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20千米.某人用 (t+3)小时走完全程.那么他的速度是 千米/时. 设计意图:通过事例引出用字母表示数.让学生初步理解用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理解分式是代数式中重要的基本概念.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思考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归纳.最后教师纠正.指出正确答案. 活动2 观察:式子..以及引言中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在出现了若干个新的有理式后.采用描述性定义.并与小学学过的分数对比.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 师生行为:教师出示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式子....等与分数一样都是(即)的形式.分数的分子A与分母B都是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 活动3:归纳分式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的描述.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分式的概念. 归纳:如果B中含有字母.则式子叫分式 . 分式中.A叫做分子.B叫做分母. 分式是不同于整式的另一类有理式.且分母中含有字母是分式的一大特点. 分式比分母更具有一般性.如分数仅表示的商.而分式则可以表示任意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其中包括. 活动4:想一想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 ...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双边活动.使学生正确理解分式的概念.进而理解分式与整式的区别. 师生行为: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强调整式与分式的区别:整式的分母中不含字母.而分式的分母中含有字母. 活动5:思考.我们知道:除数不能为0.那么分式中的分母应满足什么条件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分式的一大要求:分母不能为0.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归纳:分式的分母表示除数.由于除数不为0.所以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即.当B≠0时.分式才有意义.否则.无意义. 活动6 例1. 填空: (1)当x 时.分式有意义, (2)当x 时.分式有意义, (3)当b 时.分式有意义, (4)当x.y满足 时.分式有意义, 设计意图:在讨论分式的分母的字母的取值情况后.通过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式的分母中的字母取值受制约的.即:字母的取值不能使分母为零. 教师行为:根据“字母的取值不能为使分母0 .教师与学生一起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解:(1)当分母≠0,即≠0时.分式有意义, (2)当分母≠0,即≠1时.分式有意义, (3)当分母≠0,即b≠0时.分式有意义, (1)当分母≠0,即≠时.分式有意义, 活动7:练习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5千米,A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先走,40分钟后,B骑自行车从甲地出发,结果同时到达.已知B的速度是A的速度的2倍,求两车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5千米,A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先走,40分钟后,B骑自行车从甲地出发,结果同时到达.已知B的速度是A的速度的3倍,求两车的速度.若设A的速度为每小时x千米,则可以列方程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列方程解应用题: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5千米,A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先走,40分钟后,B骑自行车从甲地出发,结果同时到达.已知B的速度是A的速度的3倍,求两车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列方程解应用题: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5千米,A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先走,40分钟后,B骑自行车从甲地出发,结果同时到达.已知B的速度是A的速度的3倍,求两车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5千米,A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先走,40分钟后,B骑自行车从甲地出发,结果同时到达.已知B的速度是A的速度的2倍,求两车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