(3)由B到C,CO2的释放量又不断增
加,其主要原因是--------------------- B
---------------------------------------------。 氧(%)
(4)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或水果,贮藏室内的氧气应调节到图中的哪一点所对应的浓度?---------------------------------。 采取这一措施的理由是-------------------------------------------------------------------------------------------------------------------------------------------------。
8.根据生命活动中能量转移关系的图解(见下),分析回答:
太阳光能
a
d b e
磷酸肌酸 ATP 葡萄糖 多糖 脂肪等
f ATP c
g
(1)图解过程a是 ,过程b是 ,过程c是 。
(2)过程d和f只发生在高等动物和人体的 细胞中。在剧烈运动时,磷酸肌
酸以过程[ ]来维持ATP的数量,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3)图解过程e如果发生在高等动物体内,那么,葡萄糖转化为多糖的变化主要是在
和 中进行。
(4)能量g的去向是 。
9.有三个盛放葡萄糖液的密封的玻璃瓶。已知一瓶中混有酵母菌,一瓶中混有乳酸菌。请填出下表的空格:
用手触摸
用眼观察
判 断
A瓶
B瓶
C瓶
10.填表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比较项目
光 合 作 用
呼 吸 作 用
进行部位
是否需要光
气体变化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代谢类型
11.下图每个试管中装有相同体积的指示液,但叶的数目不同。指示液为色范围为:
酸(红) 微酸(蓝)。请回答:
(1)在光照条件下,指示液由红变蓝最快速的是------------------。
原因为-------------------------------------------------------------------------------------------。
(2)在黑暗条件下,含氧量最多的试管是---------------------------。
12.请设计两个实验用来验证植物细胞具有细胞膜。
实验A:
实验B:
l 总第廿六课时
上 课 时 间
三(1)班
三(2)班
三(4)班
9月14/13日
第5节
第6节
第6节
【教学内容】
《生物的生殖》
《植物的个体发育》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生物生殖的种类与方式;
(2)使学生掌握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意义;
(3)使学生理解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及其染色体变化情况。
【教材分析】
此部分教材本身内容难度不高,但涉及的知识点多,学生易混淆。教材对植物发育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放在习题中,所以高二时学生往往没有掌握好,故此课时作详细介绍。
Α.〖教学重点〗
无性生殖的种类
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情况。
Β.〖教学难点〗
胚乳的基因型确定
【教材处理】
简明扼要介绍无性生殖的种类及意义,强调有性生殖的意义。在介绍植物个体发育时插入染色体的变化情况,并补充胚囊的结构,以使学生掌握胚、胚乳基因型的确定。
Α.〖结构〗
无性生殖的种类(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无性生殖的意义→有性生殖的主要方式→配子生殖的常见方式→有性生殖意义→胚的发育过程→胚乳的发育过程→胚珠的结构→发育过程中染色体变化与基因运算
Β.〖教法〗
前半课时(生殖部分)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掌握;
后面的胚珠结构与染色体变化采取板图(或投影)与叙述相结合的方式。
【教具准备】
①植物个体发育过程图
②胚珠结构图
【教学过程】
Ⅰ.复习导入
提问:“生物的种类(物种)不会因为生物个体的死亡而绝灭”一话说明生物具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后引入《生物的生殖》。
Ⅱ.新课讲授
一、生物的生殖
A.无性生殖
――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分裂生殖:如细菌
2.孢子生殖:如根霉、放线菌
3.出芽生殖:如酵母菌
4.营养生殖:如草莓
注:能维持生物性状的稳定传递。
B.有性生殖
――生物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
注:后代具备两个亲本的遗传性。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对生物
的进化有重要的意义。
二、植物的个体发育
A.胚的发育
受精卵分裂一次,形成两个细胞,接近珠孔的基细胞与顶细胞。顶细胞经过三次分裂,形成八个细胞。这八个细胞分成两层,这时就形成了球状胚体。基细胞经过几次分裂,形成胚柄。球状胚体进一步发育形成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胚。
B.胚乳的发育
极核受精以后,经过多次分裂,形成多数胚乳核,继而出现胚乳细胞,整个组织就是胚乳。
C.
D.基因(染色体)情况
(见下标注)
子叶
球状 胚芽
顶细胞 胚体 胚轴 胚
胚根 2N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