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C 3.D 4.C 5.B 6.D 7.B 实验探究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实验题:
(1)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公式是:                                                          。  
(2)伏安法测电阻所需的实验仪器有:电压表、电流表、待测电阻、电源、开关、导线及                。
(3)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减小,请将滑动变阻器正确接入电路。滑片向右移动过程中电压表示数将           ,而待测电阻的阻值将           。(填“变大”、 “变小”、 “不变” )
(4)在方框内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并标出电流表、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 
(5)照上面实物连接图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          端(填“a”或“b” )。
(6)由下图可知,通电导体的电流是       安培,该导体两端电压是       伏,导体的电阻是       欧。
(7)在该实验中,某同学根据正确的电路图连好实物图后,【见第(4)题的实物图】。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问题可能会出现在: 
[     ]
A.电流表出现断路
B.滑动变阻器断路  
C.被测电阻断路
D.电源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用到如下器材:电压恒为4V的电源,阻值为5Ω、10Ω、15Ω、20Ω、25Ω、30Ω的定值电阻各一只,“15Ω 1A”的滑动变阻器一只,学生用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开关和导线若干,设计的电路如图1所示.
精英家教网
(1)实验时,该小组同学选用电压表的量程是0-3V,根据题意,请你选择合适的电流表量程,并帮助该组同学按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2中实物图的连接.(要求滑动变阻器使用A接线柱)
(2)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是
 
(填“断开”或“闭合”)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
 
(填“A”或“B”)端;
(3)由于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探究某一因素变化对电流的影响时,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即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其中此实验被控制的变量是
 
,滑动变阻器R'的作用是
 

(4)在实验中,要使电路中的电流增大,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
 

滑动,此时电阻R两端的电压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通过实验,测得6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第3次实验时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3所示,请把测得的电流数值填入表格中.
U=3 V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阻R 5 10 15 20 25 30
电流I/A 0.6 0.3 0.2   0.12 0.1
(6)在此探究实验过程中,当E、F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后,为了探究上述问题,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操作是
 

A.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的读数
B.闭合开关,将变阻器的滑片适当向左移
C.改变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
D.闭合开关,将变阻器的滑片适当向右移
(7)该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8)该实验结论:
 

(9)用此实验电路图你还可以测量哪些物理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竖直插入水或盐水的不同深度处,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上凸起,实验现象如图1(a)、(b)、(c)所示.

(1)根据实验现象实验小组的同学提出猜想:
①根据图1(b)和(c),小组同学一致认为: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________有关.
②根据图1(a)和(b),小组同学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小红认为液体内部某点压强可能与离开液面的距离h有关;小李则认为液体内部某点压强可能与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有关.
(2)为进一步验证猜想,小组同学接着将一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分别竖直插入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中,并设法改变h和d,通过在玻璃管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橡皮薄膜在液体的不同位置处都能保持平整,如图2所示.然后通过测量玻璃管中所加水的质量,再设法求得橡皮薄膜所受的液体压强p,并将实验有关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液体甲 密度为0.8×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h
(厘米)
d
(厘米)
p
(帕)
15150.4×103
210100.8×103
31551.2×103
42051.6×103
53052.4×103
表二 液体乙 密度为1.2×103千克/米3
实验
序号
h
(厘米)
d
(厘米)
p
(帕)
65150.6×103
710101.2×103
81551.8×103
92052.4×103
103053.6×103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6(或2与7,或3与8,或4与9,或5与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离开液面的距离h相同,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相同,________.
②小红分析实验序号3与4与5(或8与9与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内部,当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相同,液体内部压强p与成正比;小李分析实验序号1与2与3(或6与7与8)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内部压强p与d成反比.小红和小李的结论,你认为是错误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③进一步分析实验序号3与7(或5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竖直插入水或盐水的不同深度处,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上凸起,实验现象如图1(a)、(b)、(c)所示.

(1)根据实验现象实验小组的同学提出猜想:
①根据图1(b)和(c),小组同学一致认为: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______有关.
②根据图1(a)和(b),小组同学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小红认为液体内部某点压强可能与离开液面的距离h有关;小李则认为液体内部某点压强可能与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有关.
(2)为进一步验证猜想,小组同学接着将一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分别竖直插入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中,并设法改变h和d,通过在玻璃管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橡皮薄膜在液体的不同位置处都能保持平整,如图2所示.然后通过测量玻璃管中所加水的质量,再设法求得橡皮薄膜所受的液体压强p,并将实验有关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液体甲  密度为0.8×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h
(厘米)
d
(厘米)
p
(帕)
15150.4×103
210100.8×103
31551.2×103
42051.6×103
53052.4×103
表二 液体乙  密度为1.2×103千克/米3
实验
序号
h
(厘米)
d
(厘米)
p
(帕)
65150.6×103
710101.2×103
81551.8×103
92052.4×103
103053.6×103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6(或2与7,或3与8,或4与9,或5与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离开液面的距离h相同,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相同,______.
②小红分析实验序号3与4与5(或8与9与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内部,当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相同,液体内部压强p与成正比;小李分析实验序号1与2与3(或6与7与8)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内部压强p与d成反比.小红和小李的结论,你认为是错误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③进一步分析实验序号3与7(或5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竖直插入水或盐水的不同深度处,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上凸起,实验现象如图(a)、(b)、(c)所示.

(1)根据实验现象实验小组的同学提出猜想:

①根据图(b)和(c),小组同学一致认为: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________有关.

②根据图(a)和(b),小组同学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小红认为液体内部某点压强可能与离开液面的距离h有关;小李则认为液体内部某点压强可能与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有关.

(2)为进一步验证猜想,小组同学接着将一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分别竖直插入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中,并设法改变h和d,通过在玻璃管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橡皮薄膜在液体的不同位置处都能保持平整,如下图所示.然后通过测量玻璃管中所加水的质量,再设法求得橡皮薄膜所受的液体压强p,并将实验有关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6(或2与7,或3与8,或4与9,或5与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离开液面的距离h相同,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相同,________.

②小红分析实验序号3与4与5(或8与9与10)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内部,当离开容器底部的距离d相同,液体内部压强p与成正比;小李分析实验序号1与2与3(或6与7与8)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内部压强p与d成反比.

小红和小李的结论,你认为是错误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③进一步分析实验序号3与7(或5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