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研究新问题.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数轴的概念.教学中.数轴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都要认真分析它的作用.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直线.数轴都是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当然对初学者不宜讲的过多.但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还是可行的.例如.向学生提问:在数轴上对应一亿万分之一的点.你能画出来吗?它是不是存在等.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数轴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 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 识. 2.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 的辩证唯物主 义观点. 2.通过画数轴.给学生以图形美的教育.同时由于数形的结合.学生会得 到和谐美的享受.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难点: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六.教学建议 1.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难点是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数轴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另外应该明确的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数轴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利用“数轴 这个工具打下基础. 2.知识结构 有了数轴.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课知识要点如下: 定 义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三要素 原 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应 用 数形结合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常是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实验、推理、抽象概括,发现数学规律,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
比如“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学习过程是利用有理数的乘方概念和乘法结合律,由“特殊”到“一般”进行抽象概括的:22×23=25,23×24=27,22×26=28…?2m×2n=2m+n…?am×an=am+n(m、n都是正整数).
我们亦知:
2
3
2+1
3+1
2
3
2+2
3+2
2
3
2+3
3+3
2
3
2+4
3+4

(1)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归纳出a、b、c(a>b>0,c>0)之间的一个数学关系式.
(2)试用(1)中你归纳的数学关系式,解释下面生活中的一个现象:“若m克糖水里含有n克糖,再加入k克糖(仍不饱和),则糖水更甜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学校组织初一同学春游,原计划租用45座客车若干辆,但有15人没有座位;如果租用同样数量的60座大客车,则多出一辆,且其余客车恰好坐满.已知45座客车日租金为每辆220元,60座大客车日租金为每辆300元.求:
(1)初一年级学生有多少人原计划租用45座客车多少辆?
(2)要使每个学生都有座位,怎样租用更合算最低租金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常是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实验、推理、抽象概括,发现数学规律,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
比如“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学习过程是利用有理数的乘方概念和乘法结合律,由“特殊”到“一般”进行抽象概括的:22×23=25,23×24=27,22×26=28,…?2m×2n=2m+n,…?am×an=am+n(m、n都是正整数).
探索问题:
(1)比较下列各组数据的大小:
2
3
2+1
3+1
,②
2
3
2+2
3+2
,③
2
3
2+3
3+3
,④
2
3
2+4
3+4
,….
(2)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归纳出a、b、c(a>b>0,c>0)之间的一个数学关系式;并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说明你发现结论的正确性.
(3)试用(2)中你归纳的数学关系式,解释下面生活中的一个现象:“若m克糖水里含有n克糖,再加入k克糖(仍不饱和),则糖水更甜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常是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实验、推理、抽象概括,发现数学规律,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
比如“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学习过程是利用有理数的乘方概念和乘法结合律,由“特殊”到“一般”进行抽象概括的:
22×23=25,23×24=27,22×26=28,…?2m×2n=2m+n,…?am×an=am+n(m、n都是正整数).我们亦知:
2
3
2+1
3+1
2
3
2+2
3+2
2
3
2+3
3+3
2
3
2+4
3+4
,…
(1)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归纳出a、b、c(a>b>0,c>0)之间的一个数学关系式;
(2)试用(1)中你归纳的数学关系式,解释下面生活中的一个现象:“若m克糖水里含有n克糖,再加入k克糖(仍不饱和),则糖水更甜了”;
(3)如图,在Rt△ABC中,∠C=90°,CB=a,CA=b,AD=BE=c(a>b),能否根据这个图形提炼出与(1)中相精英家教网同的关系式并给予证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常是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实验、推理、抽象概括,发现数学规律,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在数学课上,老师给出这样一道题:
我们知道:2+2=2×2,3+
3
2
=3×
3
2
,4+
4
3
=4×
4
3
,…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归纳出a、b(a>1,b>1)一个数学关系式.
我们由此得出的结论为:设其中一个数为a,另一个数为b,则b=
a
a-1

在数学课上小刚同学又发现了一个新的结论是:
a
b
+
b
a
+2=ab

你认为小刚的结论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