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探究 (1)下列各图中,已知AB∥EF,点C任意选取(在AB.EF之间,又在BF的左侧).请测量各图中∠B.∠C.∠F的度数并填入表格. ∠B ∠F ∠C ∠B与∠F度数之和 图(1) 图(2) 通过上述实践,试猜想∠B.∠F.∠C之间的关系,写出这种关系,试加以说明. 教师投影题目: 学生依据题意,画出类似图的图形,测量并填表,并猜想:∠B+∠F=∠C. 在进行说理前,教师让学生思考:平行线的性质对解题有什么帮助? 教师视学生情况进一步引导: ①虽然AB∥EF,但是∠B与∠F不是同位角,也不是内错角或同旁内角. 不能确定它们之间关系. ②∠B与∠C是直线AB.CF被直线BC所截而成的内错角,但是AB与CF不平行.能不能创造条件,应用平行线性质,学生自然想到过点C作CD∥AB,这样就能用上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BCD. ③如果要说明∠F=∠FCD,只要说明CD与EF平行,你能做到这一点吗? 以上分析后,学生先推理说明, 师生交流,教师给出说理过程. 作CD∥AB,因为AB∥EF,CD∥AB,所以CD∥EF(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所以∠F=∠F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CD∥AB. 所以∠B=∠B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B+∠F=∠BCF. (2)教师投影课本P23探究的图及文字. ①学生读题思考:线段B1C1,B2C2--B5C5都与两条平行线的横线A1B5和A2C5垂直吗? 它们的长度相等吗? ②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线段B1C1,B2C2--,B5C5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直线A1B5和A2C5,并且它们的长度相等. ③师生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下定义. 学生分清线段B1C1的特征:第一点线段B1C1两端点分别在两条平行线上,即它是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第二点线段B1C1同时垂直这两条平行线. 教师板书定义: (像线段B1C1)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 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④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来定义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教师画AB∥CD,在CD上任取一点E,作EF⊥AB,垂足为F. 学生思考:EF是否垂直直线CD?垂线段EF的长度d是平行线AB.CD的距离吗? 这两个问题学生不难回答,教师归纳: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可以理解为: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 教师强调: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处处相等,而不随垂线段的位置改变而改变. 查看更多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实践与探究:如图,已知中,厘米,厘米,点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

(1)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CP
(2)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3)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全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实践与探究:如图,已知中,厘米,厘米,点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

(1)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CP

(2)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3)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全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要写出过程与理由)如图,已知AB∥CD,BE∥AD,∠DCE=78°,求∠A、∠B、∠D的度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已知Rt△ABC中,∠C=90°,∠B=30°,AB=4,则下列各图中的直角三角形与Rt△ABC全等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4、已知ABCD是平行四边形,则下列各图中∠1与∠2一定不相等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