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所授课的班级.应该说学生的数学素质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参与数学活动.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学习基础较差.会被动参与.因此应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学习的兴趣.使之获得成就感.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枯燥的数据是令人乏味的.首先可采用激趣法:恰当收集选取图片和视频资料.为课题学习营造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吸引学生.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分层安排活动.能力强的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完成.能力差的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例外.提供更多的学习扩展资料供学生浏览.这样可让所有学生有信心.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成功.让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让他们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就感.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班10名学生某次数学测试成绩统计如图所示,则这10名学生此次数学测试成绩的中位数是
90
90
分,众数是
90
90
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作业宝某班10名学生某次数学测试成绩统计如图所示,则这10名学生此次数学测试成绩的中位数是________分,众数是________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9、妙趣角:辅助线
问题探讨实录片段:
老师: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一定相等吗?
同学们异口同声:一定相等!
老师:谁能说说理由?[说着,在图(1)上用符号分别表示了已知“等腰”的条件和“底角为何相等”的疑问.]
小明:如图(2),如果作顶角平分线AD,那么可以根据“SAS”知道△ABD≌△ACD,得到∠B=∠C.
小华:如图(3),如果作底边上的中线,那么可以根据“SSS”,知道△ABD≌△ACD,得到∠B=∠C.
小芳:如图(4),如果作底边上的高,那么可以根据“HL”,知道△ABD≌△ACD,得到∠B=∠C.
老师:非常好!小明、小华和小芳所作的线段虽然名目各异,但是作用相同──都是通过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来说明∠B=∠C,所画的这条线段AD,可以称它为“辅助线”.
小强:“辅助线”,可谓名副其实.
老师:上面大家探讨得到:一个三角形中,如果知道两边相等,那么可得这两边的对角也相等,这可简述为“等边对等角”.
小霞:我想也应该有“等角对等边”[说着,画出了图(5),其中,AB、AC两边上的“”无疑也是在征求说理.]
不一会,争先恐后的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了如下带有“辅助线”的图形[图(6)、(7)、(8)]:

老师期待的目光显然是在说:请你通过观察与思考,对上述3个图形作一评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学有所用:
(1)如图,从河中向稻田A处引水,为使所修水渠最短,请你在图中画出从A点向河修的水渠路线.其根据的数学道理是
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2)如图,有两堵墙,要测量地面上所形成的∠AOB的度数,但人又不能进入围墙,只能站在墙外,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测量出∠AOB的度数的方法,并讲清楚这样做的道理.
(3)李红为班级购买笔记本作晚会上的奖品,回来时向生活委员刘磊交账时说:“共买了36本,有两种规格,单价分别是1.80元和2.60元,去时我领了100元,现在找回27.60元”刘磊算了一下说:“你一定搞错了”李红一想,发觉的确不对,因为她把自己口袋里原有的2元钱一起当做找回的钱款交给了刘磊,请你算一算两种笔记本各买了多少?想一想有没有可能找回27.60元,试用方程的知识给予解释.
(4)为了解某品牌A,B两种型号冰箱的销售情况,王明对其专卖店开业以来连续七个月的销售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将得到的数据制成如下的统计表:
月份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A型销售量(单位:台) 10 14 17 16 13 14 14
B型销售量(单位:台) 6 10 14 15 16 17 20
请你根据七个月的销售情况在图中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依据折线图的变化趋势,对专卖店今后的进货情况提出建议(字数控制住20-50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天,骡子和驴子驮着酒囊走在路上,因为酒囊重量所压迫,驴子痛苦地抱怨着,骡子听到后说:“抱怨的应该是我才对呀!因为如果你给我1袋酒,我驮的重量就是你的2倍;若你从我这儿拿去1袋,那么你我驮的重量才相等呀!”驴子听了骡子的话,心情好了许多.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准备把酒倒在一个不规则的酒缸里;已知每袋酒的体积是1升,酒缸的高度为1米,其中酒缸所盛酒的体积V(升)与液面高度h(米)满足如下的函数关系:当0≤h≤0.5时,V1=-8h2+20h;当0.5≤h≤1时,V2=20h-2.聪明的同学,请问:
(1)骡子和驴子各驮了几袋酒囊?
(2)酒缸能否盛得下骡子和驴子所驮的酒?如果能,请计算出酒在酒缸里的液面高度;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