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老师讲述: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 2.请大家欣赏书图1-1-1-7.并思考图后的问题. 老师针对问题解答: 图1-1.宇宙起源假说之一:大爆炸理论.宇宙在零时刻是密度为无穷大的物质.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物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此逐渐形成了现在这样的世界.地球只是围绕太阳旋转且在自转的行星.除地球之外.还有其他行星.如: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 彗星一般是由彗头.彗尾组成.彗星含量中冰最多. 中国民间将彗星叫作“扫帚星 .“彗 在中国有扫帚的意思.世界公认中国是对彗星观察和记录最早的国家.中国古书中记录了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它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 的彗星. 哈雷彗星是根据埃德蒙·哈雷的名字命名的.哈雷最广为人知的贡献是他对哈雷彗星的出现时间的准确预言.哈雷的预言在其死后17年准确应验:1759年.1835年.1910年. 图1-2.太阳是一颗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表面是“光球 .但是.太阳上面也有黑窟窿.天文学上叫做“太阳黑子 . 图1-3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闪电在前.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 图1-4. 古时候.由于观察手段的所限.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后来.人们发现船只在离岸航行时先消失船身.后消失桅杆.由于这样的一些事例.人们逐渐认识到地球是圆的.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类似于鸡蛋的蛋壳.蛋白.蛋黄.地壳是地球的外衣.也叫岩石圈. 地壳运动使岩层扭曲而形成断层.断层形成时.会引发地震.在地层深处.岩石因高温而熔化成黏稠的液体状.称为岩浆.这些岩浆喷出地面所形成的山就称为火山. 图1-5.高处的水有强大的重力势能.水由于重力的作用往低处流时.转化强大的动能. 图1-6.声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通过介质传播的. 图1-7.龙卷风有时又称为旋涡风.外形近似漏斗.它通过地表或海面时.产生的破坏力极大.龙卷风内部强大的上升气流有时可将汽车或树木举起.带到数百米外. 3.请学生举另外一些自己知道的自然中的神奇. 1.学生听讲. 2.学生欣赏书图1-1-1-7.并思考图后的问题. 3.学生回答. 设置思路:天空到大地.山峰到江河. 图形主要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要求学生看图思考.提问.老师解答一部分.留一部分给学生.如果不给学生解答.学生会茫然不知所措.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样安排衔接更流畅. 神奇是可以用科学解释的. 主要是从地球的形状结构解释. 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自然走向物理.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等环节,在课堂学习中进行到“猜想与假设”这一环节时,老师往往要求“要有理由地猜想”,意思是猜想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是学习过的相关知识,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已有的猜想和理由分别是:

(1)猜想依据:拖动教室中较重的讲台比较轻的课桌感觉费力;
猜想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物体间的压力大小
物体间的压力大小
有关.
猜想依据:穿上鞋底有花纹的鞋走路时不容易滑倒;
猜想Ⅱ: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接触面粗糙程度
接触面粗糙程度
有关.
(2)实验过程需要让长方体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棉布)上做
匀速直线
匀速直线
运动;
(3)在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次实验中,其中甲图的测力计示数是
3.6
3.6
N;
(4)比较甲丙图,可得出结论:
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5)请你提出一个不同以上的猜想: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具体操作是
分别把长方体木块平放与侧放在同一物体表面,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比较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分别把长方体木块平放与侧放在同一物体表面,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比较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等环节,在课堂学习中进行到“猜想与假设”这一环节时,老师往往要求“要有理由地猜想”,意思是猜想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是学习过的相关知识,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已有的猜想和理由分别是:

(1)猜想依据:拖动教室中较重的讲台比较轻的课桌感觉费力;

猜想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猜想依据:穿上鞋底有花纹的鞋走路时不容易滑倒;

猜想Ⅱ: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2)实验过程需要让长方体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棉布)上做         运动;

(3)在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次实验中,其中甲图的测力计示数是      N;

(4)比较甲丙图,可得出结论:                      

(5)请你提出一个不同以上的猜想:                             ;具体操作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等环节,在课堂学习中进行到“猜想与假设”这一环节时,老师往往要求“要有理由地猜想”,意思是猜想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是学习过的相关知识,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已有的猜想和理由分别是:

(1)猜想依据:拖动教室中较重的讲台比较轻的课桌感觉费力;
猜想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有关.
猜想依据:穿上鞋底有花纹的鞋走路时不容易滑倒;
猜想Ⅱ: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有关.
(2)实验过程需要让长方体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棉布)上做______运动;
(3)在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次实验中,其中甲图的测力计示数是______N;
(4)比较甲丙图,可得出结论:______;
(5)请你提出一个不同以上的猜想:______;具体操作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等环节,在课堂学习中进行到“猜想与假设”这一环节时,老师往往要求“要有理由地猜想”,意思是猜想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是学习过的相关知识,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已有的猜想和理由分别是:

精英家教网

(1)猜想依据:拖动教室中较重的讲台比较轻的课桌感觉费力;
猜想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有关.
猜想依据:穿上鞋底有花纹的鞋走路时不容易滑倒;
猜想Ⅱ: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有关.
(2)实验过程需要让长方体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棉布)上做______运动;
(3)在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次实验中,其中甲图的测力计示数是______N;
(4)比较甲丙图,可得出结论:______;
(5)请你提出一个不同以上的猜想:______;具体操作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等环节,在课堂学习中进行到“猜想与假设”这一环节时,老师往往要求“要有理由地猜想”,意思是猜想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是学习过的相关知识,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已有的猜想和理由分别是:
猜想1:与压力大小有关;理由是:拖动教室中较重的讲台比较轻的课桌感觉费力。
猜想2: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理由是:穿上鞋底有花纹的鞋走路时不容易滑倒。
(1)请你提出自己一个不同以上的猜想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次实验中,其中乙图的测力计示数是________N,实验过程需要让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棉布)上做________运动。
(3)为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否有关”,应该比较________两图实验情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