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1--15 16--22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12?普陀区一模)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特点”实验中,某班级同学用电源、电键、若干已知阻值的电阻、一个电压表、一个电流表和若干根导线,按图1所示的电路分组进行实验.实验中已得到串联电路电流规律.
表一
组别 R1(Ω R2(Ω U1(V U2(V U(V
第一组 5 5 3 3 6
第二组 5 10 2 4 6
第三组 5 15 1.5 4.5 6
(1)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特点时,将电压表分别接到AB、BC、AC处,测出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电阻R2两端的电压U2,以及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U,表一是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
①分析比较表一中的U1、U2和U的数据,可初步得到的结论是:
在串联电路中,U=U1+U2
在串联电路中,U=U1+U2

②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中的U1和U2的比值与R1和R2的比值,可得到的结论是:在串联电路中,
U1:U2=R1:R2
U1:U2=R1:R2

(2)在探究串联电路电阻特点时,各组同学先按图2(a)测出R1和R2串联时电路中的电流值I,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的第五列中,然后将三个已知电阻R逐个接入电路中,替代串联电阻R1和R2,如图2(b)所示,并将R的阻值和通过R的电流值I′记录在表二的最后两列.
组别 序号 R1(Ω R2(Ω I(A R(Ω I(A
第一组 1 5 5 0.6 2.5 2.4
2 5 5 0.6 10 0.6
3 5 5 0.6 15 0.4
第二组 4 5 10 0.4 2.5 2.4
5 5 10 0.4 15 0.4
6 5 10 0.4 20 0.3
第三组 7 5 15 0.3 10 0.6
8 5 15 0.3 20 0.3
9 5 15 0.3 25 0.24
③观察分析表二中的数据可知: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中能作为串联电阻R1和R2总电阻R的阻值分别是:
10Ω、15Ω、20Ω
10Ω、15Ω、20Ω
,理由是:
电源电压不变,电路中的电流相同,则说明电路中的电阻相同
电源电压不变,电路中的电流相同,则说明电路中的电阻相同

④在第③题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串联电阻R1和R2,以及总电阻R的大小关系,可得的结论是:在两个电阻串联的电路中,当电阻R1的阻值一定时,
R2增大,总电阻R也增大
R2增大,总电阻R也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网小伟和小勇同学都利用如图实验电路用来研究I与U、R间的关系.
(1)小伟所用的电源电压恒为3V,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5Ω 1A“字样,为了研究I与R间关系,他先将10Ω的电阻接在a、b间,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1.5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当他将20Ω的电阻接入a、b间时,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示数都无法达到1.5V其原因可能是(  )
A.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小 B.a、b间发生断路 C.20Ω的阻值太小 D.滑动变阻器被断路
(2)小勇同学通过实验得到如下两组实验数据
表1:R=10Ω 表2:U=3
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实验次数 电阻R(Ω) 电流I(A)
1 1.0 0.1 1 5 0.6
2 2.0 0.2 2 10 0.3
3 3.0 0.3 3 15 0.2
有表1数据可得到结论是
 

有表2数据可得到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普陀区二模)某实验小组同学发现,漂浮在不同液体的实心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不同,于是他们猜想物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可能会对漂浮在液面上的实心物块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影响.
为验证猜想,他选用了若干不同的实心圆柱体和足够深的不同液体进行实验(实验时物体均能漂浮在液面),并将物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以及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记录在表一、表二和表三中.
表一
实验
序号
物体密度
(千克/米3
物体体积
(厘米3
液体密度
(千克/米3
浸入液体体积
(厘米3
1 0.4×103 15 1.0×103 6
2 0.4×103 20 1.0×103 8
3 0.4×103 25 1.0×103 10
表二
实验
序号
物体密度
(千克/米3
物体体积
(厘米3
液体密度
(千克/米3
浸入液体体积
(厘米3
4 0.6×103 15 1.0×103 9
5 0.6×103 15 1.2×103 7.5
6 0.6×103 15 1.5×103 6
表三
实验
序号
物体密度
(千克/米3
物体体积
(厘米3
液体密度
(千克/米3
浸入液体体积
(厘米3
7 0.8×103 15 1.0×103 12
8 0.8×103 15 1.2×103 10
9 0.8×103 15 1.5×103 8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的初步结论是:密度相同的实心圆柱体漂浮在同种液体中,物体体积越大,
物体浸入液体体积越大
物体浸入液体体积越大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与5与6(或7与8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密度和体积相同的实心圆柱体漂浮在不同液体中,
浸入液体体积与液体密度成反比
浸入液体体积与液体密度成反比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4、7
1、4、7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体积相同的实心圆柱体漂浮在同种液体中,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密度成正比.
④实验小组同学对表一、表二、表三中2、3、4列数据进行了一定的运算,并结合相关条件,可得出的进一步结论是:
(a) 当
物体密度与物体体积乘积与液体密度的比值相同时
物体密度与物体体积乘积与液体密度的比值相同时
时,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相同;
(b)
物体密度与物体体积乘积与液体密度的比值越大,物体侵入液体体积越大
物体密度与物体体积乘积与液体密度的比值越大,物体侵入液体体积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小明在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
①在图1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连接起来,电压表选用0~3V量程.
②小明开始实验:
第一步: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至
B
B
端(填A或B).
第二步:闭合开关S,调节滑片P的位置,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并记录数据如图2所示.断开开关S,计算出R=
,实验结束.从以上实验步骤看,存在的主要缺陷是
只测量了一次,误差较大
只测量了一次,误差较大

(2)小红和小刚想测额定电压为“3.8V”的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约10Ω).
①小红仍用图1做实验:断开开关,拆下定值电阻,将标有“3.8V”的小灯泡接入原电路定值电阻的位置,并将变阻器阻值调至最大,同时调整
电压表的量程
电压表的量程
;闭合开关,再移动滑片至小灯泡正常发光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算出小灯泡电阻.
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1 2.5 0.08 31.3
2 2 0.1 20
3 1.5 0.14 10.7
4 1 0.18 5.6
②小刚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出微弱的光,移动滑片,小灯泡亮度不变,原因是
滑动变阻器连接两个下接线柱
滑动变阻器连接两个下接线柱
;排除故障后,小刚将所测量的实验数据记录在右表中,他发现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与其他组不同,请你判断小刚所连接的实验电路应该是图3中
D
D
.(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小红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电阻R的阻值分别为25Ω、20Ω、15Ω、10Ω.

(1)请根据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故障可能是
电阻R断路
电阻R断路

(3)实验中多次改变电阻R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不变,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得到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实验记录表,请你在空白处填写对应的数据.

实验次数 定值电阻R/Ω 电流表示数I/A
1 5 0.6
2 10 0.3
43 15
0.2
0.2
4 20 0.15
5 25 0.12
(4)上述实验中,小红用5Ω电阻做完实验后,断开开关再将10Ω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
大于
大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接下来的操作是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

(5)为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下面哪只滑动变阻器
A
A

A.50Ω    1.5A     B.50Ω    0.5A   C.20Ω   1.5A    D.20Ω  0.5A
(6)小红又将乙图中的电阻R换成标有“3.8V”的小灯泡,图丙是使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表的示数,则该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0.76
0.76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