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1 教科书第150页例4. 要求学生思考掷两枚硬币产生的所有可能结果. 学生可能会认为结果只有:两个都为正面.一个正面一个反面和两个都是反面这样3种情形.要讲清这种想法的错误原因. 列出了所有可能结果后.问题容易解决.或采用列表的方法.如: B A 正 反 正 正正 正反 反 反正 反反 让学生初步感悟列表法的优越性.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代数》第三册第52页的例2是这样的:“解方程x4-6x2+5=0”.这是一个一元四次方程,根据该方程的特点,它的解法通常是:设x2=y,那么x4=y2,于是原方程可变为y2-6y+5=0…①,解这个方程得:y1=1,y2=5.当y=1时,x2=1,∴x=±1;当y=5时,x2=5,∴x=±
5
.所以原方程有四个根:x1=1,x2=-1,x3=
5
,x4=-
5

(1)在由原方程得到方程①的过程中,利用
法达到降次的目的,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2)解方程(x2-x)2-4(x2-x)-12=0时,若设y=x2-x,则原方程可化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3•青岛)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代数》第三册第52页的例2是这样的:“解方程x4-6x2+5=0”.这是一个一元四次方程,根据该方程的特点,它的解法通常是:设x2=y,那么x4=y2,于是原方程可变为y2-6y+5=0…①,解这个方程得:y1=1,y2=5.当y=1时,x2=1,∴x=±1;当y=5时,x2=5,∴.所以原方程有四个根:x1=1,x2=-1,x3=,x4=-
(1)在由原方程得到方程①的过程中,利用    法达到降次的目的,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2)解方程(x2-x)2-4(x2-x)-12=0时,若设y=x2-x,则原方程可化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3•青岛)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代数》第三册第52页的例2是这样的:“解方程x4-6x2+5=0”.这是一个一元四次方程,根据该方程的特点,它的解法通常是:设x2=y,那么x4=y2,于是原方程可变为y2-6y+5=0…①,解这个方程得:y1=1,y2=5.当y=1时,x2=1,∴x=±1;当y=5时,x2=5,∴.所以原方程有四个根:x1=1,x2=-1,x3=,x4=-
(1)在由原方程得到方程①的过程中,利用    法达到降次的目的,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2)解方程(x2-x)2-4(x2-x)-12=0时,若设y=x2-x,则原方程可化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03•青岛)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代数》第三册第52页的例2是这样的:“解方程x4-6x2+5=0”.这是一个一元四次方程,根据该方程的特点,它的解法通常是:设x2=y,那么x4=y2,于是原方程可变为y2-6y+5=0…①,解这个方程得:y1=1,y2=5.当y=1时,x2=1,∴x=±1;当y=5时,x2=5,∴.所以原方程有四个根:x1=1,x2=-1,x3=,x4=-
(1)在由原方程得到方程①的过程中,利用    法达到降次的目的,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2)解方程(x2-x)2-4(x2-x)-12=0时,若设y=x2-x,则原方程可化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代数》第三册第52页的例2是这样的:“解方程x4-6x2+5=0”.这是一个一元四次方程,根据该方程的特点,它的解法通常是:设x2=y,那么x4=y2,于是原方程可变为y2-6y+5=0…①,解这个方程得:y1=1,y2=5.当y=1时,x2=1,∴x=±1;当y=5时,x2=5,∴数学公式.所以原方程有四个根:x1=1,x2=-1,x3=数学公式,x4=-数学公式
(1)在由原方程得到方程①的过程中,利用______法达到降次的目的,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2)解方程(x2-x)2-4(x2-x)-12=0时,若设y=x2-x,则原方程可化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