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估算的方法我们可以求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你能用这种方法求出方程0.28-0.13y=0.27y+1的解吗? 第(1)题要求学生给出解答.第(2)题较复杂.估算比较困难.此时教师提出:我们必须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法.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有一个算式分子都是整数,满足≈1.16,那么你能算出他们的分子依次是哪些数吗?
在我们的教科书中选取了一些具体值并将它们代入要解的一元二次方程中,大致估计出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范围,再在这个范围内逐步加细赋值,进而逐步估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下面介绍另外一种估计一元二次方程近似解的方法,以方程x2-3x-1=0为例,因为x≠0,所以先将其变形为x=3+,用3+代替x,得x=3+=3+.反复若干次用3+代替x,就得到x=形如上式右边的式子称为连分数.
可以猜想,随着替代次数的不断增加,右式最后的对整个式子的值的影响将越来越小,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在适当时候把忽略不计,例如,当忽略x=3+中的时,就得到x=3;当忽略x=3+中的时,就得到x=3+;如此等等,于是可以得到一系列分数;
3,3+,3+,3+,…,即3,=3.333…,≈3.3.=3.303 03…,….
可以发现它们越来越趋于稳定,事实上,这些数越来越近似于方程x2-3x-1=0的正根,而且它的算法也很简单,就是以3为第一个近似值,然后不断地求倒数,再加3而已,在计算机技术极为发达的今天,只要编一个极为简单的程序,计算机就能很快帮你算出它的多个近似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有一个算式分子都是整数,满足
(  )
3
+
(  )
5
+
(  )
7
≈1.16,那么你能算出他们的分子依次是哪些数吗?
在我们的教科书中选取了一些具体值并将它们代入要解的一元二次方程中,大致估计出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范围,再在这个范围内逐步加细赋值,进而逐步估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下面介绍另外一种估计一元二次方程近似解的方法,以方程x2-3x-1=0为例,因为x≠0,所以先将其变形为x=3+
1
x
,用3+
1
x
代替x,得x=3+
1
x
=3+
1
3+
1
x
.反复若干次用3+
1
x
代替x,就得到x=3+
1
3+
1
3+
1
3+
1
3+
1
x
形如上式右边的式子称为连分数.
可以猜想,随着替代次数的不断增加,右式最后的
1
x
对整个式子的值的影响将越来越小,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在适当时候把
1
x
忽略不计,例如,当忽略x=3+
1
x
中的
1
x
时,就得到x=3;当忽略x=3+
1
3+
1
x
中的
1
x
时,就得到x=3+
1
3
;如此等等,于是可以得到一系列分数;
3,3+
1
3
,3+
1
3+
1
3
,3+
1
3+
1
3
1
3
,…,即3,
10
3
=3.333…,
33
10
≈3.3.
109
33
=3.303 03…,….
可以发现它们越来越趋于稳定,事实上,这些数越来越近似于方程x2-3x-1=0的正根,而且它的算法也很简单,就是以3为第一个近似值,然后不断地求倒数,再加3而已,在计算机技术极为发达的今天,只要编一个极为简单的程序,计算机就能很快帮你算出它的多个近似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7、阅读下面“平均数”一课的课堂教学片断,请你作简单评述.
师:学到这里,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其实,在求平均数前,我们还可以先估算这个平均数的范围.请大家看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小组有6个同学,他们的体重分别是32千克、30千克、35千克、30千克、33千克、32千克,这个小组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仔细想一想,这个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肯定比多少千克多,比多少千克少?
生1:比30千克多,比35千克要少.
生2:我也认为是这样的.
师:为什么呢?我们能否说出一个道理?
学生同桌或小组进行讨论.
师:谁先发言?
生:因为求6个同学的平均体重,可以看成是“以多补少”,就是要把最重的35千克移一些给最轻的30千克.所以这个平均数肯定不会比35千克多,比30千克少.
师:(带头鼓掌,学生也跟着鼓掌)说得好.请大家计算出结果,再与刚才的估算的平均数范围对照一下,是否对?
生:(学生各自计算:(32+30+35+30+33+32)÷6=32(千克))
师:好.这个结果说明我们刚才估算的结果是正确的.那么这个“32千克”与题目中的“32千克”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题目中的“32千克”是一个同学的体重,结果中的“32千克”是6个同学的平均体重.
师:说得对!我们解答应用题,不但要会,而且要懂得解答结果的意思.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平均数”一课的课堂教学片断,请你作简单评述.
师:学到这里,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其实,在求平均数前,我们还可以先估算这个平均数的范围.请大家看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小组有6个同学,他们的体重分别是32千克、30千克、35千克、30千克、33千克、32千克,这个小组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仔细想一想,这个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肯定比多少千克多,比多少千克少?
生1:比30千克多,比35千克要少.
生2:我也认为是这样的.
师:为什么呢?我们能否说出一个道理?
学生同桌或小组进行讨论.
师:谁先发言?
生:因为求6个同学的平均体重,可以看成是“以多补少”,就是要把最重的35千克移一些给最轻的30千克.所以这个平均数肯定不会比35千克多,比30千克少.
师:(带头鼓掌,学生也跟着鼓掌)说得好.请大家计算出结果,再与刚才的估算的平均数范围对照一下,是否对?
生:(学生各自计算:(32+30+35+30+33+32)÷6=32(千克))
师:好.这个结果说明我们刚才估算的结果是正确的.那么这个“32千克”与题目中的“32千克”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题目中的“32千克”是一个同学的体重,结果中的“32千克”是6个同学的平均体重.
师:说得对!我们解答应用题,不但要会,而且要懂得解答结果的意思.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平均数”一课的课堂教学片断,请你作简单评述.
师:学到这里,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其实,在求平均数前,我们还可以先估算这个平均数的范围.请大家看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小组有6个同学,他们的体重分别是32千克、30千克、35千克、30千克、33千克、32千克,这个小组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仔细想一想,这个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肯定比多少千克多,比多少千克少?
生1:比30千克多,比35千克要少.
生2:我也认为是这样的.
师:为什么呢?我们能否说出一个道理?
学生同桌或小组进行讨论.
师:谁先发言?
生:因为求6个同学的平均体重,可以看成是“以多补少”,就是要把最重的35千克移一些给最轻的30千克.所以这个平均数肯定不会比35千克多,比30千克少.
师:(带头鼓掌,学生也跟着鼓掌)说得好.请大家计算出结果,再与刚才的估算的平均数范围对照一下,是否对?
生:(学生各自计算:(32+30+35+30+33+32)÷6=32(千克))
师:好.这个结果说明我们刚才估算的结果是正确的.那么这个“32千克”与题目中的“32千克”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题目中的“32千克”是一个同学的体重,结果中的“32千克”是6个同学的平均体重.
师:说得对!我们解答应用题,不但要会,而且要懂得解答结果的意思.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