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问题3:前面带有“一 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入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入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提出问题】
(1)如图1,在等边△ABC中,点M是BC上的任意一点(不含端点B、C),连结AM,以AM为边作等边△AMN,连结CN.求证:∠ABC=∠ACN.
【类比探究】
(2)如图2,在等边△ABC中,点M是BC延长线上的任意一点(不含端点C),其它条件不变,(1)中结论∠ABC=∠ACN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2•营口一模)[提出问题]:已知矩形的面积为1,当该矩形的长为多少时,它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建立数学模型]:设该矩形的长为x,周长为y,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x+
1
x
(x>0).
[探索研究]:我们可以借鉴以前研究函数的经验,先探索函数y=x+(x>0)的图象和性质.
①填写下表,画出函数的图象;
x
1
4
1
3
1
2
1 2 3 4
y
②观察图象,写出当自变量x取何值时,函数y=x+
1
x
(x>0)有最小值;
③我们在课堂上求二次函数最大(小)值时,除了通过观察图象,还可以通过配方得到.请你通过配方求函数y=x+
1
x
(x>0)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衢州)【提出问题】
(1)如图1,在等边△ABC中,点M是BC上的任意一点(不含端点B、C),连结AM,以AM为边作等边△AMN,连结CN.求证:∠ABC=∠ACN.
【类比探究】
(2)如图2,在等边△ABC中,点M是BC延长线上的任意一点(不含端点C),其它条件不变,(1)中结论∠ABC=∠ACN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
(3)如图3,在等腰△ABC中,BA=BC,点M是BC上的任意一点(不含端点B、C),连结AM,以AM为边作等腰△AMN,使顶角∠AMN=∠ABC.连结CN.试探究∠ABC与∠ACN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提出问题: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中,P是AD边上任意一点,△PBC与△ABC和△DBC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精英家教网
探究发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从一些简单的、特殊的情形入手:
(1)当AP=
1
2
AD时(如图②):
精英家教网
∵AP=
1
2
AD,△ABP和△ABD的高相等,
∴S△ABP=
1
2
S△ABD
∵PD=AD-AP=
1
2
AD,△CDP和△CDA的高相等,
∴S△CDP=
1
2
S△CDA
∴S△PBC=S四边形ABCD-S△ABP-S△CDP
=S四边形ABCD-
1
2
S△ABD-
1
2
S△CDA
=S四边形ABCD-
1
2
(S四边形ABCD-S△DBC)-
1
2
(S四边形ABCD-S△ABC
=
1
2
S△DBC+
1
2
S△ABC
(2)当AP=
1
3
AD时,探求S△PBC与S△ABC和S△DBC之间的关系,写出求解过程;
(3)当AP=
1
6
AD时,S△PBC与S△ABC和S△DBC之间的关系式为:
 

(4)一般地,当AP=
1
n
AD(n表示正整数)时,探求S△PBC与S△ABC和S△DBC之间的关系,写出求解过程;
问题解决:当AP=
m
n
AD(0≤
m
n
≤1)时,S△PBC与S△ABC和S△DBC之间的关系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1)探究新知:
①如图,已知AD∥BC,AD=BC,点M,N是直线CD上任意两点.

求证:△ABM与△ABN的面积相等. 
②如图,已知AD∥BE,AD=BE,AB∥CD∥EF,点M是直线CD上任一点,点G是直线EF上任一点.试判断△ABM与△ABG的面积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2)结论应用:   
如图③,抛物线的顶点为C(1,4),交x轴于点A(3,0),交y轴于点D.试探究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除点C以外的点E,使得△ADE与△ACD的面积相等? 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友情提示:解答本问题过程中,可以直接使用“探究新知”中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