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答案]证明:连接OD.则OD=OB. ∴∠B=∠1. ∵AB=AC. ∴∠B=∠C. ∴∠1=∠C. ∴OD∥AC. ∴∠ODE=∠DEC. ∵DE⊥AC. ∴∠DEC=90°. ∴∠ODE=90°.即DE⊥OD. ∴DE是⊙O的切线.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问题,并解答题(1)和题(2)。
如图①所示,P是等腰△ABC的底边BC上任一点,PE⊥AB于E,PF⊥AC于F,BH是腰AC上的高。求证:PE+PF=BH。
证明:连接AP,则有S△ABC=S△ABP+S△ACP 
AC×BH=AC×PF+AB×PE
因为AB=AC,所以BH=PE+PF
按照上述证法或用其它方法证明下面两题:
(1)如图②,P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边CD上任意一点,且PE⊥DB于E,PF⊥CA于F,求PE+PF的值。
(2)如图③,在△ABC中,∠A=90°,D是AB上一点,且BD=CD,过BC上任一点P做PE⊥AB于E,PF⊥DC于F,已知AD:BD=1:3,BC= 4,求PE+PF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如图,四边形OABC与CDEF均为菱形,且A(2,2)在反比例函数y=数学公式的图象上,记△OBE的面积为S,下面是同学们对S的探究,其中正确的是


  1. A.
    S是变化的,因为菱形CDEF中只有C点的位置是确定的,其它三点都不是固定的
  2. B.
    当D点从C点到B点运动时,S逐渐增大
  3. C.
    从图上看,可以用两个菱形的面积减去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但E、F两点不确定,所以还是不能求出
  4. D.
    如果连接CE,则CE∥OB,△OBE与△OBC同底(OB)共高,则S△OBE=S△OBC,OC=OA=2数学公式数学公式,与菱形CDEF的大小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AB、AC为⊙O的两条弦
(1)用直尺(没有刻度)和圆规作出弧BC的中点D;
(2)连接OD,则OD∥AC吗?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之成立,再证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答案】14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勾股定理;垂径定理.

【专题】探究型.

【分析】先由MN=20求出⊙O的半径,再连接OA、OB,由勾股定理得出OD、OC的长,作点B关于MN的对称点B′,连接AB′,则AB′即为PA+PB的最小值,B′D=BD=6,过点B′作AC的垂线,交AC的延长线于点E,在Rt△AB′E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B′的值.

【解答】∵MN=20,

∴⊙O的半径=10,

连接OA、OB,

在Rt△OBD中,OB=10,BD=6,

∴OD==8;

同理,在Rt△AOC中,OA=10,AC=8,

∴OC==6,

∴CD=8+6=14,

作点B关于MN的对称点B′,连接AB′,则AB′即为PA+PB的最小值,B′D=BD=6,过点B′作AC的垂线,交AC的延长线于点E,

在Rt△AB′E中,

∵AE=AC+CE=8+6=14,B′E=CD=14,

∴AB′==14

故答案为:14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垂径定理及勾股定理,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AB、AC为⊙O的两条弦

(1)用直尺(没有刻度)和圆规作出弧BC的中点D;(2)连接OD,则OD∥AC吗?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之成立,再证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