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Ⅰ.[问题] 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 (1)一条对角线把它分成 个全等的 三角形, (2)两条对角线把它分成 个全等的 三角形, 图中一共有 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3)∠AOB= 度.∠OAB= 度. (4)AB: AO: AC= . Ⅱ.例6.如图.点A'.B'.C'.D'分别是正方形ABCD四条边上的点.并且AA'=BB'=CC'=DD'. 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Ⅲ.[论证]课本第77页练习3: 如图是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中的图案,其中四边形ABCD和EFGH都是正方形.求证:△ABF≌△DAE.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13•邯郸一模)尝试探究:
小张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画了一个Rt△ABC,使∠ACB=90°,BC=1,AC=2,再以B为圆心,BC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D,然后以A为圆心以AD长为半径画弧交AC于点E,如图,则AE=
5
-1
5
-1
;此时小张发现AE2=AC•EC,请同学们验证小张的发现是否正确.
拓展延伸:
小张利用上图中的线段AC及点E,接着构造AE=EF=CF,连接AF,得到下图,试完成以下问题:
①求证△ACF∽△FCE
②求∠A的度数;
③求cos∠A

应用迁移:
利用上面的结论,直接写出:
①半径为2的圆内接正十边形的边长为
5
-1
5
-1

②边长为2的正五边形的对角线的长为
5
+1
5
+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精英家教网观察图(1),阅读理解关于长方体的对角线长定理:长方体一条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一个顶点上三条棱的长的平方和.用符号表示即:DF2=FE2+FB2+FG2.应用这个定理尝试解决下列问题:已知图(2)是棱长为3cm的立方体,那么该立方体的对角线HB为
 
cm;连接BG,则△HBG的面积为
 
c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在一节45分钟的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随学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开始学习时,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增强,中间有一段时间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较为理想的稳定状态,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经过实验分析可知,学生的注意力指标数y随时间x(分钟)的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其中AB、BC分别为线段,CD为双曲线的一部分).
(1)开始学习后第5分钟时与第35分钟时相比较,何时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为什么?
(2)某些数学内容的课堂学习大致可分为三个环节:即“教师引导,回顾旧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归纳,巩固提高”.其中重点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过程一般需要30分钟才能完成,为了确保效果,要求学习时的注意力指标数不底于40.请问这样的课堂学习安排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在一节45分钟的课中,学生的活动随学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开始学习时,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增强,中间有一段时间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较为理想的稳定状态,随后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经过实验分析可知,学生的注意力指标数),随时间x(分钟)的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其中AB、BC为线段,CD为双曲线的一部分).
(1)分别求出当x≤10,10<x<30,以及x≥30时,注意力指标数y与时间x(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开始学习后第5分钟时与第35分钟时相比较,何时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
(3)某数学内容的课堂学习大致可分为三个环节:即“教师引导,回顾旧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归纳,巩固提高.”其中重点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过程需要30分钟才能完成,为了确保效果,要求学习时的注意力指标数不低于40.请问这样的课堂学习设计安排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在一节45分钟的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随学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开始学习时,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增强,中间有一段时间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较为理想的稳定状态,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经过实验分析可知,学生的注意力指标数y随时间x(分钟)的变化规律如下图所示(其中AB、BC分别为线段,CD为双曲线的一部分).
(1)求注意力指标数y与时间x(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开始学习后第5分钟时与第35分钟时相比较,何时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
(3)某些数学内容的课堂学习大致可分为三个环节:即“教师引导,回顾旧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归纳,巩固提高”.其中“教师引导,回顾旧知”环节10分钟;重点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过程一般精英家教网需要30分钟才能完成,为了确保效果,要求学习时的注意力指标数不低于40.请问这样的课堂学习安排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