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如何证明“对顶角相等 (1)仿照问题1提问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推理: 已知: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 求证:∠1=∠2. 证明:∵AB.CD相交于点O, ∴∠1+∠BOD=180°, ∴∠1=180°-∠BOD, ∠2+∠BOD=180°, ∠2=180°-∠BOD, ∴∠1=∠2.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证明与图形有关的命题.一般有哪几个步骤? (1)根据命题.画出图形, (2)根据命题.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3)写出证明过程. 说明:1.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已认识如何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 2.在充分的交流中.引导学生从开始学习证明就意识到.证明不仅要步步有据.而且证明的依据必须是基本事实.有关概念的定义.已经证明的定理及已知条件.从中感受教学的严谨性. 3.这里教师要注意切不可讲解.可以让学生先思考.让学生表述.对于出现不规范的书写及非因及果等问题.教师要耐心引导. 例2证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已知: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1=∠2. 求证a∥b. 证明:∵∠1=∠2, ∠1=∠3. ∴∠2=∠3,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尝试:证明“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 说明:1.前面已经证实了“对顶角相等 这个性质.所以根据此性质设计证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这个定理的证明.学生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2.“尝试 的证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已的知识积淀.从而对证明的格式有更深的理解.这里也与前面一样要让学生有条理地表述“三段论 . 3.再次感受到人类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2、已知如图直线l1∥l2,直线l3分别和l1、l2相交于A、B.求证∠1=∠3.(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理由).例:证明:因为l1∥l2
已知
,所以∠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2=∠3
对顶角相等
,所以∠1=∠3
等量代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填注理由:
(1)已知如图1,∠1=∠2,∠3=∠4,求证:EG∥FH.
证明:∵∠1=∠2(已知)∠AEF=∠1
对顶角相等
对顶角相等

∴∠AEF=∠2
等量代换
等量代换

∴AB∥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EF=∠CFE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4(已知)
∴∠BEF-∠4=∠CFE-∠3
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

即∠GEF=∠HFE
∴EG∥FH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如图2:已知,OC⊥OD,OA⊥OB,求证:∠1=∠3
证明:∵OC⊥OD(已知)
∴∠1+∠2=90°
垂直定义
垂直定义

同理∠3+∠2=90°
∴∠1=∠3
等角的余角相等
等角的余角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已知D是△ABC的边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EF,FC∥AB,试说明AB-FC=BD.小明同学的思考过程如下,你能理解他的想法吗?试着在括号内写出理由.
证明:∵FC∥AB
∴∠A=∠ECF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ADE和△CFE中
∵DE=EF
∠A=∠ECF(已证)
∠AED=∠CEF (
对顶角相等
对顶角相等

∴△ADE≌△CFE (
AAS
AAS

∴AD=FC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又∵AB-AD=BD
∴AB-FC=BD.

查看答案和解析>>

12、完成下面的证明过程:
已知:如图,CD=CA,CE=CB.
求证:DE=AB.
证明:在△DEC和△ABC中,
CD=
CA

ACB
=∠
DCE
对顶角相等
),
CE=
BC

∴△DEC≌△ABC(
SAS

∴DE=AB(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完形填空)已知:如下图所示,∠1=∠2.
求证:∠3+∠4=180°.
证明:∵∠5=∠2.(
对顶角相等
对顶角相等

又∠1=∠2.(已知)
∴∠5=∠1(
等量代换
等量代换

∴AB∥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4=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