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漂浮的应用 1. 船在水面上行驶时.所受浮力大小不变始终等于船的重力.当水的密度变大时.排开水的体积变小.船上浮一些.当水的密度变小时.排开水的体积变大.船要下沉一些. 例题:3.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如图2所示.其中标有W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的是印度洋载重线.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受到的浮力以及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ρ1和ρ2的关系,有 A.浮力增大,ρ1=ρ2 B.浮力减小,ρ1=ρ2 C.浮力不变,ρ1>ρ2 D.浮力不变,ρ1<ρ2 2. 密度计: 例题:.大军将一支密度计分别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如图所示.若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ρ甲.ρ乙.静止时密度计所受浮力分别为F甲.F乙.则 ( ) A.ρ甲>ρ乙 F甲=F乙 B.ρ甲<ρ乙 F甲>F乙 C.ρ乙>ρ甲 F甲<F乙 D.ρ乙>ρ甲 F甲=F乙 课堂练习: 1.如图5所示.纵坐标表示物体的质量.横坐标表示物体的体积.图像分别表示物体A.B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将物体A放入水中一定浮在水面 B. 将物体B放入水中一定沉入水底 C. 将物体A放入水中一定一定沉入水底 2.一个均匀圆柱体悬浮在液体中.如果把圆柱体截为大小不等的两部分.再放入该液体中.则 A.两部分都上浮 B.两部分都悬浮 C.体积大的上浮.体积小的下沉 D.体积小的上浮.体积大的下沉 3.悬浮在水中的潜水艇排出水舱中的一部分水后.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受到的重力.潜水艇将 . 4.如图9所示.将一只玩具青蛙放入水中.它能漂 浮于水面,把它放入另一种液体中.它却沉入底 部.则在这两种情况下这只玩具青蛙受到的浮力 大小相比较 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无法比较浮力大小 5.关于浮力.浮沉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轮船从海里行驶到河里所受浮力减小 B.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C.阿基米德原理只适用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不适用于气体中的物体 D. 医学上将人的血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血液恰好悬浮.则说明两者密度相同 课后练习: 1.如图3一甲所示.一只烧杯中盛有石蜡油.水和水银三种液体.液体之间不相溶合.将一实心铅块(铅的密度是11.3g/cm3)轻轻放入该烧杯中.图3一乙中能正确显示出铅块静止时位置的图是 2.看到图26所示的图片.爱动脑筋的小明同学突发奇想:假如某一天地球对所有物体的引力明显增大.还能在同样的环境中发生如此惬意的事情吗?经过认真思考.他作出了下列几咱猜想.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A.人的质量将明显增大.人将沉入海里 B.人的质量将明显增大.人仍能浮在海中看书 C.人受到的重力将明显增大.人将沉入海中看书 D.人受到的重力将明显增大.人仍能浮在海中看书 3.如图10.气球下面挂个小石子.悬浮在水中.轻轻触碰气球. 则气球受到的浮力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如图2所示.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浸没在水中.甲上浮.乙悬浮.丙下沉. 在甲露出水面之前.关于它们所受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受到的浮力 C 丙受到的浮力大 B 乙受到的浮力大 D 甲.乙.丙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5.一艘远洋轮船装上货物后.发现船身下沉了一些.则它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 .“变小 或“不变 ).当船由内河驶入大海后.船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 .“变小 或“不变 ).船身相对于水面将 (填“上浮 .“下沉 或“不变 ). 6.一个物体所受的重力为10N.将其全部浸没在水中时.所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为20N.此时它所受的浮力为 N.放手后物体将 (选填“上浮 .“下沉“或“悬浮 ) 7.如图3所示.将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实心球形和碗形.分别放入相同的甲.乙两杯水中.静止时甲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 乙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选填“大于 .“小于 或“等于 ). 杯中水面升高得多.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如何挖掘物理题中隐含条件的途径和方法。并对物理学试题题型进行归类、例举和解析。学生要解好物理题,必须要有扎实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加强对解题方法的教学。

