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例题分析 [设计说明:联系实际.对问题情境的理解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审题过程中自然引出仰角.俯角概念.逐步向学生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帮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例1讲解.先引导学生分析.然后借助多媒体逐步展示解题过程.规范书写格式.强调解题完整性.变题1与例1是交换题目条件与结论.情境不变.分别求桥长与飞机高.变题2-3情境有所变化.由测桥变为测楼.所求问题是飞机高及飞机到楼房距离.以上问题的解题关键在于转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着重是示意图的画法及让学生说出题中每句话对应图中的哪条边或哪个角.进而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问题.并在解题后及时加以归纳.挖掘图形结构及条件的特点.] [例1]直升飞机在跨江大桥AB的上方P点处.此时飞机离地面的高度PO=450米.且A.B.O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测得大桥两端的俯角分别为α=30°.β=45°.求大桥的长AB. [分析]如图所示.要求AB长.先设法求出边AO与BO的长.然后相减即可.由条件可得..又因为PO=450米.可选择上述两特殊角正切分别求得AO与BO. [解]由题意得. . ... 答:大桥的长AB为米. (就题目中出现的“俯角 先通过链接加以介绍.引导学生分析.强调解题完整.要写“答 .注意单位.指明这些都是中考失分的重要因素) 变题1:直升飞机在长400米的跨江大桥AB的上方P点处.且A.B.O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在大桥的两端测得飞机的仰角分别为30°和45 °.求飞机的高度PO. 请学生自行分析解决.并交流不同解法.引导学生注意方程思想的运用. (本题应注意方程思想的运用.可设所求PO长为x.由45度角的正切或直接由“等角对等边 可求得OB也等于x.然后再由30度角的正切列出方程.即.熟练后也可以直接列.所以) 变题2:直升飞机在高为200米的大楼AB上方P点处.从大楼的顶部和底部测得飞机的仰角为30°和60°.求飞机的高度PO. 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两个直角三角形组合图形中加以解决.可割可补. (本题估计学生会出现两种不同解法.割或补.即过A作AC⊥PO.要求PO长.此时CO=AB=200.只需求出PC即可,或是过P作PC垂直BA延长线于点C.求出AC.不管哪种方法.必须注意所设未知数是哪条边.如果不是直接设PO为未知数.则一定要注意最后的结果必须是PO的长.结果为) [注重变题2.3的一题多解教学.从学生作业中展示不同解法.让学生有更为广阔的解题思路.] 变题3:直升飞机在高为200米的大楼AB左侧P点处.测得大楼的顶部仰角为45°.测得大楼底部俯角为30°.求飞机与大楼之间的水平距离. 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列方程关键在于找出等量关系.本题可以以AB长为等量关系.充分利用好45度角的特点.即PD=AD.如果设PD=x.则AD=x.由30度角可表示.从而可以列出方程,设BD=x.则AD=PD=200-x..得.不能忘记求PD) 根据以上解题过程.列举四题中三个示意图.分析归纳这类问题的共同点.从而初步渗透数学建模及方程思想.并归纳出这类图形的结构特点. (将例1及3个相关变题中的图形列举后加以分析.从每个问题所提供的条件特点.结合图形结构特征.可归纳出这类问题:(1)示意图为有一个公共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分布位置有两种.位于公共边同侧或异侧,(2)所给条件一般为两角一边.且边一般为已知角的邻边或对边.此时选用的三角函数关系多为正切) [例2]学生小王帮在测绘局工作的爸爸买了一些仪器后与同学在环西文化广场休息.看到濠河对岸的电视塔.他想用手中的测角仪和卷尺不过河测出电视塔空中塔楼的高度.现已测出∠ADB=40°.由于不能过河.因此无法知道BD的长度.于是他向前走50米到达C处测得∠ACB=55°.但他们在计算中碰到了困难.请大家一起想想办法.求出电视塔塔楼AB的高.(参考数据:) [这是一道原创题.目的一是让学生明白实际问题中的角不一定是特殊角.二是结合本地的标示性建筑.简单介绍南通电视塔信息:1985年开始兴建.89年建成.为当时中国第三座.江苏省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电视塔.以此激发学生自豪感.更加热爱家乡.努力学习.] (电视塔中上部建有可供游人参观游览的空中塔楼.我们的问题就在这个塔楼的高度上) (本题中所提供的条件仍属于两角一边问题.符合我们所归纳的特点.但所提供角度不是特殊角.计算时要加以注意.同样本题也是解法不唯一.学生完成后交流时.可展示不同解法.如果设AB=x.则得.再由可得方程,如果设BC=x.则可以以AB作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得.比较两种方法.方法一更直接.方法二计算更方便)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13•白下区一模)实际情境
王老师骑摩托车想尽快将甲、乙两位学生从学校送到同一个车站.由于摩托车后座只能坐1人,为了节约时间,王老师骑摩托车先带着乙出发,同时,甲步行出发.
已知甲、乙的步行速度都是5km/h,摩托车的速度是45km/h.
方案预设
(1)预设方案1:王老师将乙送到车站后,回去接甲,再将甲送到车站.图①中折线A-B-C-D、线段AC分别表示王老师、甲在上述过程中,离车站的路程y(km)与王老师所用时间x(h)之间的函数关系.
①学校与车站的距离为
15
15
km;
②求出点C的坐标,并说明它的实际意义;
(2)预设方案2:王老师骑摩托车行驶ah后,将乙放下,让乙步行去车站,与此同时,王老师回去接甲并将甲送到车站,王老师骑摩托车一共行驶
56
h.图②中折线A-B-C-D、线段AC、线段BE分别表示王老师、甲、乙在上述过程中,离车站的路程y(km)与王老师所用时间x(h)之间的函数关系.求a的值.
优化方案
(3)请设计一种方案,使甲、乙两位学生在出发50min内(不含50min)全部到达车站.
(要求:1.不需用文字写出方案,在图③中画出图象即可;2.写出你所画的图象中y与x的含义;3.不需算出甲、乙两位学生到达车站的具体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25、将一直角梯形放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一个单位长)中,请你按照以下要求进行合理设计﹙说明:直接画出图形,不要求写分析过程.﹚
(1)在图1中画一条直线将一个直角梯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分别设计出两种不同的分割方法;
(2)在图2中将直角梯形进行适当分割后拼接成一个与所给直角梯形面积相等的正方形,用虚线画出分割线,再用实线画出拼接而成的正方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15、联系实际背景,说明代数式6a2的实际意义
正方形广场的边长为a米,6个广场的面积为6a2平方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单位计划10月份组织员工到A地旅游,人数估计在10-25人之间.甲、乙两家旅行社的服务质量相同,且报价均为200元.该单位上门联系时,甲社表示可给予每位游客七五折优惠;乙社表示可先免去一位游客的旅游费用,其余游客八折优惠.设该单位去A地的旅游人数为x,若选择甲社,则所需总费用为y1元;若选择乙社,则所需总费用为y2元.
(1)分别求出y1、y2与x的函数关系式;
(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上述两个函数的图象;
(3)求出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并说明它的实际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15、联系实际背景,说明代数式6a2的实际意义
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表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