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奥秘 (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在桌面上竖立一块
玻璃板
玻璃板
作为平面镜.实验时,要使镜后的物体与镜前相同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
比较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比较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过程 将碎纸片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的纸盆上,看到纸片不断跳动. 放在真空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用抽气机将罩内空气逐渐抽出,听到铃声越来越弱.
结论 上述过程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振动
产生的.
上述过程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介质
(2)探究平面镜成像:
器材及装置图 器材:刻度尺、玻璃板、白纸、两支相同的蜡烛、火柴.
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
物像到平面镜距离
物像到平面镜距离
的关系;
两段等大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物像大小
物像大小
的关系.选点燃的蜡烛作为研究对象是为了
平面镜成像更清晰
平面镜成像更清晰
步骤 1.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白纸,纸上立着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这是运用
等效替代
等效替代
法;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竖立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
像A′.再拿一支未点燃蜡烛B,竖立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
好像点燃一样
好像点燃一样
,这个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3.把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位置连起来,观察连线与玻璃板是否垂直,并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
平面镜
平面镜
的距离.
4.在蜡烛B的位置换用光屏,观察到光屏上
不能
不能
(能,不能)成像.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
①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②将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节
光屏
光屏
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并观察像的性质;
③然后再分别改变物距2种情况,重复以上操作,观察成像情况;
④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如下表.请你将表格填写完整.
物距u 像的性质 应用
放大或缩小 倒立或正立 虚像或实像
u>2f 缩小 倒立 实像 照相机
  放大   实像 投影仪
u<f 放大 正立 虚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通过实验得出来以外,还可以通过作图的方法得出,为了作图方便用两端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凸透镜.根据在图甲图中学到的方法,作出乙图中物体AB的像A′B′(实际上只需画两条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就可以找出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1?宜昌)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选用了两只同样的蜡烛,玻璃板等器材.
(1)实验时,取一支点燃的蜡烛A作为研究对象,另一支蜡烛B的作用是
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的大小
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的大小
;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2)请在图3中画出一条眼睛能看到蜡烛S点的像S′的光路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22、小明用平面镜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墨水瓶A、B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他将平面镜竖立在桌面上,把A放置在镜前的边缘处,如图所示,调整观察角度,可在镜中看到它的部分像.再将B放到镜后并来回移动,直至其未被平面镜遮挡部分与A在镜中的不完整像拼接成一个完全吻合的“瓶”.那么墨水瓶B所在的位置即为
墨水瓶A的像
的位置,同时还说明
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若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就能看到墨水瓶B被遮去的部分,这是由于光的
折射
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