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很多教材上写到“三音石是回音里内圆心.是甬道上从皇穹宇的台阶向南数的第三块石头.站在这块石头上击一下掌.可以听到三次甚至更多次击掌回音声,这是由于击掌声被圆形围墙多次反射回来的回声而产生的. (图1)这也就是汤定元先生对三音石的解释.按此解释不难得出三声回声的时间和声强的特点.三音石到回音壁的距离是32.5米.声音发出到回音壁墙壁面反射周的回声.每次走过的都是65米.因此.回声的时间特点应是三声回声时间间隔相等的,回声的声强特点.应遵守球面波的衰减规律.三声回声应一声比一声弱.但是近年来俞文光教授和他的同事们用仪器测得的结果却不是这样的.仪器记录如图2所示.图中O波是开始实验击掌声的记录.图中1′.1.2.3.4都是回声时间和强度的记录. 表1 三音石击掌回波数据 回波标号 时间(ms) 声波走过的路程 反向物与声源的距离(m) 反向物及与O点实际距离(m) 1 103.70 34.88 17.44 东西配殿17.30 2 191.00 64.25 32.13 回音壁墙一次反射32.50 3 382.80 128.77 32.20 回音壁墙二次反射32.50 4 578.50 194.61 32.43 回音壁墙三次反射32.50 从这个仪器记录看出:三声回声时间间隔是不等的.而回声强度也不是从开始就递减的.而是强.更强.弱.这是为什么呢?根据俞文光教授的解释是:图中标号1′和1的合成为第一个回波.这是击掌后103.7毫秒记录到的回波.此波走的路程是34.88米.离三音石一半路程的反射物就是东西配殿(东西配殿的前墙到三音石中心距离为17.30米).所以可以认定第一个回波是由皇穹宇的东西两个配殿的墙和墙基反射回来声音形成的.标号2是第二个回波.它才是由回音壁墙面第一次反射声音汇聚而成的.由于声音的会聚这个回声强度最强,由记录数据知道:它是击掌后191毫秒记录到的回波.此波走的路程应是64.5米.反射物离发声中心距离应为32.13米.而回音壁的半径为32.50米.所以认定回声由回音壁墙面第一次反射声音.反射面很大.反射强度就最强.标号为3的回波是由回音壁墙面第二次反射的声音汇聚而成的,学生们看看数据表就会得到这个结论.标号为4的回波是由回音壁墙面第三次反射声音汇聚而成.只是因为声强太小.人耳无法听到而已.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