关键词:隐含条件 物理学 解题能力

学习在解物理习题时,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有些解题的必要条件,题中并为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字里行间。充分挖掘隐含条件,明确题目要求,采用合适方法,选择正确答案,是解好这类题的关键。本文就如何挖掘试题中的隐含条件,提高解题能力作一例析。

一、从关键词中挖掘隐含条件

在物理题中,常见的关键用语有:表现为极值条件的用语,如“最大”、“最小”、“至少”、“刚好”等,它们均隐含着某些物理量可取特殊值;表现为理想化模型的用语,如“理想滑轮”、“轻质杠杆”、“光滑水平面”等,扣住关键用语,挖掘隐含条件,能使解题灵感顿生。

例1 一个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这对平衡力突然消失,则物体将( )

A.立刻停止运动

B.运动速度越来越快

C.速度减慢,最后停止

D.仍作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题中“光滑水平面”为关键词。光滑水平面意味着物体不受摩擦力的作用。题目中的物体待平衡力消失后,将不再受力的作用,因此仍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一定律)。

答案:D

二、从物理学常识中找隐含条件

有些题目几乎没有条件,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条件其实全部隐含于物理常识中,这就要求学生根据题意进行发散性思维,努力挖掘相关知识,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根据常识假设适当的条件和数据以弥补题中明确给出的已知条件的不足。

例2 一个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是( )

A.10Pa   B.100Pa   C.1000Pa     D.10000Pa

解析:此题隐含条件有两个,一是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kg,二是中学生双脚底面积约为5dm2,而这两个条件都非常隐蔽,属于物理学常识,只要明确了这两点,不难得出正确答案D。

三、从物理学发展史中寻找隐含条件

这类试题一般涉及对物理学研究有贡献的科学家、科研成果和历史进程等,增加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激起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远大理想。

例3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人类步入电气化时代,制造发电机的主要依据是电磁感应现象,首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

A.爱因斯坦

B.帕斯卡

C.奥斯特

D.法拉第

解析:知道这些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对社会的巨大贡献,很快就能准确地选出正确答案D。

四、从物理现象的出现条件中寻找隐含条件

一定的物理现象的出现,是以具备一定的条件为前提的,当知道什么条件具备时可出现什么现象后,一旦题目给出某种现象,马上可以找出相应的隐含条件。

例4 我国“远望号”卫星测控船从江阴出发执行任务,由长江进入海洋。下列有关测控船所受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海水的密度大,所以船在海洋力受到的浮力大

B.由于船排开海水的体积小,所以它在海洋里受到的浮力小

C.由于船排开的海水的体积大,所以它在海洋力受到的浮力大

D.由于船始终漂浮在水面上,所以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解析:“一个物体漂浮在液面上……”,出现这种现象的条件是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重,所以隐含条件是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答案:D

例5 放在水平常木板上重10N的木块,受到水平向右,大小为5N的拉力作用,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木板水平方向受的合力为_______N。当拉力增大到8N时,木块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N。

解析:“一个物体匀速运动……”要出现这种现象,前提条件是物体必须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所以隐含条件为: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

答案:0;3

五、从物理概念、物理原理中寻找隐含条件

有些物理学问题、现象、判断等条件隐含于相关的概念和原理中,或是命题时有意混淆概念,偷换概念,要求学生对概念掌握准确,理解要透彻。

例6 晴天,几位大学生在森林中迷路了,下面四种利用风向引导他们走出森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图中虚线为空气流动形成风的路径示意图)

A.森林吸热,温度升高慢,空气温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外界,应顺风走

B.土地吸热,温度升高快,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森林,应顺风走

C.森林吸热,温度升高慢,空气温度低、密度大,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外界,应迎风走

D.土地吸热,温度升高快,空气温度高、密度小,地面空气从外界流向森林,应迎风走

解析:本题中隐含了比热容的概念。物体的比热容越大,吸收热量后温度变化越小。

土地的比热容大,吸热后温度升高较快,空气温度高。热空气因密度小而向上升,地面空气从森林流向外界,应顺风走。

答案:A

六、数学关系之中寻找隐含条件

正确的示意图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启发思路,而且还能通过数学关系找出题中的隐含条件。这种方法不仅在几何光学中有较多的应用,而且在其它物理问题中也经常应用。

