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引导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体验成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探究和应用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探究 [教学方法]: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观察发现法为主.多媒体演示法为辅.教学中.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教学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 [教学过程]: 活动1: 展示含有平行四边形模型的图片.并找出平行四边形的原形.从而回顾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由此引入课题: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活动2: 体现从实践出发.我让学生用两张平行的纸条叠在一起旋转.观察AD BC 角ABC ADC的大小关系?“他们都在动.这么比较大小呢? 面对学生的困惑我不急于回答.而且把话锋一转.让学生按照平行四边形定义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中间观察多数同学的作图情况.安排用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作图全过程.学生分组合作.引导学生观察 猜想 度量所画平行四边行对边.对角的大小关系.并填写好实验报告.接着让学生剪下所画四边形.帖在白纸上.以原四边形为模型再从新话一个四边形.然后固定对角线交点O.旋转一个180度.观察对角线OA OB OC OD 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并填写实验报告.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3: 验证猜想.并为后面证明铺路.让学生用全等或不全等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动手实验.只能用两个全等三角形来拼.等学生做完后.我抓住时机提问“通过动手实验你受到了什么启示.你能证明你刚才的猜想吗? 这时有的同学抓头挠耳.跃跃欲试.在我的引导下分析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几何语言写出“已知.求证 .并画出图形.让学生分组合作.巡视之后利用实物投影展示部分学生的证明方法.并由学生进行讲评.最后.在多媒体给出规范的证明方法.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认识规律.突出重点.同时也展示了先猜想.后证明这一数学认知基本方法. 活动4: 为进一步深化巩固对新知的理解.使新知识转化成技能.我安排了以下例题. 沙市二中的前身是创办于20世纪初的晴川书院.1953年改制为沙市第二中学.沿用至今.已有百年的校史.随着一代又一代的晴川人艰苦卓越的耕耘.如今的沙市二中逐渐成为了驰名荆楚大地的质量强校.2008年.在市政府的统筹规划下.学校由便河广场喜迁至美丽的江津湖畔.因此.有很多同学需要乘公交上学.小明所在街道如图所示.AF垂直平分CE.AB∥CD.CB∥AD.小明从家有两路公交车.19路:A B C F ,4路:A D E F.那条路最短?为什么? 通过例题教学.突出本节重点,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定义及性质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例题的变式.由浅入深分层训练.让学生轻松完成例题的学习.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活动5: 1﹑已知:如图(1) ABCD中,平行于对角线AC的直线MN分别交DA﹑ DC的延长线于点M﹑N,交BA﹑BC于点PQ,求证:MQ=NP D A 2.已知如下图.在平行四边行ABCD中.AC与BD相交于点O.点E.F在AC上.且BE∥DF. D A M 求证:BE=DF N 活动6: 平行四边形ABCD中E在AD上.以BE为折痕,将△ABE向上翻折,A点刚好落在CD上点F,若△FDE的周长为8, △FCB的周长为22,求FC的长度? 活动7: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认识.我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谈体会.让学生自已发现在学习中学会了什么及还存在哪些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学习后及时反思的习惯. 课后作业我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比较简单.要求全做.选做题较难.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作业体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原则.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本课板书.我分为三个板块.力求板面整齐有序.“一板清 .勾勒出教学的主线.呈现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并突出重点.便于学生掌握.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注重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分析.猜想证明.引导学生完成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最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突现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充分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这一教育思想.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文段(12分)

中国奥运第一人
1932年7月8日上午。上海黄浦江畔。
刘长春,这个正要踏上第十届奥运会征程的中国唯一的选手,踏着微微颤动的渡桥,登上威尔逊总统号。他回眸岸上,送行的人们挥动着红红绿绿的小旗,如潮水般向码头边流涌。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汇集成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江上船只都减速行驶,几艘货轮和客轮拉响了汽笛,向即将远行的健儿致敬。刘长春不由涌出两行热泪,心情十分激动、亢奋,可又是沉重、悲壮的。是的,偌大的中国,四万万同胞,第一次出征世界奥运会,仅仅派出他一个选手!自己的两肩,能挑得起这千钧重的国人期待吗……
  刘长春14岁时,100米成绩已达到11秒8,400米成绩59秒。1927年,他的百米成绩提高到11秒。年底,他被东北大学录取为体育系学生。一次,与俄侨进行4×400米接力对抗赛,刘长春接第4棒时已经落后几米,可他急如闪电,竟然先于对手十多米到达终点,令俄国裁判目瞪口呆。1929年的一次中、日、德田径运动会上,他以10秒6的百米成绩名列世界前10 名。这是当时世界上中国人百米成绩的最好名次。
7月29日下午4时,在太平洋上颠簸了二十五个昼夜的威尔逊号,在数百华人的欢呼声中抵达洛杉矶港。刘长春乘上轿车,在美国警察的四辆摩托车引导和护送下,直朝唐人街开去。闻讯赶来的华侨华人排成近1公里的长龙,为刘长春欢呼,鞭炮声、锣鼓声、汽笛声、喇叭声冲天而起,场面十分壮观。许多热情的美国人聚集在奥运村,发现刘长春便欣喜地高喊:“China!”请他签名,围住他问长问短,刘长春常久久难以脱身。当然,也有蔑视与嘲弄他的美国人,一家美国报纸登出了他的照片,照片说明是:“看看,这个小中国人明天如何跑法……”
8月1日,第十届奥运会男子百米预赛正式开始。还没有来得及好好休整的刘长春直接参加比赛,被分在第二小组第四跑道。发令枪声一响,各国好手奋力冲刺,刘长春用尽全身力气冲向终点的红丝带,20米,10米,5米,刘长春仍然跑在第四名。美国观众热情地欢呼着,给刘长春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身体触及丝带的一瞬间,他奋力超过了前面一名法国选手。裁判报告他的成绩为11秒35。可惜的是,按照规定只有前8名才有资格参加决赛,而第8名的成绩为11秒02。
刘长春千里迢迢远涉重洋,在海上颠簸近月,到达洛杉矶第二天就得参加比赛,身体疲乏,无法正常发挥水平,竟与奥运决赛失之交臂,国人为之扼腕。
【小题1】文章第三、四自然段插叙刘长春小时候的事情,突出了刘长春哪些特点?(4分)
答:                                                                                   
                                                                              
【小题2】文章第五自然段末尾,作者还选用了一家美国报纸蔑视与嘲弄刘长春的材料,其作用是什么?
(4分)
答:                                                                                   
                                                                              
【小题3】刘长春只身远涉重洋参加奥运会,送行和迎接的场面热烈壮观,海内外华人及华侨的热情和期盼超乎寻常。对此,你有何见解?(4分)
答:                                                                                                                                                                                                                               
(节选自《安东尼奥·萨马兰奇》,有删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