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电阻R1=5Ω.R2=10Ω.将R1.R2并联后接在U=15 V的电源两端.则通过R1的电流I1= A.通过R2的电流I2= A.由此可知.并联电路具有分流作用.电阻越大.分到的电流越 .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电阻R1的阻值为10Ω,将它与R2并联后,总电阻为5Ω,若将R1与R2串联,则总阻值为(  )
A、20ΩB、15ΩC、10ΩD、5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R1=5欧、R2=10欧,现将它们串联后接到电压为4.5伏的电源两端,电路中的总电阻R为________欧,R1两端的电压U1为________伏;若将它们并联后依然接到原来的电源两端,则通过它们的电流比I1:I2=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探究并联电路的特点”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电源、电键、若干已知阻值的电阻、几个电压表和电流表、若干根导线进行实验.先通过实验得到“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的规律,然后按图1(a)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继续实验.试接触后,发现表A的表盘如图1(b)所示,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修正后,重新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电源电压为6伏
实验序号 支路1 支路2 干路电流
电阻(欧) 电流(安) 电阻(欧) 电流(安)
1 5 1.2 10 0.6 1.8
2 15 0.4 10 0.6 1.0
3 20 0.3 10 0.6 0.9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中干路中电流与支路1、支路2中电流的数量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中的支路1、支路2电阻阻值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支路2中的电阻一定时,并联电路的总电阻随着
 

(3)为了研究并联电路总电阻和各电阻的关系,该组同学又利用原来的电源(电压仍为6伏)连接了如图2所示的电路,并用电阻R替换上述实验中的R1和R2.则在实验序号2中应采用阻值为
 
欧的电阻作为R;每次实验时,眼睛主要应该观察电路中的电流表示数,使它与原来并联电路
 
的示数相同.
(4)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中的支路1电流I1和电阻R1的乘积与支路2电流I2和电阻R2的乘积的关系,可得到的结论是: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三个电阻值均为10Ω的电阻R1R2R3串联后接在电压恒定为U的电路中,某同学误将一只电流表并联在电阻R2两端,如图12,发现电流表的示数为1.5 A,据此可知电源电压U     V;若用一只电压表代替电流表并联在R2两端,则电压表的示数为      V。

查看答案和解析>>

29、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并联电路电阻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了三个定值电阻R1和可直接读出阻值的电阻箱R2并联,每次接入电阻R1后,调节R2的阻值使干路中的电流相等(即并联的等效总电阻相同),记下三组数据如表一.然后他们重复上述实验但使干路中的电流值更小一些(即并联的等效总电阻更大),记录三组数据如表二.为进一步探究电阻R1和R2之间的关系,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四列中.
表一
实验序号 R1(Ω) R2(Ω) R2/R1 R1-R2(Ω) R1R2(Ω2 R1+R2(Ω)
1 20 20 1 0 400 40
2 30 15 0.5 15 450 45
3 50 12.5 0.250 37.5 625 62.5
表二
实验序号 R1(Ω) R2(Ω) R2/R1 R1-R2(Ω) R1R2(Ω2 R1+R2(Ω)
4 20 30 1.5 -10 600 50
5 30 20 0.67 10 600 50
6 50 15.8 0.316 34.2 790 65.8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l、2与3(或4、5与6)数据中的电阻R1与R2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一定时,R2随着R1的变大而变小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与4、2与5或3与6
数据中的电阻R1与R2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并联电路中,电阻R1不变,电阻R2随并联等效电阻的增大而增大.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
表一或表二的第6列和第7列可知:(R1R2)与(R1+R2)的比值相等,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相等

(b)分析比较
表一和表二的第6列和第7列可知:(R1R2)与(R1+R2)的比值越大,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也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