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目标: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对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作业。
三角形内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分对边所得的两条线段和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
 已知:△ABC中,AD是角平分线(如图1), 求证:=
               
分析:要证=,一般只要证BD、DC与AB、AC或BD、AB与DC、AC所在的三角形相似,现在B、D、C在一条直线,△ABD与△ADC不相似,需要考虑用别的方法换比。
 在比例式=中,AC恰好是BD、DC、AB的第四比例项,所以考虑过C作CE∥AD交BA的延长线于E,从而得到BD、DC、AB的第四比例项AE,这样,证明=,就可转化证=
(1)完成证明过程: 
证明:
(2)上述证明过程中,用到了哪些定理(写对两个即可)
答:用了: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3)在上述分析和你的证明过程中,主要用到了下列三种数学思想的哪一种:①数形结合思想 ②转化思想 ③分类讨论思想 
答:____________。
(4) 用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解答问题: 
如图2,△ABC中,AD是角平分线,AB=5cm,AC=4cm,BD=7cm,求BC之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作业.

  三角形内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分对边所得的两条线段和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

已知:△ABC中,AD是角平分线(如图).

求证:.

  分析:要证,一般只要证BD、DC与AB、AC或BD、AB与DC、AC所在的三角形相似,现在B、D、C在一条直线,△ABD与△ADC不相似,需要考虑用别的方法换比.

在比例式中,AC恰好是BD、DC、AB的第四比例项,所以考虑过C作CE∥AD交BA的延长线于E,从而得到BD、DC、AB的第四比例项AE,这样,证明,就可转化证.

  1.完成证明过程:

证明:

  2.上述证明过程中,用到了哪些定理(写对两个即可)

  答:用了:①

          ②

  3.在上述分析和你的证明过程中,主要用到了下列三种数学思想的哪一种,①数形结合思想  ②转化思想  ③分类讨论思想

  答:

  4.用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解答问题:

  如图,△ABC中,AD是角平分线,AB=5cm,AC=4cm,BD=7cm,求BD之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就是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考察,斟酌问题的具体情形,把图形性质的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的问题,或者把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为图形性质的问题,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化难为易,获得简便易行的成功方案.
例如,求1+2+3+4+…+n的值,其中n是正整数.
对于这个求和问题,如果采用纯代数的方法(首尾两头加),问题虽然可以解决,但在求和过程中,需对n的奇偶性进行讨论.
如果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即用图形的性质来说明数量关系的事实,那就非常的直观.现利用图形的性质来求1+2+3+4+…+n的值,方案如下:如图,斜线左边的三角形图案是由上到下每层依次分别为1,2,3,…,n个小圆圈排列组成的.而组成整个三角形小圆圈的个数恰为所求式子1+2+3+4+…+n的值.为求式子的值,现把左边三角形倒放于斜线右边,与原三角形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此时,组成平行四边形的小圆圈共有n行,每行有(n+1)个小圆圈,所以组成平行四边形小圆圈的总个数为n(n+1)个,因此,组成一个三角形小圆圈的个数为
n(n+1)
2
,即1+2+3+4+…+n=
n(n+1)
2
精英家教网
(1)仿照上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设计相关图形,求1+3+5+7+…+(2n-1)的值,其中n是正整数.(要求:画出图形,并利用图形做必要的推理说明)
(2)试设计另外一种图形,求1+3+5+7+…+(2n-1)的值,其中n是正整数.(要求:画出图形,并利用图形做必要的推理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1)如图A、B两个化工厂位于一段直线形河堤的同侧,A工厂至河堤的距离AC为1km,B工厂到河堤的距离BD为2km,经测量河堤上C、D两地间的距离为6km.现准备在河堤边修建一个污水处理厂,为使A、B两厂到污水处理厂的排污管道最短,污水处理厂应建在距C地多远的地方?
精英家教网
(2)通过以上解答,充分展开联想,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构造图形,尝试解决下面问题:若y=
x2+1
+
(9-x)2+4
,当x为何值时,y的值最小,并求出这个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23、△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1)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并写出△A1B1C1各顶点的坐标;
(2)将△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作出平移后的△A2B2C2,并写出△A2B2C2各顶点的坐标;
(3)观察△A1B1C1和△A2B2C2,它们是否关于某直线对称若是,请在图上画出这条对称轴.
注:考察学生通过对几何图形做不同变换,作出几何对象的大小.位置,特征的变化情况,理解图形的对称,掌握数形结合思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