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物理学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增强学生对物理的热爱.使学生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科技的持续性发展将加深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沈括

  沈括(约1031~1095)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鼎盛时期(北宋)最博学的科学家,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小时勤奋好学,14岁就读完家中藏书,他随父母到过许多地方,广闻博见,知识丰富。历任沭阳县主簿(县令助理)、太史令,参与过整理盐政,考察水利及任司天监、翰林学士等技术性官职,几乎包办了当时朝廷中的科学事务,如修历法,改良观象仪器,兴水利,制地图,监造军器等。他十分虚心求教,勤于思考,能向一切内行学习,“历访镜工”,“问教坊老乐工”,“问老医”,“凡所到之处,山林隐者,无不求访,及一药一术,皆至诚恳切而得之”,“发明考证,洞悉源流”。例如他三十多岁开始研习数学天文时,就常请教当时的女数学家胡淑修。沈括比她及其丈夫年长十余岁,仍能如此虚心下问,并屡叹曰:“得为男子,吾益友也。”他在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地学、生物、化学、医药、水利、兵工、治金、建筑、文史、乐律等多学科领域,都有很高造诣。有《梦溪笔谈》、《长兴集》、《苏沈良方》等著名(据《宋史·艺文志》记载他的著述有22种155卷,但不少已散失)。研究中国科学史的专家李约瑟誉他为“中国通”。

  沈括十分重视调查、观察、实测、实验,并且要“原其理”,“以理推之”。他倡导“见简即用,见繁即变,不胶一法”,这也是他取得天文、物理等方面独创性成就的原因之一,他的科学思想受儒、道、元气说等的影响,同时注意核查他人在实测中的数据。例如在天文学方面,他详细观察五星运行轨迹(“如柳叶边缘”)和陨石坠落时的情景;为测量北极星与北天极的真实距离设计了窥管,每夜3次,连续三月,得200余图,得出当时极星“离天极三度有余”的粗测结论;作晷漏实验十余年,首次推出冬至日昼夜“百刻有余”,夏至日“不及百刻”的结果。他还设计了“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圆”(《梦溪笔谈》卷七)的演示实验,证明了“月本无光,日耀之乃光耳”,以及月相变的道理。对历代历法的积弊改进,推行了比较合理的“奉元历”,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更科学的“十二气历”设想:即以节气定月份,大小月相间的纯阳历。 

  沈括对指南针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把“方家以磁石磨针锋”而得的人工磁化针用来作试验,提出四种装置方法(水浮法,碗沿法,指甲法和单丝悬挂法)并分别评论,指出悬丝法“最善”及具体办法(“独丝、”“粘蜡”),还记载与验证了磁针“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磁偏角现象,比西欧记录早400年。

  在光学方面,沈括对小孔成像、凹镜成像等成倒影(像)的诸种现象进行比较,得出“碍”(焦点)的概念(参见“中国古代对光的认识”),并具体描述了焦点处“大如麻菽著物则火发”的现象,他称光通过“孔”“碍”成象为“本末相格”之术。他亲自查看了虹的成因而得出“虹两头都垂洞中”的记录,并说当时“自西望东则见”。通过“红光验尸”记录了民间利用新赤油伞滤光验出尸身上的青紫伤痕的方法。对透光镜将背面花纹字迹透现在镜面上的原因也从铸造工艺作了考察:“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纹)上差厚(厚度有差别),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

  在声学上沈括用纸人来放大琴弦上的共振,以便形象地观察(英国人诺布尔和皮戈特在500年后才有类似的琴弦上纸游码试验),还记录了兵土用皮革箭袋作枕时“虚能纳声”的空穴效应,并深入分析了各种乐器制作、制钟等音乐声学问题。

  在《梦溪笔谈》中,他还记录了许多宝贵科技资料如《木经》(喻皓)、活字印刷(毕异),水利施工(合龙方法)等等。

  沈括在政治、军事、外交上亦展示了才能。他积极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1075年曾出使契丹,驳斥其争地要求,1080年抗击西夏侵略时受连累遭贬,1087年退居润州(镇江)梦溪园写出《笔谈》巨著。

选自:《物理教师手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学生甲:仔细观察身边的人们,近视眼的人会有这样的表现:(1)通常会看远处物体时模糊不清,要把物体或书本读物移近眼前看.(2)多数近视者不配戴眼镜看远物时会眯眼或皱眉头观看.如果我们出现以上症状时,应让父母带我们上医院检查验光是否患了近视眼,以便及早防治.

  学生乙:我们青少年中,患有近视眼的很多.生理上,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在视网膜上像就不清晰了.

  学生丙:我们青少年患近视眼的主要原因是:青少年眼睛的调节力特别强,看近物时距离过近也能看清晰,因此不顾疲劳长时间用眼,而养成了不良用眼习惯,这样睫状肌长时期过度紧张,屈光力增强,物像不清而形成近视,称假性近视;如果采取措施使睫状肌放松,视力可以得到恢复;如果继续用眼会使眼病理改变,眼轴延长而成真性近视.

