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深入探究. 师:这些结果.是我们根据动画演示及实际生活经验获得的.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把上述问题中的变化过程用数学式子来表达呢?其变化结果能用有理数来表示吗?我们若规定:水位上升记为正.水位下降记为负,几天后记为正.几天前记为负. 师:[探究问题1]按上面的规定.水位上升4cm记为“+4cm .3天后记为“+3 .那么3天后的水位变化的数学式子是什么? 生:. 师:正确!你能说一说的合理性吗? 生:水位每天上升4cm.按规定求3天后的水位应该用乘法.这样就是. 师:那么3天后的水位变化的结果呢? 生:由演示图可知.3天后的水位比今天高12cm.结果为+12cm. 师:你知道与+12的关系吗? 生:我感到“水位上升4cm.3天后的水位变化的数学式子 应该与“3天后的水位变化的结果 相等.即=+12. 师:回答得很好!这里实质上3天后的水位变化的过程与3天后的水位变化的结果应是一致的. 师:[探究问题2]按上面的规定.水位上升4cm记为“+4cm .3天前记为“-3 .那么3天前的水位变化的数学式子是什么? 生:由问题1的解决.我想是. 师:这个发现了不起!将问题1的解决方法用在同一类型的问题解决.那么3天前的水位变化的结果呢? 生:由3天前的水位比今天低12cm可知.结果为-12cm. 师:你知道与-12的关系吗? 生:相等.即=-12. [与上述探究过程相同.引导学生继续探究问题3与问题4.并结合下面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完成了下述表格.为进一步探究规律作准备] 探 究 问 题 水位变化的数学式子表达 结果表示 1.水位上升4cm记为“+4 .3天后记为“+3 .则3天后的水位变化的 = +12cm 2.水位上升4cm记为“+4 .3天前记为“-3 .则3天前的水位变化的 = -12cm 3.水位下降4㎝记为“-4 .3天后记为“+3 .则3天后的水位变化的 = -12㎝ 4.水位下降4㎝记为“-4 .3天前记为“-3 .则3天前的水位变化的 = +12cm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探究问题:你能很快地算出19952吗?
探究准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考查个位上的数为5的自然数的平方.任意一个个位数为5的自然数都可以写成10n+5,为求(10n+5)2的值(n为自然数),我们试着分析n=1,n=2,n=3…这些简单的情况,探索其规律,并归纳、猜想出结论.
探究过程:
(1)通过计算,探索规律:152=225可写成
 
,252=625可写成
 
,352=1225可写成
 
,452=2025可写成
 
,…752=5625可写成
 
,852=7225可写成
 

(2)从第(1)题的结果归纳、猜想到:
 