例7 有一均匀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F,压强是P,如下图所示。若切去阴影部分,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是原来的_______倍,压强是原来的_______倍。

解析:该题的条件隐含在数学关系之中,解题的关键要建立物理模型的空间想象力。切去部分的正方体边长为a/2,体积为V/8。切去阴影部分后,其质量为7/8m,底部受力面积为3/4S,剩余部分压强为P’=m/S=7/6P,压力为F’=Ps=7/8F。

答案:7/8;7/6

七、从图形、图表与曲线关系中寻找隐含条件

图示是贮存和传递科学文化知识比较便捷的一条途径,它能够高度浓缩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原理,使之更加形象、直观。试题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但图表曲线中隐含了相当多的没有叙述和未提及的条件,解题时结合题设条件分析图形,从图形中挖掘隐含条件,才能正确作答,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8 在如图所示的各图中,关于磁场的描述和小磁针表示正确的是( )

解析:这是一道集概念、实验和理论于一体的图形选择题,要求学生明确磁场的概念、磁场方向及磁场方向的规定等情况,这样才可选出正确答案为B。

八、从实验的器材、操作过程或结果中寻找隐含条件

在理论试题中,也有相当多的题干条件看似不足,其实隐含在实验器材、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之中,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挖掘这些隐含条件,从而得出正确答案,这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9 如图所示电路,图中1、2、3表示电流表或电压表,请填上各表电路符号.并标出正、负接线柱的位置。

解析:判断电表的类型,需了解器材的使用规则。电流表要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要并联接入电路。判断时,可假设将改表处断开,凡对电路结构有影响的是电流表,没有影响的是电压表。答案如上图。

九、选择合适的方法

确定解题思路,根据题型特点,充分理解题意。采用合适方法,能很好地提高解题能力,常用的物理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法、转换法、数据归纳法等。

例10 下表列出由实验测定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认真阅读,你一定会有所发现,请填出任意三条:

水4. 2×103

冰 2.1×103

铝 0.88×103

钢铁 0.46×103

酒精 2.4×103

蓖麻油1.8×103

干泥土0.8×103

水银0.14×103

煤油2.1×103

砂石0.92×103

铜0.39×103

铅0.13×103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给表找规律时一般采用比较分析,综合分析的方法,即可找一般规律如某种变大或变小的趋势,共性等,也可找特殊规律。此表中12种物质除煤油和冰比热相同外,其他不同。说明不同物质得比热一般不同,这是共性。但冰和煤油不同物质比热相同这是特殊性质。水、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比热容也不同。且可将物质分为金属、非金属进行比较。还可找比热容最大的、最小的。

例11 用实验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供选择的导体规格如下表:

材料

编号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镍铬合金

1

0.5

1.5

0.5

锰铜

1

0.5

1.5

1

①要比较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应选择导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要比较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择导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要比较电阻与材料的关系应选择导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中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三个物理量有关,要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要采用“控制变量法”。要验证猜想一,就要取不同的长度,相同材料和横截面积的导线,所以应选序号1、2,同理可选出另两个猜想的序号。

答案:(1)1、2;(2)3、4;(3)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一个小球漂浮在不同液面上,情况如图所示,请根据如图所示情况判断甲、乙、丙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三个物体静止在水中,第三个物体沉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24、实验:研究液体流速和压强的关系:
(1)如图所示,打开自来水龙头使水流过图中玻璃管,玻璃管A、B、C三处管径大小不同,A、C管径相同,B处管径较小,通过实验观察到A、B、C三处水柱的高低不同,有hA=hC>hB
(2)分析:竖直水柱的高低表示水管各处压强的大小,因hA=hC>hB,所以在A、B、C处的压强关系是
PA=PC>PB

(3)原因:由于相同时间时流过A、B、C三处的水量相等,而B处水管较细,所以,水在B处一定比在A、C两处的流速大,压强就
、(填“大”“小”)
(4)结论:根据此实验结果及所学的关于气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得出在液体中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
较小
、(填“较大”“较小”)
(5)应用:两艘轮船在水面上以一定的速度平行运行时,如果靠得太近,两船就会相撞、利用上面实验得出的结论分析两船相撞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