  学生丁:为了保护好我们的眼睛,生活中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用眼卫生,连续用眼作业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后休息15分钟);看电视,打电脑等连续接触荧光屏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后离开荧屏15分钟).②读写姿势端正;③灯光照明适中,桌面要不反光,以40瓦的灯泡为宜;④不在行进间或震荡的车船中读写;⑤合理饮食,注意营养均衡不挑食;⑥多在室外活动增强体质.

你对眼睛的光学原理以及近视眼的防治还有何认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两则消息,回答文后问题.
(一)新华网北京3月26日电(有删减),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地球一小时”全球环保活动26日晚拉开帷幕,中国和其他133个国家和地区展开熄灯接力.北京时间2时30分,随着八达岭长城、鸟巢、水立方、东方明珠等诸多城市标志性建筑熄灭灯光,我国86个城市的众多社区、企业、学校熄灯一小时,并开始实践各自的环保改变.在山城重庆,重庆科技馆、重庆大剧院,洪崖洞等地标建筑,及周边部分楼体也在20时3分开始相继熄灯,告别辉煌的灯火.据重庆市电力公司统计,截止26日晚10时40分,全市在“地球一小时”期间用电725万千瓦时,同比前一晚减少了3.12%.如图(华龙网提供)是重庆科技馆熄灯前后的对比图.
(二)中新网3月28日电(有删减)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有关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日本原子能安会委员会29日就2号机组涡轮机房内发现辐射浓度严重偏高的积水一事发表观点,认为积水可能是“反应堆安全壳中的冷却水和熔化的燃料短时间接触后通过某种途径直接流出”的结果.该安会委员会认为目前“最大的担忧”是这些积水泄漏到地下或海水中,已在向首相
菅直人汇总的建议案中要求采取万全措施并加强监测.关于2号机组以外的积水,安全委员会认为蒸汽可能泄漏到安会壳外面后发生凝结,或是被排水系统冲淡.
(1)文中内容涉及到了不少我们学习过的物理知识,请列举一例:
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但核电厂的反应器内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在事故中释放到外界环境,会对生态造成伤害
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但核电厂的反应器内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在事故中释放到外界环境,会对生态造成伤害

(2)请为人类如何改善地球环境提出一条建议: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约能源,应大力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约能源,应大力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熔化和凝固》基础练习(1)

1.下面几种说法,是对还是错 

  (1)同一种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该物质此时的温度有关.(     )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

  (3)物质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

  (4)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熔化时不吸热.(     )

  (5)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以下几题的是与非: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钢 

 固态氢 

 

熔点/℃ 

 -39

 1 064

 1 083

 1 300

 -259

 

  ①在-265 ℃时,氢是固态.(     )

  ②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 

  ③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     )

2.小明通过学习得到下面几个结论,请帮他补充完整 

  (1)物质从__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__________.

  (2)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它在-115℃时是__________态,在-120℃时是__________态.

  (3)钢块化成钢水时,钢块要__________热;水结成冰时,水要__________热.

  (4)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____时会__________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__________.

  (5)小明针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列出了下面的表格,请帮他填写完整 

固体分类  举例 

 熔化过程 

 

是否吸热 

 温度 

 有无熔点 

 

晶体 

  

  

  

  

 

非晶体 

  

  

  

  

 

 

3.该选哪一项? 

  (1)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 

    C.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2)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一个凝固过程 

    B.一个熔化过程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3)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启程,历时约三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二万六千多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高兰群岛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的(     ) 

    A.凝固点较低 

    B.凝固点较高 

    C.沸点较低 

    D.沸点较高 

(4)在图4—10中,描述晶体熔化的图象应为(     ) 

                                图4—10

4.某物体从200℃开始熔化,直到250℃还未熔化完,则这种物质一定是__________.

5.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 

   A.下雪时雪的温度比较高 

   B.化雪时要吸收热量 

   C.化雪时要放出热量 

   D.雪容易传热 

6.冰的质量一定能增加的是(    ) 

   A.-10℃的冰投入1℃的水中 

   B.-10℃的冰放入1℃的空气中 

   C.-2℃的冰放进0℃的水中 

   D.0℃的冰放进0℃的空气中

 

 

 

 

7.纯水的凝固点是0℃,海水的凝固点是-2.5℃,这说明水中如果掺有食盐其凝固点会降低.小华把0℃的碎冰块放在保温杯中,在冰中撒一些食盐,搅拌后用温度计插在碎冰块内测量其温度,发现所测得的温度降到0℃以下.小华觉得很奇怪,他认为物体只有放热后温度才会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都比0℃高,冰块怎么会向周围放热呢?请你帮助小华想一想,这个现象有几种可能的解释.你能设计实验来验证或否定你的解释吗?

 

 

 

 

8.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超过40℃时完全熔化,低于15℃时完全凝固.有人设计,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地板或墙板,在昼夜温度变化大的地区用这种地板和墙板修筑房屋,便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请你解释,这种设计的原理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