(3)根据上面归纳、猜想,可以算出:19952=
 

查看答案和解析>>

7、阅读下面“平均数”一课的课堂教学片断,请你作简单评述.
师:学到这里,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其实,在求平均数前,我们还可以先估算这个平均数的范围.请大家看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小组有6个同学,他们的体重分别是32千克、30千克、35千克、30千克、33千克、32千克,这个小组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仔细想一想,这个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肯定比多少千克多,比多少千克少?
生1:比30千克多,比35千克要少.
生2:我也认为是这样的.
师:为什么呢?我们能否说出一个道理?
学生同桌或小组进行讨论.
师:谁先发言?
生:因为求6个同学的平均体重,可以看成是“以多补少”,就是要把最重的35千克移一些给最轻的30千克.所以这个平均数肯定不会比35千克多,比30千克少.
师:(带头鼓掌,学生也跟着鼓掌)说得好.请大家计算出结果,再与刚才的估算的平均数范围对照一下,是否对?
生:(学生各自计算:(32+30+35+30+33+32)÷6=32(千克))
师:好.这个结果说明我们刚才估算的结果是正确的.那么这个“32千克”与题目中的“32千克”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题目中的“32千克”是一个同学的体重,结果中的“32千克”是6个同学的平均体重.
师:说得对!我们解答应用题,不但要会,而且要懂得解答结果的意思.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3•鼓楼区一模)问题提出:
规定:四条边对应相等,四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四边形全等.
我们借助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获得的经验与方法对“全等四边形的判定”进行探究.
初步思考:
在两个四边形中,我们把“一条边对应相等”或“一个角对应相等”称为一个条件.满足4个条件的两个四边形不一定全等,如边长相等的正方形与菱形就不一定全等.类似地,我们容易知道两个四边形全等至少需要5个条件.
深入探究:
小莉所在学习小组进行了研究,她们认为5个条件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Ⅰ一条边和四个角对应相等;Ⅱ二条边和三个角对应相等;
Ⅲ三条边和二个角对应相等;Ⅳ四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
(1)小明认为“Ⅰ一条边和四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四边形不一定全等,请你举例说明.
(2)小红认为“Ⅳ四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四边形全等,请你结合下图进行证明.
已知:如图,
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1B1C1D1中,AB=A1B1,BC=B1C1,CD=C1D1,DA=D1A1,∠B=∠B1
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1B1C1D1中,AB=A1B1,BC=B1C1,CD=C1D1,DA=D1A1,∠B=∠B1

求证:
四边形ABCD≌四边形A1B1C1D1
四边形ABCD≌四边形A1B1C1D1

证明:

(3)小刚认为还可以对“Ⅱ二条边和三个角对应相等”进一步分类,他以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1B1C1D1为例,分为以下几类:
①AB=A1B1,AD=A1D1,∠A=∠A1,∠B=∠B1,∠C=∠C1
②AB=A1B1,AD=A1D1,∠A=∠A1,∠B=∠B1,∠D=∠D1
③AB=A1B1,AD=A1D1,∠B=∠B1,∠C=∠C1,∠D=∠D1
④AB=A1B1,CD=C1D1,∠A=∠A1,∠B=∠B1,∠C=∠C1
其中能判定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1B1C1D1全等的是
①②③
①②③
(填序号),概括可得“全等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这个判定方法是
有一组邻边和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四边形全等
有一组邻边和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四边形全等

(4)小亮经过思考认为也可以对“Ⅲ三条边和二个角对应相等”进一步分类,请你仿照小刚的方法先进行分类,再概括得出一个全等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①
,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②
过程
过程
叫做解方程.求方程的解就是将方程变形为③
x=a
x=a
的形式.
等式的两条性质是④
解方程
解方程
的依据.
(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⑤
等式
等式

(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⑥
不等于0
不等于0
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方程中的某些项⑦
改变符号
改变符号
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⑧
移项
移项

一般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⑨
去括号
去括号
、移项、⑩
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
、未知数的?
系数
系数
化为1.以上步骤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解方程时要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运用这些步骤.
去分母和去括号时注意不能漏乘;分数线既具有除号的作用,又具有括号的作用,当分子是多项式时,去分母后,原先的括号要补上;另外,移项时特别注意要改变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2•岳阳)(1)操作发现:如图①,D是等边△ABC边BA上一动点(点D与点B不重合),连接DC,以DC为边在BC上方作等边△DCF,连接AF.你能发现线段AF与BD之间的数量关系吗?并证明你发现的结论.
(2)类比猜想:如图②,当动点D运动至等边△ABC边BA的延长线上时,其他作法与(1)相同,猜想AF与BD在(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3)深入探究:
Ⅰ.如图③,当动点D在等边△ABC边BA上运动时(点D与点B不重合)连接DC,以DC为边在BC上方、下方分别作等边△DCF和等边△DCF′,连接AF、BF′,探究AF、BF′与AB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探究的结论.
Ⅱ.如图④,当动点D在等边△边BA的延长线上运动时,其他作法与图③相同,Ⅰ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不成立,是否有新的结论?并证明你得出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