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耳的结构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耳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交流自己的想法. (3)小组总结一个耳的结构. (4)教师发耳的结构的贴纸. (5)各组把分到的耳的各部分形状的贴纸试着根据自己组假设的结构拼成耳的形状. [评析]教师课前做好了耳的各部分形状贴纸.让学生根据贴纸的形状一边拼摆一边和同伴交流想法.并修改自己最初的假设.在“验证──实践──验证 的活动中一步步接近科学的结论. [注意]教师在设计有关耳的贴纸时可以将有关耳的结构的示意图复印后分剪.再分别复印.学生会在拼摆的过程中发现当各部分很好地衔接时才会呈现一个完整的耳的结构.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11?永州)旭日中学相应教育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组织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如图所示是该校小卿同学做俯卧撑撑至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图中O点是脚尖与地面接触点,A点是他的重心,C点是重力作用线与水平面的交点,B点是手对地面的压力作用点.该同学质量m=45kg,IOC=1m,IBC=0.5m,若将小卿看作一个绕O点转动的杠杆(取g=10N/kg).求:
(1)小卿同学的重力是多大;
(2)若小卿同学每只手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50cm3,他静止在图示位置时,双手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3)若小卿同学1min内做了30个俯卧撑,每次肩部上升的距离均为h1=42cm,他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旭日中学相应教育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组织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如图所示是该校小卿同学做俯卧撑撑至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图中O点是脚尖与地面接触点,A点是他的重心,C点是重力作用线与水平面的交点,B点是手对地面的压力作用点.该同学质量m=45kg,IOC=1m,IBC=0.5m,若将小卿看作一个绕O点转动的杠杆(取g=10N/kg).求:
(1)小卿同学的重力是多大;
(2)若小卿同学每只手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50cm3,他静止在图示位置时,双手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3)若小卿同学1min内做了30个俯卧撑,每次肩部上升的距离均为h1=42cm,他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旭日中学相应教育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组织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如图所示是该校小卿同学做俯卧撑撑至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图中O点是脚尖与地面接触点,A点是他的重心,C点是重力作用线与水平面的交点,B点是手对地面的压力作用点.该同学质量m=45kg,IOC=1m,IBC=0.5m,若将小卿看作一个绕O点转动的杠杆(取g=10N/kg).求:
(1)小卿同学的重力是多大;
(2)若小卿同学每只手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50cm3,他静止在图示位置时,双手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3)若小卿同学1min内做了30个俯卧撑,每次肩部上升的距离均为h1=42cm,他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学校的九(1)班学生邓敏随地理老师郊外考察时,在山上捡到一块美丽奇特的小石头.由于好奇,她带回家中,并仅用一台调节好的天平(带砝码)和一个盛满水的烧杯欲鉴别小石头,请代她写出实验步骤和计算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英  雄
立夏
他二十岁的时候,她正好十岁。
她坐在台下,晶亮的眸子映照出台上英武的他。
他是学校请来的英雄,笔挺的军装上一张黝黑却棱角分明的脸,因为激动透着健康的红晕。
他在台上大声地念着手中的演讲稿,只剩下三根手指的右手高高举起,如同一面灼目的旗帜。在一次实弹演习中,面对一颗滋滋作响的手榴弹,他毫不犹豫地拣起来扔向远
方,挽救了被吓呆的战友。
她的眼中噙满了泪水,蒙眬间,台上的他是那么高大英俊,连他那浓重的乡音都充满了亲切的味道。
“他真是个英雄,我会一辈子记住他的。”她在心里默默地想。
他三十岁的时候,她二十岁。
学校组织学生们去农村体验生活。
如果不是村干部郑重地向大家介绍他曾经是个英雄,她是一丁点儿也认不出他了。
埋头在田里劳作的他跟其他的农民已没什么两样,披着一件灰扑扑的褂子,失却了红晕的脸还是那么黑,却变得暗沉。村干部介绍的时候,他憨憨地笑着,脸上,怎么也找不到十年前年轻的影子。
他坐在田头抽着烟卷,好几次她都想走过去跟他说几句话。看着烟头一明一灭,她终于还是没过去。
她实在想不出该对他说些什么。
他四十岁的时候,她三十岁。
他在她所在的城市摆了个摊,卖鸡蛋煎饼。五岁的女儿吵着要吃煎饼,她先认出了他的手,再抬头看他的脸,恍若隔世般,已然很陌生了。
女儿香甜地啃着煎饼,她的心却一直不能平静。她忍不住悄悄告诉女儿,卖煎饼的是一个英雄,女儿吵闹着,要去看英雄。
她带着女儿折回去,女儿仔细看着那只残缺的手,然后“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她匆忙带着女儿离开,一边哄着女儿,一边回忆自己十岁的时候第一次看见这只手,一点都不觉得害怕,只有深深的敬意。
她还记起来当时听完报告回到家,小小的她弯曲起两根手指,模仿三指的样子,想象着那种悲壮。
他五十岁的时候,她四十岁。
她在民政局混上了科长的位置,工作还算清闲,生活不好不坏。
当他在她办公室外面探头探脑的时候,她根本就没认出他,原来他是来申请追加困难补助的。
她给他倒了杯茶水,他受宠若惊地捧着,只会一迭声地说谢谢。她陪着他办完了所有手续,而他不知道为何受到如此礼遇,越发地惶恐不安,一个小时里说了不下五十声的谢谢。
望着他佝偻着背离开,她开始努力回想他年轻时的样子,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他真的曾经是个英雄吗?”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她觉得那么茫然。
她五十岁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了。
那天她在办公室喝着茶,翻着报纸,四十年前的他突然映入眼帘。犹如被雷击般,她手中的茶杯怦然落地。他在回乡的公交车上遇到伙劫匪,一车人只有他挺身而出,搏斗中,被刺数刀身亡。报道还提到,他的右手只有三根手指,年轻时他就曾因救人成为部队
里的英雄典型。那张穿着军装的年轻的照片,据说是他唯一的一张相片。
一瞬间,泪水又模糊了她的眼睛,恍如四十年前,小小的她坐在台下仰望。
【小题1】这篇小说采用双线并进的结构,请概括小说的这两条线索。(4分)
【小题2】文中划线处关于“英雄”形象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4分)
【小题3】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中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小题4】结合本文,联系现实,谈一下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英雄。(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